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满
一位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调,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前奏——情感效应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诚挚的师生感情。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情感的桥梁。完整的爱、健康的爱,理当包括五个要素:尊重、了解、关怀、给予、责任,这五者是一个整体。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于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和谐、平等、融洽、依恋、的情感关系,创造出师生之间情感交融、心心相应的情感氛围,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主动要求学好教师所教学科的愿望和理想,才能真正调动并长时间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主旋律——教法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主学习。
(一)留给时空。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易接受和理解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知识。而数学本身反映的却是符号化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概括、枯燥和乏味。要将这些抽象的公式、定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要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亲自体验。
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例如:教学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鼓励学生剪一剪、拼一拼,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获得与已学图形的关系,轻松地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兴趣是指人们对于事物和生活特别爱好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动机是考虑到学习结果所引起的动机,如学好了可以成为优秀生,可以升学深造,为“四化”多作贡献,这也叫间接动机。内部动机也叫直接动机,是由学生学习过程所引起的动机,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认识上的“冲突”引起的学习兴趣等。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点拨导悟。让学生自主探究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看成探索发现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的情景,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利于调动学习动机。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探索,因此,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就要创设一个引出概念、定理、法则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个形成意向与领会的阶段,使其思维有一个活动的舞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把一个圆形纸片若干次对折,发现这些折痕相交与圆中心的一点,使学生理解这个点就叫做圆心。量一量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使学生理解这个距离就叫做半径。在一个圆里任意画半径,能画出多少条,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半径。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发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使学生理解这种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做直径。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的直径。量一量,想一想,从中发现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逼近,使学生始终是探究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构建环境,让学生合作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学生以前所学的平面图形都能用直尺测量其周长,如何测量一个闭合的曲线图形的周长?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我鼓励学生小组活动。在合作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深入探索,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线法。学生用一根线绕圆一周,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滚动法,把圆放在直尺上,在圆上做一标记对准“0”刻度,让圆滚动一周,这时标记所指刻度就是圆的周长,测量出圆的周长,学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一个简单的设计,拨动了学生学习的心弦,兴趣盎然。
合作学习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从一个教师发展为能者为师,开拓了学生思路,使学生受益匪浅。要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直接动机是不够的。还要有间接动机。间接动机把兴趣与志向结合起来,伴随它的不仅有情感,而且还有意志,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间接动机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与“四化”宏伟目标联系起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祖国赋予的神圣职责,因此学习时方向明、底气足,不怕困难。而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要使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得多举例子,多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知识。多讲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科学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飞速发展的成果,同时也看到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认识到学好数学在祖国未来建设中的重要性。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发奋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培养其学习技能,根据学生实际和知识内容不断设计变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道是:“太阳只有一个,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师天天和学生见面,应当章章有新招。节节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