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石

2008-12-29 00:0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3期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班级是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如果学校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顶梁的柱、承重的墙、垫基的石。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下大力气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校的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在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思路的指引下进行的。我校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思想健康政治教育为导向”。这“四个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德育的实效性作了理性的规定,它作为一种统帅力、一种聚合力体现在学校的整个德育过程之中,促使德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向德育目标迈进,从而成为德育取得实效性的根本推动力。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规律和科学方法来指导班主任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交流和科研氛围,为班主任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大大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一、营造校园环境,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在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中,如果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强化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应成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利用心理橱窗、心理小报、心理剧、心语广播、心理网站来宣传普及心理知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剧是我校历来的一个传统活动项目,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校园心理剧创作及表演大赛,在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剧中,有一些反映师生交往的心理剧,其中涉及的老师往往都是班主任。在师生观看心理剧表演的过程中,班主任也作为受教育者,从剧中得到启迪。此外,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阅览室,在为学生家长服务的同时也为班主任和广大教职员工提供服务。我们通过创设一种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增强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主动调整工作压力,积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心理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教师健康的心理对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协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要比一般教师密切,其示范性也比一般教师大得多。因此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营造校园心理氛围的基础上,还多渠道地开展班主任心理培训,为班主任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为期两天的全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探讨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如何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借助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学生内心,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学校还举办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班,邀请心理教育专家针对十个专题授课,使班主任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每个年级组的班主任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问题解决的途径。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类班主任心理培训。如高一年级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研讨会,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了高二年级的班主任培训中,对于高三班主任,我们开展了对学生考前心理调适方面的培训。为了更好地总结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学校编辑出版了题为《教海拾贝》的班主任工作个案选集。
  
  三、强调“全员育人”,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学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如果把教育学生的责任全推给班主任,一来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来也会使班主任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学校强调“全员育人”,每一位任课教师除了教书外还要育人,要充分挖掘本学科中的教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和道德教育。在校党委的组织下,每个年级的党支部都根据年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并安排了相应的党员教师与其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每一位班主任在开展工作中遇到了问题,都会与心理教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心理教师会给班主任一些建议,有时会根据班主任的需要,到该班开设一些专题讲座。通过全体任课教师、全体党员教师以及心理教师的共同配合,无形之中使班主任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信心。
  总的说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高起点上逐步推进,让全体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和实践。我们将继续发挥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发挥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在学生德育中的合力作用,努力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