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梅
英语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关注每个学生个体,承认和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想办法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帮助,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喜悦,增强每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决心,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家庭方面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学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电视、电影、电子游戏等娱乐设施诱惑着广大中学生,使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到学习上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的父母关系不和或赌博,孩子在生活中缺少温暖和乐趣,导致其对前途丧失信心。有些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子女交给祖辈带养,过分溺爱、袒护和放纵,致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习惯。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
新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习”的基础上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尽管教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会缺乏坚定的学习信念和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再优秀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容易提高教学成绩。
(三)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迅速、准确获取知识的关键。教学中,如果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关心学困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上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英语成绩差。
(四)学习不得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方法正确就会学得积极主动,事半功倍,否则往往事倍功半。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困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单词靠死记硬背,课前不预习、课上不专心听讲、不善于记笔记,课后不复习,没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等。
二、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素质
通过开家长会、订家庭教育报等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引导家长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强化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学困生充分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好英语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而且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增强了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竞争力。
其次,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能力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尽量让他们减少挫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学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英语成绩差而愧于见老师,不愿主动向老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就越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关心、理解和信任学困生,平时经常和他们谈心,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困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教学中,对学困生要做到“三优先”,即提问优先、辅导优先、学习检查优先,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困生。
(四)积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或歌曲、故事、游戏、“顺口溜”、表演对话、短剧及多媒体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使上课听讲有的放矢。第二,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第三,认真记好笔记。上课要把老师讲解归纳的要点、难点、以及易犯的错误等记下来,以备查用。第四。多听。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用英语组织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机、VCD等电教手段,收听英语广播和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第五,多说。大胆地、大声地“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要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开口说英语。第六,多读。朗读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读的过程是学生语音、语调、语言结构输入的过程,是学生语流、语感、语义思维输入的过程,也是学生模仿地道的英语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常大声朗读英语。第七,多写。要求学困生书写要规范、美观,然后指导学生从造句、编写简单对话开始。逐步模仿写简单的书信、便条、看图说话等,逐渐培养他们勤练笔的习惯。第八,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每学完一单元后要求学困生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多。我们要防止过多的学困生的产生,转化已经形成的学困生,就要研究学困生的特点,做到以防为主,采取防止和转化并举的措施。并予以耐心细致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