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8-10-08 10:12庞新珠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新能力思维

庞新珠

衡量一个国家发不发达,经济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得怎么样了,除了看国民生产总值外,更重要的还要看各项科学发明对人类的影响的大小了.综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最新科技成果,哪一项发明创造离得开创新?离得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离得开创新育?

一、阻碍中国人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中国人较西方人缺乏创造力,一向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就曾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在唐宋时代就已领先西方,却在明清时代落后下来.经过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国人创造力不足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思维标准化是扼杀中国人创新思维的首要因素.

即是思维功能固着、权威迷信、思维惰性.而这一切都可谓时下之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后果.

其二,知识无活力化是导致中国人创造力不足的另一重要因素.

知识无活力泛指学生不能主动地、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中去,缺乏学以致用的愿望与实践.

其三,发散思维发展受阻是中国人创造力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

聚合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就是演绎、归纳思维,而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就是形象思维.

其四,创造力认知“非凡化”也是阻碍中国人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泽民书记曾从战略高度做过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也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具有创造力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那么在目前的教育环境和文化传统下,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1.要对创造力的含义有全新的理解

创造力有个形象的比喻:“创造力就是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起来,再把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很多的发明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创造性的直接表现是能从看似简单的物件中找出多种种不同的用途.人们对创造力的认识一向受到“非凡论”观点的影响,即将创造力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发明联系起来,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长,是特殊能力的表现.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哥白尼发现日地运转规律,创立日心说;巴斯德发现狂犬病疫苗;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规律,创立进化论这样的发现才能算得上创造性,如果这样看创造力,我们普通人这辈子永远也出不了头,因为我们几乎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人的水准,将创造力与日常生活的革新变化结合起来,把创造力当作是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需要不断加以开发和利用.其实,创造力是多元化的、生活化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如阿基米德从洗澡中发明浮力,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明万有引力等等,大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来的.象大饭馆里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响亮的、吉利的且具有创意菜名,其实都是有一些很普通的材料做成的菜.如“鸿运当头”是用鲢鱼头和豆腐做的;“金玉满堂”的主料:虾仁和鸡蛋.这就是突出表现了人们的智慧和生活的创造力.还有鲜为人知的是郑和率领万人舰队七下西洋时,根据在航海中的风向(东、南、西、北),储水的竹筒,船员的铜钱等发明了麻将,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它对中华民族做出突出贡献!

2.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首先教师必须做到及时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必须一改老一套的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同时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变化课堂教学的角色,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方式,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应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一方天空.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与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师生同心让学生开心主动,乐意合作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宽松和谐、合作的环境,学生才能酣畅淋漓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交叉学习对于启发人们创造力有着的巨大作用,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更加有利于形成完美的解答,课堂中有意识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机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设计查缺互补,分组操作,集体讨论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如此轻松融洽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或纠正别人的想法,或将几种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群策群力,培养学生集体创新的能力给予学生思维空间和创造的机会,对学生越早培养创新能力效果越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个电视节目“异想天开”就是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培养创新能力很好的平台.

多倡导发现式的学习、体验式的学习和倡导的案例教学法,它可使学生立即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那种牵着学生手走的教学,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受到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被教师侵占,阻碍了学生的探求发展,教师的教学不能只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展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和无穷生命力.让学生体验到探求的快乐,思考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3.要加强多元思维与批判意识的培养,摆脱思维标准化的惯性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他的想象力就日益下降.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步发展,才能使人既有知识基础,又有创新能力.聚合思维就是逻辑思维,就是演绎、归纳思维,而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就是形象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注重变式教学,多做“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题目和《脑筋急转弯》的活动,打破思维的定势,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题(1):在人们的定势思维中,1+1=2,1-1=0,但在发散思维中“1加1=?”可以有各种答案,如大于或等于3(如夫妻结婚生子),等于1(两个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等于0(两个人闹矛盾,互相拆台).而1减1也可以是多种答案:如等于2(一滴水被一分为二),大于2(母猪生小猪),等等.例如题(2):由8个8能组成1000,你知道是怎样得来的吗?可以是8+8+8+88+888=1000,也可以是(8888-888)÷8=1000.例如题(3):由不能重复的数字“1、2、3”可以构建多少个不同的数字?其中最大的数是多少?答案可以是:1+2+3=6,1-2-3=-4,2+3-1=4,…,1×2+3=5,(1+2)×3=9,12+3=15,12÷3=4,…,123,132,312,321,213,231,213,231,312,321,…,其中321=1.04603532×1010最大.通过加强这类型的题目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问题意识的能力.

4.加强学习的觉悟性,活学活用知识

毛泽东时代的口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当今时代何不倡导活学活用知识呢?自从1926年电子技术问世以来,不但对军事领域、医学界、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全靠那些活学活用知识的人们.有一些中学生能根据物理课所学知识发明“夜明珠笔”、“无线遥控门铃”、“火焰除电”、“旋转门发电”.这就是活学活用知识的表现.鼓励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从那些小事情中,比如使用什么东西不方便、资源浪费等等,从积极健康的角度去发现这些小问题,并发挥想象,然后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即使做不出来也可以用想象来设计,只要你认真思考了,就是很好的训练.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新能力思维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