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不归
我们在说一个东西好或者坏的时候,应该给这个东西下个定义,免得连带伤及无辜或者荣及鸡犬。
而大学的定义,向来众说纷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哈佛校长科南特说的“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维基百科的解释是:A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hich grants academic degrees in a variety of subjects. A university provides both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word university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roughly meaning“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
◎ 招生
作为一个能为人接受的说法,大学应该是提供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机构,但我们在百度搜索大学这个条目时,通常先看到的关键词条是“招生”。
大学要正常运转,当然要先招生,这个逻辑非常合乎情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大学把招生部当作销售部门,把学校的接受教育的名额销售出去,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当然,这价格是学费或者令学校有荣光的好学生。但是,没有哪个学校把学生的就业当成销售部门努力来经营的。
为了招生,大学们无所不用其极,百度竞价排名还只是管中窥豹。铺天盖地给毕业生寄招生简章,仿佛免费的大学门票,也属正常,只差跟长江医院、女子医院一样到街头和按摩院发传单了。
为了能招到学生,学校要先对自己美化包装,首先考虑的是改校名。
中国人奉行“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讲的是做人要有气节不能乱改名,但在堂堂大学看来,失节是小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校名。现在大学泛滥,加上扩招,各家都要使出浑身解数争取优秀生源。口碑,大师,教学科研,人文环境,是争取生源之道,相信每个高校都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但是这些资源和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而一个学校从申报新校名到审批,一两年时间就够了,因此改名成了最快捷的方式。
于是中专变成大专,大专变成本科,本科要综合,综合大学越来越大,你要是没三五个分校区,就跟殖民时代的帝国没殖民地一样,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在这种改名扩招的大势下,种下的即使是龙种,最终收获的也一定是跳蚤,因为一个臭鸡蛋+一个臭鸭蛋+一个臭鹅蛋不会等于一个凤凰蛋或者恐龙蛋。
◎ 教授
你经历了十几年寒窗苦读,忍受青春期荷尔蒙的压抑,考试前无形压力的煎熬,翻过不平等的分数线,以为上了大学就修成正果,然而你错了,那只是开始。就如《木乃伊》电影里面说的:“Death is just the beginning……”考上大学,只是无耻极限体验的开始。
首先你发现,大学不再和一些庄严而美好的词汇,如殿堂、学府、精神家园、学术前沿、净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栋梁、自由民主、天之骄子、民族未来等等联系在一起,而是乱哄哄热闹闹,仿佛娱乐圈。
学校今天聘请成龙当教授,明天招丁俊晖为学生,后天请超女来演讲;大学教授们要么言之凿凿力挺华南纸老虎为真,要么跟人豪赌深圳房价会上涨,或者干脆就玩极限体验,以72岁高龄迎娶27岁妙龄;在娱乐气氛浓厚的学校和教授们的引导下,大学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要么裸奔以提高学校人文气质,要么扭成S型以求出人头地。
一个大学有没有名,是否成功,必须依赖于这个大学的教授资源,而不是这个大学盖了多少栋大楼,有多少个分校区。哈佛校长科南特说:“大学者,大师云集之地也,如果学校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
但是抱歉得很,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你看最著名的教授,都不是以他的学识而闻名,而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传出某个教授打磨芯片骗了十几亿,或者某个教授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有什么样的教授就会指导出什么样的学生。2007年北大BBS上出现了一封耶鲁大学生物学教授Stephen Stearns写给选修其课程的学生的信。信中称,从学生到老师,剽窃学术成果的行为普遍存在,归纳为几点:一、学术剽窃在中国非常普遍,从学生到教授都存在;二、学生找教授写读研推荐信,一些教授让学生们自己写,教授最后只是签个名而已,这样一来,使中国学生留学申请材料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三、事实上,一些教授鼓励学生剽窃,把教育当成走过场。
诚信让位于名利,所以华南虎事件爆发之后,那些来自大学的专家和教授们公然指鹿为马也就很正常了。
211工程宣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中国的大学排名没有一所综合竞争力能进入世界前100名。
为什么呢?看看哈佛招教授的标准就知道了。
基辛格是哈佛大学优秀学生,在学生时代就曾经主持过“哈佛国际讲座”,受到许多教授和政要的欣赏。1962年,他任哈佛教授,1969年又出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任国务卿直至1977年。此间他力促结束了越南战争,从而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和平奖;协助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外交关系史的突破;斡旋中东和平谈判,成为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基辛格离任后很想回到哈佛大学继续他的学术生涯,这是一个在我们看来没有悬念,对哈佛也是求之不得的美事。而现实却出人意料,校长谢绝了这位大人物的要求。他说:“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也不差。但是,我要的是教授,不是大人物……不能花钱去请一个挂名的人。”他深知大人物很难把心拉回到教学上来。这要放在国内,一个诺奖得主并且曾为政府高官,学术和资历都很牛很强大的人物垂青于大学,那可是运交华盖的事。
1986年,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校方准备校庆与毕业典礼同时举行,并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参加盛典和发表演说。里根总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授予他哈佛荣誉博士学位。这本身是一件小事,但以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来聘任教授和授予荣誉学位称号的制度,却使哈佛大学的董事会、校长、教授会为了大学学术声誉的尊严,断然拒绝了里根总统的要求,里根因此也没有参加哈佛的350周年校庆。
中国大学在聘任教授时,只要对方是留洋归来,便镀上一层光晕,哪儿会辨别真假!甚至恨不得自己帮受聘者证明其真,好往脸上贴金,比如杨杰事件。
茨威格说:不受限制的思想,是力量的本原。在我们的大学里,变成了:不受限制的无耻,是力量的本原。
《庄子·盗跖》说,“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无耻的人富有,夸夸其谈的人扬名。那出大名、获大利的人,差不多都是由于无耻和夸夸其谈。
对于大学里的教授,这段话可成为恰当注解。
◎ 学校
好,你不跟教授学,自己另辟蹊径努力成才。抱歉得很,学校不会给你这个机会,在你不签就业协议以给学校的就业率数据好看一点的时候,它会扣押你的毕业证,甚至你毕业之后,还要以你为耻。
最近的热点人物范美忠,北大历史系学生,地震发生时丢下学生独自逃跑,并且事后撰文为自己的逃跑行为高调辩护,引起了舆论激烈的批评。范也获封“范跑跑”之号,成为众矢之的。此时,范美忠的母校也站出来在范的身上踏上了一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其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
范美忠的逃跑固然不道德,但并没有对学生造成伤害;范的自辩固然可恶,但至多是一种失言之过。而同是北大历史系的王益就不一样了,他不仅失德而且涉嫌违法违规,并且涉嫌违法的情节可能相当严重,涉及的数额可能巨大,危害可谓不小。范跑跑之恶与王益之恶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那么,以范跑跑为耻的北大历史系,是否也当以王益为耻呢?
不会。他们只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悄悄地拿下了这个被他们称为“我们敬爱的王老师”的报道。
综上所述,我觉得维基百科的中文版应该加上一个这样的条目:大学,是一个以虚名招收学生并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具有娱乐精神,努力制造各种话题,教授们身体力行为学生作示范;这个机构同时接受并培养娱乐、体育、政治等各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