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与批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范畴

2008-10-06 05:22徐志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2期
关键词:批评表扬

肖 萍 徐志远

摘要:表扬和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范畴。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表扬; 批评; 思想政治教育学; 基本范畴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32-03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矛盾关系的概括和抽象,具有对偶性,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更加清晰、生动地体现出来。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当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实质和核心。

一、表扬与批评的逻辑内容

表扬与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长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以此为指导思想所确立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1.表扬与批评的涵义

表扬和批评是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手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所谓表扬,就是对人们正确的、或是被倡导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是对好人好事的公开赞扬、赞美,通过肯定和奖赏,使其巩固、保持下去。当人们在工作、生产、学习中做出成绩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就会感到自己的行为被大家承认,从而增加兴趣,树立信心,自觉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否则,积极性因为得不到肯定和强化,就会消退,正确的行为就可能中断,所以,表扬在管理学上又被称为是“正强化”。所谓批评,就是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的否定,是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当对人们的某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时,其作用就是促使错误的动机逐步削弱、消退,树立正确的或被倡导的动机和观念,引导出正确的行为。如果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戒和纠正,就是纵容、默许它的继续发展,就会使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正是由于批评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上的作用,所以在管理学上批评又被称为是“负强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对儿童所实施的批评/表扬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个人取向的批评/表扬,它是对儿童做出的一种整体性判断,反映了儿童的人格特质,指向于儿童自身;二是过程取向的批评/表扬,它是对儿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或行为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策略进行反馈,指向行为的过程;三是结果取向的批评/表扬,它反映行为的客观结果,指向具体行为的适宜性。不同类型的批评/表扬导致了儿童持有不同的能力理论,引发了儿童追求不同的成就目标,改变了儿童对任务成绩的归因,进而影响了儿童在失败后的情感和行为反应等[1]。表扬与批评在方式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在于既有物质上、活动上的表扬或惩罚,也有精神上的表扬或批评。不管是哪一方面,采取何种方式方法,都有公开、半公开之别;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个性特点,以及不同的心理期待水平,抓住时机,因势利导。采用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2.正确处理表扬与批评的辩证关系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的,表扬是一种对事情与人物行为的赞许、称赞与认同,是一种肯定的评价;而批评,是一种对某事或某人的行为、品德的不认同与反感,是一种否定的评价。另一方面,表扬与批评又是同一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有了批评的存在,表扬才显得可贵;有了表扬的存在,批评才显得可耻。批评是为了下一次能得到表扬、不被批评;表扬是激励受表扬者继续努力,不断进步,远离批评。批评与表扬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如在公开场合表扬一位学生,暗含着对其他学生的批评;指出一位学生的不足,对其他存在同类问题的学生起着警示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辩证关系:

(1)以表扬为主,要热情地表扬先进,让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激励更多的群众进步在运用批评与表扬时,不能等量对待,更不能批评多于表扬,而是表扬多于批评,杜绝不当批评或错误的批评。其原因在于:一是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与缺点和错误相比较,优点和成绩是主要的,优点和成绩总是大于或多于缺点和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多用表扬,不吝啬表扬,少用批评。二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学生。学生有某些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是成长中的缺点和错误,只要得到指点或帮助,就能克服,并能产生免疫力。对于某些缺点和错误,就是没人指点或批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通过自我教育,也是能够自行克服的。当学生偶尔犯了错误时,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斥责批评,无疑给不太旺盛的火苗浇上一瓢瓢冷水。而表扬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心底蕴藏的上进心,它运用得当,对优等生犹如一个加油站,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差生是一个鼓励和鞭策,使其醒悟,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因此教育者要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运用疏导表扬为主的做法。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不容忽视批评与表扬一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批评也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它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也不是泄私愤、图报复,更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恰当的批评,不仅能教育人、帮助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少批评,不是不要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如今的教育领域中,有一种偏颇现象,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一种“高压电线”,惟恐“触电”,甚至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还有的教师,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对于学生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教师采取漠不关心,任其发展或姑息、纵容的态度是不对的,也是失职的。当然,批评要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进行,要讲究艺术,还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正确地选用批评方式。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同时也要指出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并且允许他们有反复,不能因为他们屡犯错误就认为是不可救药。

(3)表扬和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表扬和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行为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既为评价,就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了解情况,对事实作出客观的评价,然后就事论事,切忌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这样既不利于被表扬或批评的学生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同时,表扬与批评不能滥用。对学生的某种违规行为,批评或惩罚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批评与惩罚是否足以引起违规者的羞耻感。批评的滥用,不但降低集体对违规行为和批评本身的敏感性,甚至还可能引起学生普遍对批评厌倦和对被批评者同情。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学生的批评便都成为耳边风,有时还作为笑谈。同样,表扬的成效取决于它是否激起被表扬者的荣誉感。个人的荣誉感同其所属群体的舆论相关,而舆论对表扬比对批评更难认同。表扬的滥用既可能淡化学生的荣誉感,又可能刺激某些学生的虚荣心,甚至还可能使屡受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在学生中“光荣的孤立”。只有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教育也才会变得更具魅力。

二、研究表扬与批评这对范畴的意义

通过对表扬与批评这对范畴的涵义与辩证关系的全面、科学认识,对我们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1)有助于认识和运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社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内在转化过程与外部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体[2]。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在转化是个体的主体性的表现,它对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就其本质而言是其社会性,离开了社会环境,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施加于人,即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面貌,“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3];另一方面,个体通过其自身的影响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积极地、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4]。社会环境的决定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构成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外部制约过程中的双向作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个人如何对待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依据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与特点,借助表扬和批评的手段,肯定、獎励符合社会要求标准的思想、行为或是否定、惩戒不符合社会要求标准的思想、行为,来科学地、有计划地实施教育,以达到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目的。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外因,并在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检验。

(2)有助于认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德性的过程。列宁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成长中的青少年同样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坚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与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与道德观念。这种转化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和教育对象的自觉接受教育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的各因素的互相联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向的错综复杂的联系。联结主义理论家们提出了强化动机理论,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当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通过强化,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期待的行为,从而使个体的发展越来越朝人们预期的方向接近。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也主张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他在《教育漫谈》中指出“尊重”与“羞辱”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6]。当然,教育者的教育还是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即要用先进的理论、事实,以良好的榜样去激发、教育受教育者,并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给予强化,即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对他们积极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奖赏;同时辅助以批评惩罚等手段,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惩戒。

2.实践意义

(1)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是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简单的宣讲、单方面的灌输,既忽视了对积极的思想、行为的肯定与奖励,也缺乏对错误的思想、行为的批评与惩戒,结果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不能顺利地完成知、情、信、意、行的转化过程,使所接受的教育成为一种内心坚定的信念与外在的行为习惯。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就不可忽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推动大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尤其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政治信仰所进行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教育对象不能自觉进行自我的检讨与深刻反省,教育就无法真正触动灵魂,取得真正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或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乃是教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著名教育学家马里延科在《德育过程原理》中论及自我教育时说:“自我教育保证更加迅速地发展个性,并促使普遍地加强道德教育的过程”[7]。通过表扬与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外在的言行规范会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逐渐内化为个人的内心信念,从而完成内在转化过程与外部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

(2)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贯彻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包含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体现着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树立了道德建设新的标杆。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发展、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表扬与批评是必然要使用的两种手段,通过表扬肯定其正确的思想与行为,通过批评否定其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这种引导形成明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荣辱的标杆与是非的尺度。

参考文献

[1]赵景欣,王美芳.批评/表扬与儿童反应模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6):663-667.

[2]陈成文. 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J]. 思想政治教育,2000.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5]列宁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6][英]约翰·洛克著. 教育漫话[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36.

[7][苏联]伊·斯·马里延科著. 德育过程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3.

[责任编辑:陈维民]

猜你喜欢
批评表扬
做个“用心”的班主任
“挫”而不“折”,逆风飞扬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的注意力需要“多彩”的途径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