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子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创业热情日益高涨的当下,大学生该如何创业?听听这位曾经在大学期间有过“小贩”经历的创业成功人士,3G门户网老总邓裕强讲述他的创业经历吧。
头次创业遭遇“滑铁卢”
1995年,邓裕强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很快与同窗张向东“混”为兄弟。
那时,他们在偏远的北大昌平园校区。入秋后北京气温骤降,邓裕强敏锐地捕捉到商机,他和张向东商量:“很多像我这样南方过来的同学,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不如我们在学校卖羽绒服吧。”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第一次共同创业。果然,羽绒服走俏北大校园。但两人盘算却发现:“因为是学生生意,只能薄利多销,钱赚得不多。后来,两个人决定干脆到商业区摆地摊。
一个周末,他们提着两个装满羽绒服的大蛇皮袋,倒了几趟车,来到西单商业区。还没等地摊摆好,城管执法人员突然现身。两人掏出学生证求情。“北大的!北大的学生当小贩?”邓裕强至今还清楚记得城管人员抛下的这句话。多亏了北大的面子,人家放他们一马,但货全部被没收。
第一次创业血本无归。但小贩经历成了邓裕强和张向东若干年后的珍贵记忆。
二次创业遇阻力,打消弃学从商念头
有一个时期,邓裕强突然产生了退学创业的冲动。他把想法告诉家人。父亲在电话中不动声色地说:“你想退就退吧。”暗地里,邓父却以旅游名义,组织亲属“劝说团”先后三批飞赴北京。
师长有理有据的分析,让邓裕强和张向东两人渐渐回归理性,最终放弃了弃学从商的念头。从此,邓裕强开始发狠钻研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张向东则更多地涉猎业界市场信息。两人暗中为未来的创业积累能量。
毕业后,邓裕强先后在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就职,张向东则独自创业,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三年过去了,两人再次相聚时,创业的念头一拍即合:“我们要做3G时代中国最大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网站——3G门户网。”
回望大学创业经历,积累能量是关键
当他们终于把灵感变为现实,将公司一手做起来后,回望大学期间几次谈不上成功的创业经历,邓裕强和张向东表示:“这些宝贵的创业经历让我们有了一个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过程,为我们今后成为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另外我们也通过失败的经历总结了些经验教训,这些成为我们日后宝贵财富。”
谈起当初退学创业的念头,邓裕强说:
“我不鼓励大家休学创业,大学生冲动多但经验少,他们还是需要在校园里多积累一些能量。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个例。身边确实有很好的机会,没准也会成功,但就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要以学业为主。
“创业首先要选择一个特定的专业或领域,大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往往很粗浅,多数时候他们自以为是的惊天大发现,其实别人已经有研究成果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先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一些经验,深入了解某个行业,选定方向后再创业。
“在校创业主要是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别指望能一举成功,更不能急功近利地把创业理解为挣快钱、挣大钱。这些或失败或成功的创业尝试都会对今后的发展带来帮助。”
另外,邓裕强提醒学生们不要做资金投入过大的项目:“资金匮乏往往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所在。大家不要期望资金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要幻想自己一番豪言壮语就能打动投资方,脚踏实地地做些实事才是关键。我们有个准则值得大家借鉴,那就是决不借钱创业,把自己的风险转嫁给家人、朋友来承担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把风险控制在我们可以承担的范围内,万一失败了不致于造成过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