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也无风雨也无晴

2008-11-07 09:21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世俗苏东坡苏轼

包 瑾

余秋雨说,要是给中国古代文豪弄个排行榜,苏轼是可以跻身前三名的,他的才气、他的人品,堪称中国文人的典范。苏轼的文字真正动人的,应该是他言语背后率真、豁达、儒雅的风范与人格吧。

最早接触苏轼的词,是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上王菲的歌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浪漫最美丽的词,清纯脱俗,而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了苏轼留给后人最纯洁的祝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文字中,流露着儒雅的气质。他绝不是一个张狂不羁的人,他的豪放词,是胸襟博大与视野开阔的表现,而非飞扬跋扈的嚣狂。快乐时,他的幽默是雅致的;悲沉时,他的叹气也是恰到好处的。这不得不让人欣赏甚至爱上他的“生活的艺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书法名手,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足见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闲时与几个好友切磋书法,就算在批公文时也可以挥洒一纸公正而又俊秀的批语,不亦快哉!

苏轼能在世俗生活中营造生活气氛,似金圣叹把世俗生活欣赏得别是一番景致一般。世俗的情趣在他看来正好符合他率真的一面,于是他不愿意只是呆在陋室中苦心孤诣,而是像个平凡老百姓般的过日子,把他对杭州百姓的爱筑成一道有感情的长堤,又把他创意无限的东坡肉端給贫困朴实的人们。他在世俗与理想之间游刃有余,他爱吃东坡肉,同时又常说“无肉食欲寡,无竹精神俗”。他爱研理,风趣地总结了“胸有成竹”这一妙理。苏轼便是如此,以率真豁朗之心,怀抱世俗与精神之家园。

苏如潮,韩如海。小时候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觉得它朗朗上口,便囫囵吞枣。随着对苏轼认识的深入,我才明白:如果苏轼的人生一帆风顺,没有因宦海沉浮引发的迁移调任,就没有他的豪放词,没有他的“一樽还酹江月”。糅合着佛与道的人生观,儒者苏轼是一直渴望勤政报国,实现理想抱负的。四次被贬,他逐渐蜕变,思想内核不断地充实。他怀一颗赤诚之心进入庙堂,却不幸被人从诗中“挖掘”叛逆之言并加以打击,无辜被贬被逐。虽然苏轼对自己的不幸没有过多地宣泄,他一直都秉承“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睛”的豁然态度,但正是从他的超然乐观中,我们感知到了一个人是在经历了怎样的忧伤、挣扎后才成熟起来的。余秋雨用“苏东坡突围”五个字极为精炼地概括东坡这种人生经历。苏轼在赤壁泛舟而悟出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人生哲理,他在超然台上悟得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境界,哪里像屡次被贬、心绪难平的谪迁人抒发的!苏东坡的的确确是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大突围,突破了政治抱负的束缚,突破了宋词原有的境界,突破了时间与空间,将文学与人格魅力雕琢得玲珑剔透,长存于中华文明中。

苏东坡突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是他的心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寂寞。有时候他的心是带寒的,凝华成一首情真意切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情唯有落花知。黄州空居闲职却意气风发,豪放一时,极言豁达。正是如此,孤独一人夜阑人静时,他的寂寞才会如此透彻,比沙洲还冷,比寒枝还凉。东坡终究是不能彻底超脱的,他有儒与道的矛盾撞碰,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他用豁达无畏的气度吟赋作词,可是他的执着又令他“拣尽寒枝不肯栖”。他不掩饰自己复杂的心理,我认为这才是最真的苏轼。

或许有时候,遭遇等闲平地起波澜,实在是让人心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个具有高雅的生活品味与高尚节操的大文豪岂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他宁愿“竹杖芒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他宁愿“托遗响于悲风”“且将新火试新荼,诗酒趁年华”。或许,他希望自己可以像王维一样,亦隐亦仕,在政治上游刃自如,“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就算是那首《陌上花》也不无对政治纷争的厌倦: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或许还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对于妻王弗和妾王朝云的爱。“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王弗先他而去,他一直不能忘却爱妻,一曲《江城子》,开宋悼亡词之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或许苏轼在官场上的孤独王弗是理解的,至少在家里苏轼可以宽慰一点。可是爱妻先他而去,侍妾朝云而后也辞世,他终于形单影只。苏轼同样作词一首怀念她,至今仍记得那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身边一直有着亲朋好友,但他大多时候却一直独自行走。他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肯迁就苟且,哪怕这在别人看来是孤高自傲的,但他终究坚持着,突出重围,上升到新的境界;他又是率真睿智的,把坎坷的一生熨帖得像条清澈而又壮阔的大河,把生命中藏有的豪情与柔情、抑郁与超脱,编织成读来令人温暖感动的文字。东坡已去,然而他的文字他的灵魂还在行走。

猜你喜欢
世俗苏东坡苏轼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千年英雄苏东坡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苏东坡学无止境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别去问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