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英语入门教学

2008-11-26 10:42朱秀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字母组合入门音标

朱秀燕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英语入门教学也是如此,抓好初中英语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就是“好的开端”。

一、从培养兴趣入门,抓好英语的“心理教学”

首先,明确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入门。一开始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清学习英语的目的,最主要的一条是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英语,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对他们以后的升学、求职、工作、生活等现实问题有多么重要,并暗示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英语。明确了目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英语有信心和兴趣,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好英语。

其次,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1.愉快教学法。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很高,但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寓教于乐,吸引学生。如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唱歌、猜谜、游戏、竞赛等活动。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2.创设情景教学。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使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采用表演、自由对话等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难懂难学的英语单词直观形象化,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从基础知识入门,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一)从字母、音标入门,搞好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也是听说读写的基础。音标教学对初学者至关重要,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笔者调整了教材的教学顺序,在学生刚入学时进行了提前集中教音标的尝试,这就能够早日解决学生拼读单词的问题,改变学生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笔者在音标教学中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集中教音标,再试拼单词。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相应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运用音、义、形结合的方法来记单词,教给他们一些常见的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从而使他们具备拼读单词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内容施教,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音标。在教音标时要狠抓“音标关”,培养学生标准发音的习惯。用汉语注音是多数学生的“习惯做法”,但不利于学生学好英语,所以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过好“音标关”,变“汉字注音”为“音标注音”。

(二)从单词入门,搞好词汇教学。对多数学生来说,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拦路虎”。为此,从一开始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教他们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及时记忆法,根据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特点,记单词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拼读记忆法,根据单词的读音与拼写之间的关系,善于总结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采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记单词,做到见形能读,听音能写,提高记单词的效果。为了把好单词关,还要及时地进行单词检测,做到单词“课课清”,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

三、从口语入门,抓好英语的“听说教学”

(一)坚持使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交际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无意识地记忆,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二)营造说英语的氛围。

1.Daily report and free talk.通过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报告及自由会话,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

2.Role play.根据课文对话的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三)重视课文的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语感,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以利于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四、从学习方法入手,抓好英语的“学法教学”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传授给学生预习、复习、听课、笔记、理解及解题方面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猜你喜欢
字母组合入门音标
注重细节,表现均衡的4K入门之选 Acer(宏碁)HE-4K15
学习和自己的相处之道 独木舟的入门 CANOE
魔力音标
几何入门,四个“重视”
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教学共同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模式初探
拒子入门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cr”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