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原则探析

2008-11-04 08:59呼俏伶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摘 要】 建立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要坚持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发展性原则。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既要具有可行性,又要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社会指标;指标体系;和谐社会オ

一、和谐社会的理论诠释

和谐社会其实就是人民生活质量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大的社会环境和谐,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经济稳定发展,同时能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民享受到由于发展而带来的社会进步。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它既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又包含文明的社会关系;和谐社会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具体来讲,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四是自然环境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得到了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素质明显提高。

所以,我们认为和谐社会具有广泛的涵义,其本质内涵是文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团结,最基本的表现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和谐社会就是要让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都能呈现出祥和的境界。

二、研究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意义

指标体系有着宏观、客观、直观的特性。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发,对所建立的指标进行检验,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型,从综合评价的结果,观察社会和谐的程度。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很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指标,在对指标进行分析后,就能很好的了解哪个指标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影响较大,哪些影响较小,哪些是正面影响,哪些是负面影响。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评价依据。

三、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以统计指标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特征为依据,既要反映人的全面发展又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其原则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所选择的各个指标之间,必须要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全方位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

2、科学性原则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设置要与其内涵的六个方面的内容相对应,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的和谐状况。同时,现成的数据成千上万,但真正符合指标体系要求的、科学的指标并不多,需要仔细甄别、选择。

3、代表性原则

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设置应简洁明了,应能较准确地说明社会的和谐,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因素就不予以考虑。因此,必须从各种指标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4、独立性原则

即同一类别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应该相对独立,说明不同问题或问题的不同方面,彼此之间不存在交叉重复,但各项指标之间应有一定的关联,都应围绕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所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因此在指标选取的时候要尽可能涵盖由和谐社会各方面内容组成的五个独立的子系统。

5、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当建立在现有的基本统计制度的基础上,而尽量避免另辟溪径,重起炉灶,作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状况的统计监测。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成果性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结果,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选择最终成果指标,而不选择动因性、措施性和对策性指标;同时,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一般要尽可能选择具有客观性的指标,而不选取主观性指标,诸如需要另行调查才能获取的“老百姓的满意度”等指标。

6、可发展性原则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既要充分体现当时当地社会发展的特点、条件和需要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对未来的近期发展有所预见而力求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我们本着先建立后完善的指导思想,对于个别重要指标而在目前现有统计体系和资料中无法获取数据的,暂时用相近指标替代,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发展和完善。

四、对和谐社会指标结构的分析

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根据其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基础指标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的指标,由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构成。特征指标是反映数据取值分布特征的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反映数据取值分布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二是反映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变异指标;三是反映数据分布形状的偏态和峰度系数。

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第一要具有可行性,即每一指标都要有资料来源,大多都能从统计部门的现有统计资料中取得,有的可从各主管部门取得,对于一些统计计算方法尚有争议的指标可暂不列入,对较重要的指标,如缺所需年份、或所缺资料,可用相近年份代替或加以估算。第二要有可比性。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标本身的可比性,无论是年度之间的动态比较或地区之间的比较,都要用同一口径的指标,尤其是动态比较,价值指标如城乡居民收入必须用可比价格,在地区之间比较时必须用相对数,在市之间比较时要考虑到包括范围,一般用市区口径才有可比性。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尤其要注意每一指标的口径、范围是否可比,对不可比的指标要进行调整;另一可比性是指进行地区比较时,所列指标一定要齐全,缺一不可,如收集不到,用估计方法补齐,否则评价就会失真。[JP]

总之,随着指数工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建立满足人们需要的指数体系仍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在公式的选择上,既要根据各自的经济意义、直观解释,还要考虑数理逻辑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在应用上,指数编制应兼顾经济核算、经济统计理论及经济活动分析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数公理化体系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

[2] 吴诣民,罗剑兵.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

【作者简介】

呼俏伶(1960-),陕西延炼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师.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