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困生 重在选方法

2009-01-05 02:26胡河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爱迪生学困生教育

胡河军

激励学困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多数是属于后天外部因素造成的,因此教师有能力也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使学困生转化。这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些转化学困生法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情动人

学困生往往讲义气、重感情,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想方设法使之动情。我们要在思想上贴近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为之感动而愿意接近、信任我们,把我们当做知心人。这种情感的触动就是学困生转化的一种动力。另外,给学困生讲道理一定要具体、明了、形象、生动、感人肺腑,切忌摆架子、打官腔、空洞说教。做学困生的工作还要不怕反复,要“反复抓。反复强调”。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要允许其反复,不怕反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一步一步地帮助他们,促进其逐渐转化。直至彻底转变。

二、集体融合

学困生由于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歧视,因而常常表现为心虚、敏感、自卑心强,对人怀有戒心或敌意,但又极希望得到师生的同情与理解。所以,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必须调整师生间的紧张关系,使学困生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师生的善意而消除顾虑,去掉自卑感,恢复自信心,乐于接近老师和同学,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活动中。

三、多表扬。多称赞

“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马克·吐温说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事实也是这样,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所以要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再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深受鼓舞。

四、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

矫正学困生的过失行为,必须向他们提供正面典型,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逐渐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而改正错误。同时,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鼓励,使其在转化过程中不断得到正面的激励。

“教师的影子,就是学生的样子;教师的步子。就是学生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严于律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让学困生跟着教师正确的“步子”走。

五、善于发现,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学生生活在敌视和讥讽中,他会好斗和捣蛋;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会钟爱他人,积极向上。因此,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后进生一些理解和支持,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和温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我常采用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发掘优点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哪怕是在家里少看了一次电视。少打了一次电子游戏或按时做完了一份作业,我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还给其加德育操行分和学科成绩附加分,以鼓励他们增强内动力和自信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上的学困生往往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教师要给以耐心指导,给钥匙、教学法。如课堂环节中,对学困生提出“四先四后”的学法模式,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听懂,后笔记;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为克服差生知识易忘、易错的特点,常教学生随身携带《知识备忘本》和《错题对照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学生学习成绩差,除了习惯养成差之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对该学科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要常采用“新”、“奇”、“悬”、“趣”的小实验。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制作和很有教益的科学趣闻轶事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名人效应

在平时,我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曲折学习历程来教育学困生。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勒令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用这个故事告诉学困生,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但要成功学生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综上所述,要转化学困生,就要创设一个各尽其责、共同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大环境。即必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配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步调一致地加以施教,使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学困生真正进步。

猜你喜欢
爱迪生学困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