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的动机

2008-11-07 09:21李志远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红十字勋章大使

李志远

捐赠的动机何在?按说,答案很简单:扶危济困嘛!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即使是公认的答案也会有出入,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起来。

2004年11月16日《北京日报》有个醒目的报道标题:《医药公司说话不算数,协议生效三年多——500万元捐款一分没出》。其内容说的是,北京齐通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答应捐贈中国红十字总会500万元,并签了协议。之后,中国红十字总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仪式,聘请该公司董事长董占义为“慈善大使”,并授予他中国红十字勋章。但是,3年多来,该公司根本没有履行协议,也没有任何回音,500万元捐赠款始终不见踪影。无奈之下,中国红十字总会只好寻求法律渠道,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判决,该公司支付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款500万元,终于讨回了公道。

堂堂公司董事长,竟然说话不算数,捐赠动机究竟何在?其实,不说也明白。既然“慈善大使”的名分已经冠在头上,中国红十字勋章已经戴在胸前,电台、电视台、大报小报也已经宣传过了,总之目的达到了,那么,捐赠款已对自己失去积极意义,自然就可以说话不算数了!

稍加思索便知,如今社会上的类似情况,并不鲜见。例如,有的给残疾人捐赠10元钱,竟要求组织者张榜公布其大名;有的给低保户捐赠一桶油,也要请记者来参加;有的给贫困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盒,只要记者不来,活动就不开始……显然,“有的”们的真正动机,并非什么“献爱心”,而同样是假借捐赠活动,来炒作自己,好使自己扬名。他们的“小付出”,不过是为了“大收入”——“买名”而已。想也难怪,怎能做“蚀本生意”呢?典型的商人心态!他们与那“说话不算数”者相比,仅是小巫见大巫,而在性质上毫无二致。

所幸的是,在捐赠活动中,众多有良知者仍在支撑着门面。在北京中关村街道居住的121位院士,捐款捐物、扶危济困10多年,却始终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例如,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科带头人朱起鹤院士,个人生活相当俭朴,但年年捐款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每次都不留姓名。2004年10月,他又拿出5000元捐赠给贫困地区,执意不留自己的名字,最后由于工作人员要按规定开发票,他才答应写上老伴的名字。因此,人们对这些院士由衷地敬佩,且有人著文赞曰:丰碑无言。在这些院士面前,那些假捐赠之名而行炒作自己之实者,岂不变成了为人所不齿的“小”?

记得,龙应台女士曾说,她写批评文章有“三坚持”,其中之一是“不做动机推测”。对此,我却不以为然。因为,一般而言,动机与效果紧密相连,不同的动机,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就说捐赠,高尚的动机,可使捐赠成为“施恩不图报”的美德;而卑下的动机,可使捐赠成为投机商所玩弄的骗人把戏。所以,动机不可不察。

猜你喜欢
红十字勋章大使
送你一枚小小勋章
金色的勋章
中国驻乌大使:撤离任务圆满成功!
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
微笑大使
红十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六一”时光机
小狗大使
戴勋章逛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