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然
摘 要:分析医疗机构成本核复的基本原则。多方面论述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疗
我国医疗机构有三大补偿渠道;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差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远远不够,医疗机构要想发展壮大、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光靠政府补贴是不能发展的。由其是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政府补贴一部分资金还不够发放职工工资。就不要说购买先进设备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发展了。所以要发展医疗机构。就要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把成本核算与管理提高到日程上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
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坚持“主细结合”的原则,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归集费用,应该实行“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配比原则,经营者风险原则。医疗机构开展成本核算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客观地分析成本特性,医疗中消耗的各项费用总和,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变动与服务量之间成正比例的关系,如手术量的多少,卫生材料试剂用量问题等。也就是说变动成本的多少取决于手术量的多少。固定成本是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医疗服务量范围内不随服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如固定资产:房屋、设备等。是在一定固定范围内固定不变,只是在时间上逐步减少寿命,没有明显的成本差异。但此部分成本核算使科室减少了不必要的办公用房和不必要的设备购置,加强了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叫做混合成本,通常叫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再就是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必须有较完整的费用开支标准,实行审批制度,通过各种卫生材料实行消耗定额来控制各种卫生材料支出的增长,通过预算制度制订各科室的业务开支指标,办公费用等开支范围。对科室的部分费用实行经费包干,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得到控制,通过定编定岗,严格控制计划外用工制度,节省工资,福利费支出。对科室实行增人不增工资,鼓励后勤职工增收节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另外科室核算要有倾斜政策。以保证分配的合理性。指定医疗机构内部调节系数与倾斜政策,通过一定的调节系数或特殊津贴解决科室间的差异问题,有风险的科室要制订一定的风险系数。
通过医疗成本预测可以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有助于把医疗管理中的未知因素转变为已知因素,以便减少盲目性,从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医疗机构管理者能够选择最佳方案,做出正确的比较科学的决策,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势头,是事关重要的大事。目前医疗费用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贵重药品、系列检验和贵重设备检查上。为此医疗机构要限制大处方和贵重药品,逐步降低高档设备的收费标准,向病人提供方便、及时、价廉、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加强流动资产管理,提高流动资金使用效益,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库存物资、药品、往来帐款等。一般占医疗机构的很大份额,从当前情况看,加强流动资产管理的空间很大。流动资产的高效运转是医疗机构减少运营成本的重点,医疗机构要善于把资金投入到成本项目较好的项目上,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加快医疗机构的发展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机构对存贷的储量要降低储备定额,但要保证医疗机构的顺畅运转,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成本,医疗机构的往来款项也不容忽视,资金浪费也影响资金周转,超过期限的债权也成为医疗机构的成本费用,因此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是加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减少坏账的发生是减少费用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情况。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后勤服务开支也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费用也很多,比如水电等方面,降低消耗也是大有潜力的,利用社会提供的后勤保障和社会资源为医疗机构服务,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减少跑、冒、漏、杜绝浪费、降低耗费。
医疗机构要大力推进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不论是药品还是设备、备品配件医疗用品以及办公用品都要进行公开操作,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一般药品在医疗就诊方面占大头,降低药品成本也给群众减轻医疗负担,要全面推行招标采购,把药品价格降下来好处让利给患者,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严格控制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的增长,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是构成医疗机构成本的主要因素,合理制定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开支的预算定额,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消耗原因,对构成业务费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如水电等费用应给各科室安装计量表,做到按成本收费,对各种业务费用按预算定额管理,节约有奖,尽量压缩计划外开支。只有严格按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卫生材料的领购制度和报销制度,才能控制费用过快增长。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固定资产的维修计划,避免盲目投资和不必要的设备维修,加强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