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摘 要:关注民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价值。但近年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高,导致群众看不起病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而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有效治理路径。
关键词:医药市场;医疗价格调整;医疗费用控制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一直困扰老百姓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看不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据统计,全国医院平均门诊费用从2001年的64.59元增长到2005年的93 元,年均增长9.54%,其中药费年均增长6.88%;住院平均费用从2001年的1913.68元增长到2005年的3422.47元,年均增长15.64%。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和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又一项数据显示:1978年-2003年中国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总额比重由20%上升到56%,严重影响到广大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支付能力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改善。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增加群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为了能让老百姓吃得起药,看得起病,从而实现医疗体制改革这一目标,控制医疗费用过速增长势在必行。
1 导致医疗费用过高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均医疗费用以超过同期GDP平均增长率的速度上升,医疗费用剧增已使国家、社会和患者难以承受,并导致公众对卫生部门的强烈不满,给医疗机构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当前而言,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宏观卫生政策或政策的具体实施失误、失效,导致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特别是农民基本上靠自费就医;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亨机制尚未完善,重复诊疗的现象加重病人的负担;医用设备、药品、材料等物价上涨,流通秩序混乱等。
然而,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混乱是导致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从目前国内情况看,主要体现在医疗收费定价的不合理以及技术服务收费和药品、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收费的价格倒置。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
(1)医疗服务项目繁多、设置不科学,服务项目内涵没有统一规定。由于现行医疗服务收费在项目的分类、名称及内涵界定不科学、不规范,往往存在着同一种病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之间收费不一样,以致于造成一些医院出现了重复收费、分解收费、或升级收费,以及一次性耗材收费混乱等问题。
(2)体现医生技术劳务的收费项目是低成本收费,而仪器设备的检查治疗收费则相对较高。由于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电子产品折旧年限为6年,而实际上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均在10年左右,这样无形中就虚增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并导致其收费价格偏高。此外部份医院存在重设备轻技术,盲目规模扩张和争购大型医疗设备,因而大量的、收费昂贵的大型设备检查得到广泛使用,并推动医疗费用的上涨。
(3)国家对药品的定价管理不到位、不规范,药品价格偏高并脱离其实际价值。随着社会各界对改变“以药养医”呼声的日益高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限制最高零售价格等措施,近几年进行全国性大规模降价约20次,声势很大,但药品价格偏高依然存在。同时,国家规定医院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卖给患者,医院购进的药品价格越高,意味着医院的加价收入就越高,获利越大,从而刺激医院更愿意使用高价药。如一支青霉素的价格只有几毛钱,利润极低,医院就可能会使用疗效接近但价格较高的头孢类药物,导致患者医药费负担过重,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这也是诱发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4)现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收费标准中各级医院差价又小,造成大医院门庭若市,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不但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医疗费用增长,增加患者的负担。
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已成为我国当前医疗费用超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难关,理顺医院收费标准,并辅以合理控制措施,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目标必将能够实现。
2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对策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要以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为核心,同时辅以相关配套政策和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按照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医疗服务价格机制。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不同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特点,片面强调卫生的福利性或单纯推行市场化,都不利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因此医疗服务价格定价的原则既要考虑医疗服务成本,又要考虑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政府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变化调整价格,该控的控(主要控制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该放的放(如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家庭保健、医学美容等价格应适当放开,由市场调节),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定价改为国家统一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等多种价格形式。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实行政府指导价,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医疗机构拥有了定价自主权,必然要考虑成本与价格的合理配比,服务价值、质量与价格的合理对接;考虑医院利益与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而物价、卫生、财政等管理部门应利用价格指数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价方式、时间和依据进行协调,使医疗服务价格得到适时合理地调整。
(2)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药品价格管理机制。
规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总的原则和目的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内涵、结构,理顺各种比价关系。而实施的方法就是以规范为主,调整为辅,制定出即能够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降低过高的医疗设备检查治疗费用,又能够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的价格体系。当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归并,明确每一项收费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适用范围,增加收费透明度。②规范和加强医疗服务成本测算,适当提高劳务技术项目的收费价格,对不同档次的医疗技术劳务实行差别率,以达到合理分流病人,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病人不必要负担。③根椐仪器设备实际的有效使用寿命,适当延长彩超、CT、核磁共振等价值100万元以上设备的折旧年限,消除其虚增的折旧成本,从而达到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收费价格,减轻病人负担并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而药品定价涉及发改委等物价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程序,才能够真正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
(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适当降低群众基本医疗服务收费价格。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按照公共管理原则,政府有责任承担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公共卫生筹资义务。既然国家赋予了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就应保证对其投入水平。据中国青年报报导,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去年增长145.36亿元,增幅86.8%,列各项事业之首。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是要想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势头,解决百姓的就医难题还需要一个逐步增加投入的过程。
(4)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引导医院调整利益导向。
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主要包括:按服务项目支付、按服务单元支付、按病种支付、按人头支付和总额预算,这几种支付方式控制费用的效果按顺序逐步增强。国外经验表明,按项目付费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和卫生总费用,容易产生诱导需求和过渡医疗服务,当今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已抛弃了按项目支付方式转而实行预付制。而按病种付费是克服按项目付费缺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典型的单病种预付费制度就是美国医院实行的诊断相关分类法。按病种付费不仅能在客观上引导医院主动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而且可从机制上保证病种医疗质量的统一性和规范化,降低相同等级医疗机构处置相同病种的医疗费用差异,促使医疗机构内部之间的价格竞争,杜绝医院和医生扩大服务内容,增加服务数量频次的倾向。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病种临床诊疗规范,使之成为医院诊疗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制约医生的医疗行为,不断降低医疗费用。
(5)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公开医疗服务价格和费用,降低病人择医的边际成本。
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的强制披露不仅是遏制过渡医疗服务的现实选择,也是规范调节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减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通过价格信号导向资源流动,可以迫使医疗机构选择以成本最小化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来提供服务产品、角逐市场竞争。
最后还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行为的监管,严刹行业不正之风,监督医院合理检查和用药,打击和治理乱收费,加大收受患者红包、接受药品回扣等查处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规划财务司.2003年-2005年全国财务年报资料[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赵军,张正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动力机制和控制策略谫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8).
[3] 杜乐勋.从看病贵看我国医疗收费价格的合理调控[J].中国卫生经济,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