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与实践

2008-11-04 08:59郭建国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本科生

郭建国 周 军

【摘 要】 以大四本科生来组建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开展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课题、团队组建、指导模式、任务分解、全程督导的构建模式,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探讨了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オ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郑重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一著名讲话不仅成为我国“科教兴国的动员令”,而且成为国内众多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核心目标。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教育目标转变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本科生教育采取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一、开展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高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本科教学质量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学校的发展永恒的主题。“教高[2007]1号和2号文”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如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以科研促进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基础口径,增强对专业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正在迅速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提高,社会要求高等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由于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要直接走上社会,就业工作,因此社会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研究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完成岗位任务。这就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创新团队,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适应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3、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在校主要任务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科研训练相比,欠缺许多培养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如独立研究、查询资料、自己获取知识等。而参加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相应的科研训练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欠缺。

4、高级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的“大众教育”中含有部分学生的“精英教育”。部分学生毕业以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尽早让他们参加科研团队,开展科研训练,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在校本科生学习了相应的基础课,做过一些相应实验。但是,科学研究基础仍然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而对于目前高校中的大四本科生来说,一部分要保送上研究生,他们和不考研的学生相比,学习任务相对减轻,这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创新科研团队,开展科研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条件。

二、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需求和条件,笔者所在的学科组将从事科研和教学的教师组成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培养模式:

1、科学选题

科学选题是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的关键一环。考虑到参加到创新团队的大学生是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的大四本科生,同时也要兼顾部分继续深造的本科生。所以,课题应该符合大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的基本原则,符合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同时也应遵循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课题的选取,采取以下方式:

(1)基础与前沿相结合。高质量的创性型课题不能停留在基础理论的简单再现,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消化新知识、更新知识、并能够进行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因此,在题目选择上,专门聘请学校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参加,共同把关课题类型,使得课题能够基本涵盖学生所在专业的知识点,既可以是本专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已经解决但能够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理论和算法问题;题目要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落后于时代的课题题目不能采用;课题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影响团队成员间独立进行。

(2)课题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学校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为支撑,将实际工程项目融入课题设计之中,以设计指导为重点,学习工程应用设计方法,确保质量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突破性进展和质的飞跃。

(3)课题和实验相结合。将课题和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热情。我们将目前最好的实验室和实验室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科研活动中,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条件相当好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工作,既保证科研活动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又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不足、实验仪器紧张等困难。

2、团队的构建模式

(1)双向选择,组建团队。充分借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做法,采取双向选择机制。这里的双向选择存在两层含义:一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选择;二是学生与课题题目之间的双向选择。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可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选题质量及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给学生留下严谨治学的良好印象。

(2)导师负责,联合指导。要求团队中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指导教师,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但如果课题涉及的内容具有多种专业知识的交叉性,仅凭导师一人来指导,往往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具体的的指导教学活动中,坚持“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即由责任心强、科研业务素质高的老师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负责选题,安排科研任务;指导过程中,所有导师对学生的课题讨论、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进行互相把关,互相促进。

(3)任务分解,因材施教。由于存在团队本科生成员之间差异,任务分解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课题设计任务书下达之前,指导教师应该向学生作充分的交流和了解,并且向学生讲解课题中子任务的难易程度、知识要求、工作量大小、不同子任务的侧重点、子任务与课题的关系等。团队课题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研究对象,既要能达到培养训练的目的,又要保留发挥学生创造性的余地。子任务的多样性使指导教师能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分配任务。例如,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安排以理论推导等为主的子任务;对硬件设计、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硬件设计的综合性子任务,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全程管理和督导。学生是进行课题设计的主体,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设计任务,除了指导教师认真、正确的指导外,还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指导工作的程序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答辩-归档。实行全程控制管理,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作督导,遵循以每周检查为质量监控机制,根据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认真管理好本科生的科研工作。

3、本科创新型科研训练内容和方式

(1)查找文献资料。在给出研究题目后,讲解课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内容,再讲解查找资料的一般途径(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等),要求学生查找相关中文和外文文献资料,翻译一定的外文资料,训练学生查找文献资料能力和翻译能力。

(2)阅读文献资料。在根据课题需要,指定必要的书籍,资料要学生自学,答疑辅导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做研究的基础知识。

(3)确定研究途径和方法。给学生讲解目前该研究一般采用的途径和方法,其它可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比较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特点和差异,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提高必要研究条件(仪器设备、计算机等),进行科学研究。一般科研包括理论分析、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三部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独立完成。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

4、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学生取得了一些研究结果后,帮助他们分析处理,讲解科研撰写论文的一般方法,指导他们撰写论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能力。学生能够完成研究内容,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就达到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目的。

5、答辩

学生在完成论文或研究报告后,采用答辩的方式完成工作的总结。答辩委员会由联合指导小组的老师和有经验的教授共同组成,要求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后由答辩委员会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并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定出成绩。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可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科研团队的锻炼,一方面加深了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水平,这无疑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素材;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参加在团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点,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进一步强化了素质教育,明确了自己未来就业的方向,更能激发大学生将来的创业热情。

笔者所在本课题组依托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实验条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学校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为支撑,从本科大四第一学期开始组建本科创新型科研团队,每年有7~15人本科生参加,紧密结合以基金资助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探索型课题,以及以工程应用型课题,对本科生进行科研培训,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利用这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先后参加完成了如小卫星项目、飞艇控制系统设计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在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近年来,连续每年都有学生获得本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奖,并且每年都有2~4名在这个本科创新型科研团队中培养的学生成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部分学生毕业找工作中,被多家用人单位选中,很快成为用人单位选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在这种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下,2007年11月,有三名大四学生参加到团队中,并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另有九名团队学生获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此外,除了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型科研团队也培养了一支充满朝气的中青年教学梯队,推动了本校本科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参与建设了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陕西省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精品课程。总之,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与改进,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素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教兴国的动员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林伟连,沈通,朱玲,我国研究型大学不同层次教育的合理定位及实现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 常江等.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地质教育,2007,(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郭建国(1975-),男,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周 军(1966-),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研究型本科生
高中思政课的课前演讲探索与实践研究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