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从底特律到华盛顿的途中,遇到一位年轻姑娘。她拿着行李下了车,旅客陆续走完了,因为我等着人来接,于是车站上就留下她与我。我问她是否也等人来接,她摇摇头说不是,是她还不知自己该去哪里。我接着问她从哪里来,她说她16岁了,刚读高中,爸爸妈妈生活困难,她还有三个弟弟也在念书。她离开家外出找工作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当中国的一些孩子还在由父母叫他起床上学时,独立已经成了美国儿童最普遍的行为。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从孩子呱呱落地,他们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在美国,常看到这样的情境:不满一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着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小孩子自得其乐地将奶水喝得满脸都是,父母还会在一旁笑着赞许孩子能干。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流行口号:“要花钱,自己赚!”因此,在乡村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简单的木工修理等工作;在城市,一些孩子也常常是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父母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劳动的价值,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独立”是美国儿童的一大特色。
美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非常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动手能力的强弱是他们智力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在发展孩子智商的过程中,美国父母常常把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一课。
一天,我的邻居安妮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噢,你想不到,凯特开始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涂胶水呢!”我跑过去一看,凯特的床单、枕套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整个床被狼狈不堪的凯特弄得乱七八糟。而安妮还沉浸在孩子学会用剪刀的兴奋之中,丝毫没有要痛斥孩子的意思。接着,她还耐心地告诉自己的宝贝女儿应该怎样去剪东西、涂胶水。
在与安妮交谈的过程中,她提到自己培养孩子独立性时的几点体会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1、不要轻易替代。做父母的不要以为孩子反抗就是淘气、是坏事。正好相反,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正是要独立的表现。孩子成人后坚强的意志、独立承担的能力以及对人对事的决断能力都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所以,父母应珍惜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不要事必躬亲而抹杀了孩子发展独立意识的机会。
2、讲究方法。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先从简单的动作技能入手,然后才逐步过渡到掌握复杂的生活技能。
3、创连环境。父母应为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孩子向独立生活的方向努力。例如,到孩子该学吃饭的年龄时,父母应提前为他们准备小碗、小勺、小叉等餐具。
4、要有耐心。父母在训练孩子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觉得孩子麻烦、添乱。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多多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更不可苛求或操之过急,应少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