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复兴背景下的军事战略

2009-01-07 03:06
同舟共进 2009年11期
关键词:航母军队武器

“敢战方能言和,言和更需备战”

□ 姚有志 (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博导,少将)

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国家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和强大的人民军队,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那种“有国无防”的局面。周恩来总理有一句话叫“敢战方能言和,言和更需备战”。敢战、能战才有资格谈和平。要强调和平,必须建立强大的军队。军队不光是一种战争力量、作战力量,也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没有维护和平的力量,谈何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使我们的主观愿望变成现实,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国防作支撑。国防建设还可以拉动经济建设。美国的军火工业对其国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国防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保障,又是经济建设的一部分。经济建设是为国防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

硬实力——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四阶段

□ 徐 焰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博导,军事史专家 ,少将)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自卑感,大都与军事力量和战争表现联系在一起。从鸦片战争失败直至抗日战争时沦陷大半国土,国人因连连输给外国而长期充斥着崇洋媚外的心理。新中国开国后抗美援朝一战,竟与世界最强手打成平局,一举恢复了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不过头脑清醒者也看到志愿军用的多是苏联武器,并非全是自己的本事。改革开放后打开封闭的国门,人们看到发达国家的种种先进,新的自卑感一度弥漫。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大增,国人中民族自豪感又不断升腾。作为国家实力标志之一的军事力量,在和平时期主要以武器发展水平形象地展示出来。回顾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武器发展概况,能够看到国家实力增长的一个缩影。

1950~1962年:引进技术、仿制生产奠定国防工业的基础。1949年,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工业产值列世界第26位,尚不及一个小小的葡萄牙。毛泽东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鉴于当时国内工业基础过于薄弱,中国国防事业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应急购买苏联先进装备,一方面建立独立的国防体系。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重工业建设起步时,在武器装备方面又补了机械化一课,同时在核武器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抓住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1959年10月的国庆10周年天安门阅兵中,仿苏式的新型国产武器装备大批亮相,宣告解放军的常规装备已接近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962~1978年:自主研制、艰难突破为国家提供了战略威慑力。上世纪60年代初苏援断绝,中国的武器研制进入了持续近20年的完全自主研制阶段。

这个阶段最令国人自豪的军事成就,是“两弹一星”(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成功。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独立制造的薄弱基础起步,中国总计只花费了100亿元人民币,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两弹一星”项目,是世界上花费最小、研制时间最快的跨越式发展奇迹。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起点高,一开始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再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力量集中在重点领域。

“文革”期间许多科研、生产单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只有“两弹一星”项目得到特别保护。这一阶段的探索虽然步履维艰,但毕竟积累了经验,锻炼出一支本国自主科研的队伍,为后来的大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1979~1990年代中期:技术储备、战略调整形成了升级跨代的实力。1978年末,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军工界也急切地走出国门,向西方洽购武器和技术。不过西方讲求实利的军工企业家可不像当年政治挂帅的苏联领导人,虽然热衷推销武器成品却不肯转让核心技术,要价之高令人咋舌。中国自然不可能再走上世纪50年代那种全面引进之路。

1980年代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从临战状态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于是,军队长期实行“忍耐”方针,国防费用一再压缩,国防企业对武器则采取多研制、少生产的方式,虽然相当长时间内军队装备没有太大改善,军事科技水平却有了不小的提升。

1990年代后期至今:技术创新、跨越发展推动武器进步进入第二个黄金期。从1990年代中后期起,中国军队将信息化作为军队建设方向,装备信息化也被列为武器发展的重中之重。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的实践证明,现代信息电子技术已改变了战争的样式,“硅片较量”比“钢铁拼搏”更重要。中国因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对国防的投资逐年增长。近10年来,中国武器装备研制方面的投入已超过了此前50年。2009年中国公布的军费开支是4806.86亿人民币,折合约710亿美元,虽只相当于美国军费的1/9,却已超过英国居于世界第二位。

可以说,中国武器发展已进入第二个黄金期。相比第一个黄金期的全面模仿苏联,第二个黄金期则是自主科研发展,购买少量俄罗斯武器仅作为补充。

目前中国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费大国和武器生产大国,但在武器装备水平的诸多方面同美国还存在着“代差”,在军工科研和生产技能的多数领域也不如俄罗斯,还有许多武器的研制能力不如英法日德等国。按照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中国发展武器装备的主要难关已不是经费或生产规模,而是国内一些高技术领域存在缺项。目前中国使用的计算机芯片和操作系统主要来自美国,高档发动机多引自俄罗斯,数码技术主要从日本引进,这说明我们在微电子、光电新材料、航空工业基础等方面基础仍然薄弱,只有航天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神舟”载人飞船的连续升空便说明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将是提升武器装备水平乃至整个国防现代化的保障。有了科技上全面同世界接轨,中国武器装备才能全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这正是回首新中国60年武器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

哪里有什么“中国威胁”

□ 张召忠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海军少将)

中国海军建军60年来,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打基础阶段,虽然质量有些差,但该有的武器装备都有,如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核潜艇、鱼雷和舰炮等,但是这些东西与周边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虽然当时武器装备不是太好,但海军打赢了很多局部战争,对保卫我国海疆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20年,人民海军没有太大的发展。这是军队的“忍耐”时期。海军是一个花钱的军种,没有大量的金钱投入,装备就难以发展。这个时期,国家进行战略转变,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大战”转移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从过去的以安全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军队投入的经费很少,20年中每年基本只有80亿~90亿美元,分到海军就很少了。海军的军费大都用来维持生活,基本上没有钱买装备,少许装备费多用于维修保养。这段时间我们的海军落伍了,本来差距就大,在这种情况下差距更大。

第三阶段是1999年以后。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这个事件直接刺激了中国领导人,深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再次警醒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军队结束了“忍耐”,国家逐年加大对军队的投资。1999年以来这10年虽然时间很短,但人民海军的发展速度非常快,10年相当于过去几十年。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海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于美、英、法、俄,但比其他国家强。从周边国家看,印度虽然拥有航母,但就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水平而言,比中国海军差得多,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日本海军虽然在宙斯盾舰艇、轻型航母和常规潜艇方面比较先进,但综合作战能力比中国海军还是要差一些,起码规模要小得多,另外它没有核潜艇、没有核导弹、没有远程导弹;韩国海军水面舰艇较好,有轻型航母,但与中国海军相比差距更大。中国海军综合作战能力在亚太地区应该是名列前茅的,这是我个人的评估。

国外媒体在妖魔化中国的同时,炮制了“中国威胁论”。仅就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而言,从海上力量看,我们与美国相比:美国有11艘航母,全球机动,中国最新的驱逐舰才六七千吨,15艘这样的舰艇总吨位才相当于人家一艘航母,怎么比?60年前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的航空母舰就在太平洋与日本展开海空大战,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驱逐舰才开进印度洋反海盗。在2008年韩国海军举行的国际观舰式上,30多个国家的50多艘舰艇,包括美国的华盛顿号航母亲临助阵,没有航母的中国只好派出了哈尔滨号驱逐舰。当这样一个阵容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世界还会相信“中国威胁论”吗?究竟谁威胁谁,难道不是明摆着的吗?说到航空母舰,日本的独岛号轻型航母已经服役,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也已服役,印度已发展了三艘航母,拥有了核武器,试射成功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战略导弹,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并正在进行载人航天和登月的探索。而中国的航空母舰还没有出生,更不用说战斗了,连战斗都打不了怎么去威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要想在崛起中好好生存,当前最需要的是韬光养晦,增强忧患意识!

(姚有志、张召忠文章由人民网军事博客编辑王道峰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航母军队武器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航母爱出糗
军队的4月1日
我爱航母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在航母上起飞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