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于是,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不论是言语与动作,或是神态与举止,怎么看都觉得小孩像偷斧头的人。由于没有证据,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隔了几天,他在后山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原来是自己弄丢了。从此之后,他再去观察隔壁的小孩,再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管理启示
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衡量标准,否则,经常会造成错误与偏差。而大多数管理者在人才的应用上,常凭着主观意识去任命一个人,而不加以客观、公正的审核。感情用事是管理者的大忌。对人对事,管理者都不要先入为主,戴上有色眼镜看人,更不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否则,公司会失去很多优秀人才。
林肯“独断"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七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管理启示
在企业,也经常会遇到林肯总统遇到的这种情况: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犹如鹤立鸡群,限于孤立之境。这时,领导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人,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们也不会接受,那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们的赞同。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
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作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作出决断的,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