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游戏在现代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2008-12-04 02:36杨培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电脑游戏网络教育建构主义

杨培燕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网络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可能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对电脑游戏在网络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网络教育实践中,通过在教学系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设计等方面引入电脑游戏的元素,可以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交互性和有效性,可以形成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者主动探究的“自主性”学习环境。

关键词:网络教育;电脑游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2-0019-04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网络教育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及格率和失学率居高不下。与之相反,电脑游戏的吸引力却令人惊叹。在抨击电脑游戏的弊端,高呼“游戏猛于虎”的同时,更多的教育者也开始思考电脑游戏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换句话说,电脑游戏是否也有其积极的因素,而我们又是否能将这积极因素运用到我们的现代教育中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于电脑游戏在教育中的运用,教育学者们已经开始了一些研究。张胤(2002)深入地考察了电脑游戏作为可以介入校本课程所具有的七种品质;[1]韩庆年、李艺(2003)挖掘了网络游戏的教育潜质,并以虚拟学习环境为例,简要分析了一个游戏学习环境;[2]陶侃(2006)通过分析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学习性因素”,提出应把电脑游戏纳入准教育技术的范畴;[3]楚学娟、杨雪(2006)则总结出电脑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取决于应用领域、应用形式和应用方法,并具体阐述了电脑游戏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有效途径;[4] 杨卉、王陆、马如霞(2006)提出可以通过构建基于游戏技术的游戏化学习社区,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5]但这些研究或是集中于运用层面,以调研和案例的形式,而没有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或是进行了理论上的价值分析,却往往流于表面,没有进行理论基础的分析。因此,我们试图从网络教育的基础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去探讨网络游戏在现代网络教育的可行性。

一、现代网络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是指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促进网络学习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其人格形成与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6] 其主要特征就是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相对分离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统的校园教育不同,网络教育主要依据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当前研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影响力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陈琴,2006)。[7]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反思我国的网络教育现状,还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简单照搬,缺乏对学习者的吸引力

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都是以网页形式静态呈现,主要有三种方式:文本、图像和教师的PowerPoint演示文件。几乎就是将课堂教学“平移”到网上,根本无法体现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的特点,更无法突出计算机网络作为新的教学手段的优势。

2.教学设计强调教而忽视学习的个性化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教学更应突出的是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即要借助网络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然而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在设计上,更多的是将讲授内容的文本和视频放到网页上,缺乏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

3.教学实践中缺乏交互和评价机制

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通常处在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的互动设计比较机械,网络测试仅仅给出答案,缺乏适当的置疑分析和过程评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率的评价机制的缺乏,使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电脑游戏在网络教育中运用的可能性分析

具有自主性、个性化、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网络教育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这也是网络教育的高不及格率和高失学率的重要原因。与之相反,同样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电脑游戏,却因为其多样化的真实情境和角色设计以及有效的任务驱动机制,而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毋庸置疑,电脑游戏具有其积极的教育价值,有的研究者将其称之为电脑游戏的“学习性因素”。我们认为,挖掘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运用到当前的网络教育中去,不失为当前突破网络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方式。而电脑游戏可运用于网络教育,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电脑游戏与网络教育有融合之处

由于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电脑游戏和网络教育本身就具有许多相似性。

(1)从本质来看,两者具有共通之处

网络教学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学习社区交流等形式,提高智力和能力,获取知识的主动的学习过程。而电脑游戏中,游戏者则多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在虚拟的游戏情境中,突破游戏关卡,实现游戏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过程也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电脑游戏和网络教育都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介质,通过参与者的主动探索、互相交流,获得体验,实现经验增加的一种学习活动。两者都具有主动性、交互性、目的性。

(2)从构成元素来看,两者具有可融合之点

《游戏设计工作坊》(Game Design Workshop)一书中将游戏的要素区分为形式元素和戏剧化元素,并认为游戏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这些元素的成功设计能够吸引玩家自己主动去学习各种规则并陶醉其中。而楚学娟、杨雪(2006)进一步研究指出游戏中的这些元素能与网络实验教学一一对应(参见表1、表2)。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教育与电脑游戏在形式元素上具有共通之处。而在戏剧化元素上,电脑游戏在情境、人物以及任务设计上的成功,又正是当前网络教育薄弱的地方。因此,如果在网络教学实践中,能按照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借用游戏的应用形式、借助游戏的设计思维,适当把握、运用这些元素,那么,实现网络教育向学习者的自主性、主动性学习,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2.电脑游戏有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

电脑游戏具有独特的建构功能,能实现知识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的逐渐建构。经过合理的利用,更能适合于网络教育的要求。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校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和交互性。借用BBS、博客等即时通讯手段在网络游戏的运用,建立起学习社区,保障学习者之间的多向性的交流。游戏中,梯级难易程度的关卡设计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增强学习中的评价反馈。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虚拟性

电脑游戏通过虚拟情境的设计,实现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和模拟。游戏者往往置身于某一个故事情境中,并被赋予一个角色人物。通过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者可以增加体验和获取经验。电脑游戏这种虚拟情境的直观性和仿真性,有助于参与者弄清楚一些抽象的,用直观思维易产生错觉的问题;角色扮演又可以使参与者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同现实生活极为相似的真实体验,不断积累各种社会经验。尤其对于一些难以用直观表述,较为复杂的社会性知识,通过游戏的模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交互性

作为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网络教学中的交互不仅包括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还应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学习界面之间的交互。显然,较之其他教育手段,电脑游戏更能满足这一要求。

首先是游戏与游戏者之间的互动,有些游戏的设计是开放性的,游戏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游戏者的策略选择,通过游戏者的参与,最终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其次游戏者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更是实践者,甚至是设计者,其次是游戏者之间的互动。许多游戏设计的任务需要多个游戏者合作完成,而且为了采用更好的游戏策略,获取所谓的“攻关秘籍”,游戏者们往往自发地通过BBS、博客等网络通讯手段互相讨论、交流。这种主动地、多向的互动,是其他教育手段难以比拟的。

(3)趣味性和激励性

电脑游戏将故事情境、视觉冲击、知识以及行为策略成功地融为一体。较之文本内容和视频影像,游戏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故事情节的设计以及视听效果的刺激,更具趣味性,能更好地保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参与者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升级通关的奖励。这种任务驱动机制使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始终在执行游戏任务,而且这些任务以链状形式衔接起来,前一个任务的执行是后一个任务的前提条件。如果在教育实践中采用这样的设计,就更容易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持续性,从而实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主动的意义建构。

综上所述,在网络教育中借助电脑游戏的手段,可以形成对每个参与者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潜移默化的建构作用。较之其它的教育手段,电脑游戏在网络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三、电脑游戏在网络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网络教育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何克抗,1997)。[8]

正如上文所述,电脑游戏因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运用到网络教育中去。然而,游戏毕竟不同于教育,游戏带有随意性,而教育是严肃的。因此,在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时,不能简单的完全照搬电脑游戏,而是应该在情境设计、任务驱动、评价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借鉴游戏的元素,将游戏的设计理念引入到网络教学系统、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建构一个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主动探索、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自主性学习”环境。具体而言,电脑游戏在网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系统的设计

一是在情境和角色设计方面,可以借鉴游戏元素,构建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学习者进入学习界面后,可以选择自己在这个虚拟情境中的角色身份,通过在虚拟的学习情境中适应规则、与同伴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掌握知识获取经验,提高智力和能力。在这方面,现有的游戏中有很多成熟的设计,例如《三国志》系列,游戏者完成游戏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历史知识、掌握竞争策略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适当引入带有故事性的虚拟情境的设计,对于当前显得过于严肃呆板的网络教育是大有裨益的。更有意义的是,学习者可以通过对不同角色的选择,实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是交互机制的设计上,一方面我们可以借用网络优势,建构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型社区”。当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以BBS、博客等方式与老师、同学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习者按任务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完成共同任务,使学习者可以在与同伴们的协作过程中交流经验、共享信息。

三是在反馈评价机制的设计上,借用游戏任务驱动机制的设计经验。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知识体系设计梯度难易程度的任务序列,要求学习者通过不同难度学习任务的完成,实现阶段学习目标。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被细分成分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在完成不同阶段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通过任务的完成增加经验、增强信心。

2.教学方式的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网络教育既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何克抗,1997)。因此,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不能满足当前网络教育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简单的照搬课堂教学的做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强调学习者主动性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互动。

比如说,可以给教师在虚拟学习情境中设置一个特定角色。教师通过学习者加入游戏,对他们进行策略辅导、疑难解答,并引导、辅助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学习者奖励并提出新的任务要求。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学过程中即时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强了教师的参与,使得教师不再是讲完就走的学习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这样的设计,发挥出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指导和意义建构的帮助促进作用,实现由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育向师生积极参与的自主型教育的转变。

3.教学资源的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网络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使得教师无法面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只能借助于网上提供的教育资源。因此,作为知识信息载体的教学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网络教育的交互不仅体现在学习者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更体现在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后者更是网络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特点之一。[9]为此,在将电脑游戏运用到网络教育实践的时候,如何开发出优质的、个性化的、自主化的教育资源,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成功的网络教育资源设计,应该是在保证其知识性的同时,还体现其趣味性、交互性、自主性,这是单靠文本资料、视频影像以及在线测试等手段无法实现的。而这又恰恰是电脑游戏的强项。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现行的主要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游戏的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借鉴电脑游戏中的场景美学、音乐动画、关卡模块、竞争因素、实时评价、储存读取机制等有价值的设计思路、技术,精心设计出富有人性化,集知识、趣味、评价诸功能于一体的优质课件”(陶侃,2006)。例如现在早已推行的一些教育与游戏结合的教育游戏(Edutainment)。但是,在这些教育游戏的设计上,绝不仅仅是游戏与知识的简单嫁接,要在保留游戏趣味性的同时,着重体现其知识性、教育性。在教育游戏的开发上,需要由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工作者、媒体工作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分工协作的教学资源设计团队。专业教师和教学设计人员负责知识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媒体工作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按照知识点和进度要求,具体进行游戏的设计制作。[10]

四、结束语

在当前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网络学习以其信息的及时性、检索信息的便利性、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性以及学习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等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迅猛发展。然而,网络教育发展的现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在教学系统、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设计等方面引入电脑游戏的因素,可以有效地增加网络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但是,在引入游戏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电脑游戏本身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电脑游戏在教育行业内应用的领域、形式以及方法。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必须、都适合借用游戏元素。相反,只有在应用领域、应用形式以及应用方法上严格把关,才能真正发挥出电脑游戏积极的教育因素,避免出现学习者陷入游戏而忘了学习的本末倒置的情况。

总之,将电脑游戏的积极元素适当引入到当前的网络教育实践中来,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建构一个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者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的“自主性” 学习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胤.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和建构[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2(5):60-64.

[2]韩庆年,李艺.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3(6):73-75.

[3]陶侃.电脑游戏中“学习性因素”的价值及对网络教育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9):44-47.

[4]楚学娟,杨雪.电脑游戏在教育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其应用途径[J].现代教育学,2006(1):78-81.

[5]杨卉,王陆,马如霞. 网络游戏与教育融合的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4):43-46.

[6]徐兴方.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4(11):143-144.

[7]陈琴.从建构主义角度谈网络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33):142-143.

[8]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1997(5).

[9]邓幸涛,张爱文.以学习者为中心:远程学习材料设计开发的核心理念[J].中国远程教育,200(12):5-15.

[10]邱辉麒.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2):51-53.

猜你喜欢
电脑游戏网络教育建构主义
俄讨论设立电脑游戏黑名单
为什么玩电脑游戏时要适可而止?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手游或将取代电脑游戏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