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这样切西瓜

2008-12-29 00:00:00陶绍教
中华家教 2008年3期


  客人来家里玩。我想切个大西瓜来招待。“爸爸,慢点!让我来。”就在我举刀要切之际,女儿的话将我拦住。既然她想表现,就让她来吧。我把水果刀递给她,她却示意我先放在一边。只见她先把果盘拿到厨房冲洗,然后才切瓜。按以往我们家吃西瓜的习惯,都是剖成半“月”型的小片,大家你一片我一片地捧起大口地咬,女儿对此也从没异议,且总是狼吞虎咽的。可今晚她的做法却很特别,先把瓜剖成四大半,把里面的红瓤用果刀剔出,再切成半只火柴盒般大小的块状放在果盘里。面对红鲜鲜的瓜瓤,我忍不住要伸手去抓一块。这举动又被女儿给拦住:“别忙,要讲卫生。”说完她把牙签分发给大家,说声“请”,就用牙签挑了片瓜瓤往嘴里塞。边咀嚼边说:“这样既可避免果汁掉下弄脏地板,动作举止又显得雅观,这是一种文明的吃法。”女儿的做法和“演说”赢得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就在客人夸奖我女儿如何聪明能干、心灵手巧时,我记起来了,这所谓的文明吃法其实并非女儿“发明创造”,而是在半月前时我带她去一亲戚家串门,这亲戚就是将我们买去的西瓜作这番加工后吃的。当时女儿觉得挺好奇,问为什么要这样吃,这样吃有什么好处,亲戚一一作答。今晚女儿的“杰出”表现,其实就是那次所见所闻的翻版。别说把西瓜加工成的样子,就是“这样既可避免果汁掉下弄脏地板,动作举止又显得雅观,这是一种文明的吃法”这句话,也是从那亲戚口中搬弄来的。女儿事隔半月之后仍懂得有条不紊地制作瓜片,懂得这样吃法的好处,且操作过程举止大方,这虽是照搬照套,但已融入到了她的思想行为中,成了她自己的东西。要不她怎么能如此从容地在大家面前表现呢!这是女儿的进步啊!那次带女儿去亲戚家串门,是我的刻意所为,结果表明不虚此行。
  让孩子在交往中进步,这是我的家教方法。客人夸我女儿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其实,我女儿的乖巧非来自天生,而是我常常刻意带她去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让她在交往中增长见识,进而丰富了生活经验,积累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才使她变得心灵手巧、聪明能干。不过,这非一日之功,而是几年努力的结果。孩子不能跟随父母一辈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自食其力,只有培养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有可能走好未来人生路。因此,在家教工作中,父母应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要把孩子当作饲料鸡一样,整天圈在家里“喂养”,而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带他们去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积累人生经验,这样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