打造道德发展共同体 开辟和谐教育新天地

2009-01-08 10:13沈明阳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道德师生

沈 华 沈明阳

进入新世纪,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调整,调整的重心是把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变革的核心。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的和谐教育实验起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过三轮的研究实践,20多年里,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德育,在这里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并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呈现新的面貌。我们的研究在和谐教育理念的观照下,秉承和谐教育德育实践中的基本精神,承认儿童不仅具有道德学习的潜能,而且作为学习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也是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将师生视为道德教育中共同需要发展的对象与主体,通过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校本育人资源,促使学校内部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信息传递环境的和谐共生,在以有意义的生活为基础的、师生共同浸润其中的、学习道德的生活范式中,通过师生、生生、师师间合理交往对话,个体经验分享,精神融合共生,营造以师生责任与权益为基础,以“爱”为核心的校本文化,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让师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

一、感悟共同体

“共同体”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拿到小学教育中来,还是一个崭新的东西。我们认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是“珊瑚般的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共同体”。交响乐团能够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是因为乐团中存在着音色、音阶都有差异的乐器,如果乐团发挥不了这个差异的作用,也就没有和谐的乐章。所以,“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是团队。

首先,共同体是个“温馨”的地方。一次次的学习与讨论,一次次的争辩和交锋后,我们感悟到,“共同体”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它就像是一个家,在那儿可以遮风避雨;它又像是一个壁炉,在严寒的日子里,靠近它,可以温暖我们全身。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可以放松起来——因为我们是安全的;在共同体中,我们相互都很了解,我们可以相信我们所听到的事情,我们可能也有争吵——但这些争吵都是友善的,只是因为,我们都在试图使我们和睦友爱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好,更加快乐。

其次,在共同体中,我们能够互相依靠对方。如果我们跌倒了,其他人会帮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没有人会取笑我们,也没有人会嘲笑我们的笨拙并幸灾乐祸。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可以坦白、解释和道歉,甚至忏悔。人们会满怀同情地倾听,并且原谅我们。在我们悲伤失意的时候,总会有人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人们在决定帮助我们之前,并不要求我们用什么东西来作抵押;除了问我们有什么需要,他们并不会问我们何时、如何来报答他们。共同体中我们的责任,是互相帮助,我们的权利,也是希望我们需要的帮助即将到来。

总之,如果把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比作一个运动着的球,那么这个球的核心就是爱。是爱让大家走到一起,是爱让大家彼此心手相连,是爱让共同体成为可能。这样老师们在寻找共同体的感觉过程中逐步理解课题的内涵,这是课题实施的基础。

二、寻找共同体

共同体的感觉是不错,但是回归现实,我们不得不正视当前学校所面临的困惑,如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被人为地分割到各个组织之中,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在现代社会组织中,人与人之间虽然相互高度依赖,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但人们之间的情感却日益疏离,组织成员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弱。另外,还由于社会消极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干扰,学校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产生了一定的危机。对于学校师生员工而言,学校并不总是一个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地方,很多时候,他们仅仅是将学校作为了自己的工作场所,将教学作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将学习当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

共同体在哪里?共同体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行动中,就像我们居住的地方,也许不能搬家,但可以改建老房子,要使学校成员的认同感得以重新确立,就要去发现价值观的冲突,解决价值观的冲突。在这个改变过程中使得学校成员能进入一种“在其中”的状态。

为此,我们举行了“我心中的五爱”系列活动,“五爱教育细节大家谈”、无锡市首届学校文化建设暨“五爱文化”展示研讨会、“五爱缺什么”大讨论等,让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区成员一起参与学校价值观的讨论,这样激动人心的心灵交汇,大大激发了参与者作为“五爱人”的认同感,使“五爱文化”的特质得到了更好的阐释。

三、探微共同体

1.我们的校园——温馨共生

我们以“家”的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家园、学园、乐园”三位一体。学校环境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我们统一进行了学校Logo设计。可爱的卡通形象“爱爱”成为学校视觉形象系统的核心,也成为师生心目中学校精神文化的代表。进行教师办公室的改造过程中,聘请了熟谙学校特点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办公室的主人——教师的参与,各个年级组在工会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办公室的文化建设,教师们有的从家里拿来了工艺品,有的从花鸟市场买来了花草盆景。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五爱特色办公室”,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情调——五爱的情调。

在班级环境建设上,班班争创“温馨教室”,做到温馨、舒适、自主,师生合作,从班风建设、人际关系、班级规范、管理方式、集体活动、个性差异和物化环境等方面制订好发展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课程。在心理环境上,我们着力创设爱的场域,打造五爱“爱”为核心的关怀文化。

学校各个层面的成员都要自觉确立人文关怀的胸襟,自觉确立为他人服务的理念,校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6年级有一个学生小周的父母离异却把对对方的不满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夫妇俩比着谁不关心孩子,每天回家,迎接他的不是温馨的家园,而是冰冷的墙壁,有时甚至连饭也没得吃。孩子感受了冷漠,学会了冷漠。班主任窦老师坚持“用爱弥补亲情的缺失”,从每天早晨的主动主动交谈开始,到夜色中和他一起走出校门,目送他过马路,微笑着告别,全面关心这个孤独的孩子。他在老师的关爱中表示,即使学习再困难,也不放弃学习。还有的老师,为了班上特殊的孩子,一次次上门家访,为了上孩子准时上学,甚至开着自己的汽车绕道接送……

2.我们的课堂——合作共享

研究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我们首先要思考,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该怎样转变,才是道德的课堂、发展的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2009年5月20日,在学校教科研汇报活动上,杨冬老师上了一堂课。这是一堂颠覆传统的课:课堂学习任务不是教参规定的,也不是教师闭门炮制出来的,而是师生在轻松随意的对话中“聊”出来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同体的课堂”的一些端倪。

(1)教学目标,从“向师”到“向生”

“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知识王国,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2)教材,从“蓝本”到“文本”

传统的课堂里,教材是不可动摇的“蓝本”,是演戏的“剧本”,教材、教参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声音,“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下的教材,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它只是一个“话题”,一个“谈资”,它有许多未规定的空间,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补充,去“完形”,去建构和生成“文本”更丰富的意义。

(3)课堂交流,从“听话”到“对话”

“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中,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信息背景和知识经验,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知识建构,从“经验”到“体验”

体验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味,是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不再把传授既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它更强调学生的亲历与体验,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让学生在多元反应中独特地理解和感受,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成为精神游历和探险的过程,成为一种“生命的摆渡”。

(5)学习方式,从“独作”到“合作”

“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包含师生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家长的合作、学生向现代媒体的合作等。合作学习以开发和利用学习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根本目标,是一种高效、低耗而又充满着愉快的先进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从,“单极”到“多极”。“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多元化,强调建立多维度、立体性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目标上,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归;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评价对象上,注意将教量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3.我们的活动——开放共建

在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理念观照下,教育活动不再是孤立的,为活动而活动,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师生共同建设的,能够共同发展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更多经历、更多体验、更多历练,更多成长。教育活动中的道德共同体研究,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1)光荣传统,让我靠近你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长期积淀的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把“五爱”作为我们至高的境界和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既是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的校史是鲜活的,几十年来,我们从未间断过对师生的校史教育,也从未间断过书写校史。当孩子们从校史中发现自己的老师,自己的伙伴,那是何等的喜悦,因为,校史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份,师生与校史成为共同体。我们发动老师走访校友、家长和学生,编写了41课“五爱教育日”校本课程教材,每逢星期三晨会课,由班主任辅导员,有计划、有选择地向学生进行系统宣讲;学校还建立了“五爱教师”、“五爱少年”的评选制度,像去年学校评出了10位“五爱教师”,今年“六一”又表彰了10位“五爱少年”。我们还针对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在学生中经常性开展富有时代气息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如5年级的“拍卖陶艺献爱心”、2年级的“爱心小天使在行动”、3年级的“小小感谢卡”、6年级的“我与名人同成长”等,无不体现“关心别人、快乐自己”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这些活动呈现出传统教育内容的现代嬗变,所激发起的亲近感,铭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2)精彩生活,让我感受你

我们从社会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多地提供广阔的时空,让师生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理解生活、投身生活、探索人生。学校多方联系,建立了由30个单位组成的校外教育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方位、研究、学习,在和社会的广泛深入联系中,孩子们知道了工人怎样做工,农民怎样种地,商品怎样流通,更多体味到生活的乐趣。

(3)缤纷社团,让我扮靓你

近几年,我校在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们坚持与学校活动课程结合,形成社团活动的规律性;与学校节庆活动相结合,凸显活动的经典性;与学校教科研活动相结合,显示社团活动的导向性,吸引了大批学生参加。像我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童言”文学社,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社长和工作人员,自己与有关儿童文学作家联系,邀请他们与同学们见面、讲座,自编《五爱少年》校报,积极参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文艺征文创作活动。我校文学社的活动及创作成果,获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的各种奖项,也确实培养、锻炼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受“童言”文学社的启发,后来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内涌现,像“魔幻厨房”社团、“纸趣”社团、、“棋类”社团、“航模、车模”社团、“空竹”社团、十字绣社团等,仅校级社团就有十多个。五爱小学生社团兼容并蓄、伙伴互助、快乐成长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需求,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4.我们的群像——和谐共进

我们是五爱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共同名字叫“五爱人”。走出校门,人们拿什么来辨认我们?

(1)探索五爱精神

一所学校的学校精神,是她的灵魂,也是师生发展的旗帜,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通过“五爱文化”论坛等形式,我们发动师生探讨五爱精神的新内涵,对于教师,它是校兴我荣的团队精神、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爱生重学的园丁精神、精心执教的敬业精神、投身改革的创新精神,对于学生,它是励志、仁爱、勤学、合作、诚信,对于全体五爱人,它是“今天,我以五爱为荣,明天,五爱以我为荣”的响亮誓言。如今,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已经成为五爱人共同的名片。

(2)培育“学校英雄”

英雄是文化构成要素之一,没有楷模的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它是一面旗帜,指引大家前进。多数成功的组织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如提起张瑞敏,大家就会想到海尔;提起柳传志,大家就会想到联想……学校同样存在着这种类型的英雄:校长、名师、学生楷模等等,无不可以起到英雄式的引导作用。他们的行为方式不仅彰显了学校价值观,而且在学校价值观和学校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由此使学校价值观变得具体化、日常化。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今天,五爱的教师具有怎样的精神气质?每年,我们通过“五爱教师”评选等活动,来寻找和发现学校精神生活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精神领袖”式的人物,用他们的言行来熏陶和感染、引领全体教师。我们也通过评选“五爱少年”,培育学生中的“英雄”。五爱教师顾晓华、唐晓刚今年教师节被评为无锡市北塘区首批教育十佳人物,五爱仁爱少年李骁楠,今年建队节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少年。学校英雄走出校门,走向了全省,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3)打造合作团队

和谐,是个性与共性的共生,也是个人与集体的的交融。我们追求教师队伍的“个性鲜明,共性突出,同中有异,和而不同,共同发展”,教师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团队的发展,在团队的氛围中快乐地工作。培育个性鲜明的品牌教师。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幅画,那么,每一位教师就应该是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都不能少,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幅画色彩鲜明的底色。学校通过为每一位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力求使每一位教师专业态度“精心”,专业技能“精通”,专业艺术“精致”,让每一位教师都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图景,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学校包容不同个性和教学风格的教师,为他们的个体成长搭建平台。逐步构建五爱的品牌教师梯队。我们更加重视打造协作共进的教师群像。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支乐队,那么,每一位教师就应该是乐队里出色的乐手,在指挥的引领下,分工合作,演奏出一支支美妙的素质教育之歌。要让合作的团队和团队的合作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调。我们通过先进学科组、优秀课题组、和谐年级组、特色办公室、优秀项目组等教师群体建设载体,依托《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大胆秀出自己的同时,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大力倡导合作、共生的理念,致力于培养教师团队,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学校的品牌团队——数学学科组,是无锡市首批优秀教研组,是我们教师群体的一个代表。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是一个优秀的个体,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一应俱全。在教研组里,他们又是会分工、能合作的整体,每当有重大的任务,他们总能发挥最大的群体效应,攻坚克难。他们的成功经验,得到无锡市教研中心领导的赞扬。

道德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正常需要。在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中的学校道德教育不再是一种外部强加,它是在其中的人们主动理解规约,选择价值观和体验意义的过程,它同样构成一种重要的学习经历,它因为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是可爱的;它因为与生命的真谛一脉相承,所以是有魅力的。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我们期待着她,成就和谐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共同体道德师生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跟踪导练(五)(2)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道德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麻辣师生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