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的组织对策探讨

2008-11-04 08:59黄宝东
新西部下半月 2008年8期
关键词:组织文化组织结构

黄宝东

【摘 要】 企业非伦理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企业管理学研究而言,对其组织原因的探讨至关重要。文章从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两个方面对企业如何提高自身伦理敏感性,避免非伦理行为的产生所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非伦理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オ

一、引言

导致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宏观层面上,有企业必须运行于其中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文化方面的原因;在中观层面上,有组织自身(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方面的原因;在微观层面上,有组织中的个人方面的原因。但对于管理学研究而言,要避免企业的非伦理行为,只能从组织自身入手,原因在于:首先,企业必须运行于其中的宏观制度与文化环境作为既成事实,是企业自身无法直接改变的(虽然它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去间接影响它);其次,企业的非伦理行为固然是通过个人作出的,但是,它却不能被看成是企业中个人非伦理行为的简单相加。在组织生活中,个人的价值观常常会被组织的力量所影响甚至改变。基于此,本文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就企业如何提高组织的伦理敏感性,避免非伦理行为展开探讨。

二、组织结构方面的对策

组织产生的最终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分工,没有分工,组织就没有产生的必要,但分工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非人格化是企业非伦理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要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就需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的伦理敏感性,拆除组织结构给员工带来的伦理行为障碍,为员工进行伦理反思与伦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空间。

1、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合工”

这也是当前组织创新的发展趋势,这样做不是企图抛弃分工(这当然不可能)而是对过度分工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使组织既能享有分工的成果又能避免分工带来的负面效应。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至少局部恢复完整的(包括规划、实施和监督在内的)劳动活动模式。具体的措施则是要求所谓的‘扩大劳动(要求在量上扩大劳动的范围)、‘丰富劳动(通过制作和监督的结合加大质的劳动深度)和‘轮换劳动(间或调换劳动岗位)。”[1]使员工重新占有劳动的丰富性,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体而不是附庸,赢得作为劳动主体应有的尊严,为组织进行伦理反思与伦理实践提供必要的前提。

2、拆除不必要的组织权力链条

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另外一个组织结构因素是过渡的纵向权力分工,由此形成的过长的权力链条以及严格的上下隶属结构,一方面过分强调了秩序,阻碍了道德反思;另一方面则极大地缩小了中下层管理者的道德自由空间。如此一来,拆除不必要的组织权力链条,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样做也顺应了当前组织结构创新的需要。

3、在原有结构中设立专门负责伦理问题的机构

在组织原有结构中设立专门负责伦理问题的机构以提高组织的伦理敏感性,是目前已被国外一些企业经常采用的措施。以往的,包括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伦理问题的部门,只有在出了伦理问题之后,企业才会委托专人,或组成临时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这样的专门机构的设置,不应只为出问题之后的消极的补救,而应着眼于积极的事前预防,更重要的是,它要负责营造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伦理经营的道德形象。比如在美国,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设置了伦理官员以维护、构建企业的道德形象。

4、明确界定决策权限与相应责任,完善组织奖惩制度与行为评价体系

要提高组织伦理敏感性,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首先必须有一个使组织中的非伦理行为受到惩罚,伦理行为得到奖励的货币的、或非货币的明确的奖惩制度;这一制度要得到有效实施,组织具必须有能力对组织中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评价、监督与控制。当然,这还不够,要避免非伦理行为,或者要从事伦理行为,组织成员必须有足够的行为自由空间,否则,即便它有足够的知识辨别道德是非,他也无权,或者不必要(因为没有被要求为其行为负责)去从事合乎伦理的行为,这就需要组织进行必要的责任界定与授权。只有三者协同作用,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2]。

三、组织文化方面的对策

组织文化作为员工的共享价值观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在确立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组织的伦理敏感性,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

1、确立支持企业伦理行为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前提。当然,有了共有价值观对伦理行为的支持,并不能完全取消企业非伦理行为;但缺少了这种明确的价值导向,在组织目标与伦理要求发生冲突时态度暧昧,就会使企业非伦理行为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甚至纵容。

2、塑造充满平等与民主精神的、强有力的组织文化

强有力的组织文化以组织拥有一套由所有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应的行为规范为特点,它会像胶水一样把整个组织粘在一起,使它步调一致、行为统一;会使与组织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的亚文化无生存空间。这样的组织无疑是强有力的,但是,倘若这样的组织文化走向极端,独裁与专制就在所难免。独裁的组织文化必然是一种等级森严的、封闭的文化,会成为非伦理行为的温床。平等的交流、质疑,员工共同参与的民主的决策对于提高组织伦理敏感性,杜绝非伦理行为必不可少。[JP]

3、制定并实施明确的伦理行为规范

共有价值观固然重要,能于不知不觉间支配行为者的价值判断,但能够体现组织共有价值观的、界定明晰的行为规范对于一个组织更是不可或缺,它能明确地告诉组织成员哪些行为能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当然再严格的伦理行为规范,得不到实施,只能是一纸空文。

4、进行必要的伦理培训

伦理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只有当这种外在的规范内化为员工个人的自觉追求时,一个企业才不仅仅是被动地避免非伦理行为,而是主动地追求伦理上的卓越。这当然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但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必要的伦理培训,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内在道德素质。“如今美国的多家机构正在进行商业伦理的管理培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近一半的公司对其员工提供伦理培训”。[3]

5、树立企业伦理典范,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

中国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的价值观往往会通过企业中的强势人物(领导或者模范人物)的行为完美地体现出来,他们的言传身教对身边员工所起的作用往往更甚于高层领导的权威命令。所以,通过树立企业伦理典范推行组织的伦理价值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结束语

企业非伦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不同的企业以及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条件下,其非伦理行为产生的组织原因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在此意义上,上述对策还难避粗陋之嫌。本文只是从一个抽象的角度,就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对策。而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在一个企业有机体中是无法分开的,与组织结构相比,组织文化只是企业的非正式结构。本文为了表述的方便所作的权宜之计,使得在提高组织伦理敏感性、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方面二者关系的探讨落到了我们的视野之外,而这对于避免企业非伦理行为的组织因素的探讨来说也很重要,当然,这也许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它只能留给另一篇文章来完成了。

【参考文献】

[1] 乔治•恩德勒等主编,李兆雄、陈泽环译.经济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8.

[2] HarveyS.James,Jr,Reinforc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Through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0,28:43-58.

[3] 阿奇B.卡罗尔和安K.巴克霍尔茨著.黄煜平等译.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51-152.

猜你喜欢
组织文化组织结构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基于组织结构的转型期化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有效对策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演变与领导作用动态匹配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