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要涨价

2008-09-18 10:41魏莉莉
大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饭堂菜价学校食堂

魏莉莉

继房价、股价、肉价之后,大学食堂也迈入了公众的焦点视野之中。2007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CPI指数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在此之前,中国的大学食堂已掀起一阵涨价风波。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在各自高校BBS中叫苦连天,媒体的全面报道更让大学食堂涨价风波走向顶点。

大学饭堂齐涨价

面对日渐上扬的菜价,广东某媒体记者走访了广州大学城内的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的饭堂,发现各高校饭堂菜价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分别上涨0.2元、0.3元、0.5元、1元不等,青菜原本0.5元/份,现增至0.8元/份,豆腐涨幅与青菜一致,西红柿炒蛋由1.2元/份增至1.5元/份,丝瓜炒肉原本1.5元/份,现增至2元/份。

在各校饭堂里,净炒肉的涨幅最大,平均每份涨1元,原本2元/份的排骨、回锅肉涨至3元/份,叉烧则从2.5元/份涨至3.5元/份。

此次涨价中唯一不变的就是鸡肉价格,这使鸡肉类菜式成了“抢手货”。广大菊苑饭堂2元/份的白切鸡,2.5/份的姜葱鸡成为不少学生首选,刚出炉便被抢购一空。

学生大喊“吃不起”

照新菜价,每位学生的伙食费当然会相应增加。广州大学学生小李算了一笔账,原来每顿吃两份菜炒肉(3元)+三两饭(0.6元)=3.6元,现在两份菜炒肉(3.8至4元)+三两饭(0.6元)=4.4~4.6元,每顿多了0.8至1元,一天两顿,每天多花约两元,一月则多花60元左右。小李说:“我在男生中还算吃得少的,饭量大的男生要多花更多钱。”

中山大学大三的陈同学则表示,由于饭堂涨价,自己每月需多花100元左右的伙食费,而且“有的没涨(价)的质量也下降了,给得少”。该校新生谢同学也无奈地说:“现在吃不起肉了!”

对于涨价现象,也有同学表示理解。广美的曲同学说:“现在市场上猪肉涨价,饭堂跟着涨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广大梁同学也说:“前段时间有些地方发大水,菜当然贵了,在家吃贵,在学校吃当然也贵了。”

调整菜价搞“地下活动”?

据了解,大学城有的饭堂从8月起就开始调整菜价了,有的则从近日起上涨。有学生抱怨,饭堂升价搞“地下活动”,没有事先通知,也不明码标价。广州大学城里的几所高校,除中大饭堂菜价有挂价牌、广外饭堂会在打价前向学生报价外,多数高校没有“亮牌”,也不在饭堂内张贴涨价公告。

不少学生对此颇有异议。广大信息学院李同学说:“升价都不说一声,刷卡才知道,有点被欺骗的感觉。”该校一位刚回校的女生打了一份以前常吃的“海带炒肉”和“丝瓜炒肉”及二两饭,打价时发现比平时多了1元,才连忙问打饭阿姨菜价。而盛菜的碟子里全是海带和丝瓜,肉只有两三片。

对此,广大饮食中心的胡主任称:“现在正调整菜价,标价牌要换新的,还要消毒才能摆上。我们保证正式开学时明码标价。”

众大学生网友竞相网上晒学校菜价

面对现实利益,多数学生网友在网上大诉苦水,自爆学校菜价涨幅大,贵得惊人。“一份豆腐一块钱,就两小调羹那么点!肉更是贵得吓人,三四块叉烧就要两块钱,一份鸡扒六块五毛钱。”有网友称某名牌高校“原来菜价就是最贵的,上个学期西红柿炒蛋就已经2块钱一份了!一般的菜炒肉都要2.5块一份!现在涨价幅度又是最大的!全是3元以上,2元的根本没肉。”有网友还算账:“我们学校饭堂菜价涨得非常离谱,青菜涨了60%,肉炒菜涨了25%,肉涨了40%。”

不少市外、省外院校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也加入声讨行列中。一名自称是武汉体院学生“爆猛料”,西红柿炒蛋4年前入校就已经是2.5元一份,丝瓜炒肉打菜的师傅高兴就打3.5元,不高兴就打4元,一般牛肉什么的都是5.5元。中山市某高校网友称:“一个肉炒菜要4块,一份鸡肉也要4块。”

如此高价,学生吃不起。网友“柠乐汽水”戏言:“以后女生都可以更好地贯彻减肥目标了!”有网友还编起了广告词“饭菜太便宜吗?来××吧,包你满意,两天吃一顿,包瘦!”

对于饭堂饭菜涨价的情况,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不少学生网友提出了“对策”,一网友称“应该减免学费,让学生把所减的钱用于抵抗物价上涨”,“有关部门严格对学生饭堂的管理,做到卫生、新鲜、安全、健康且廉价。”

有网友认为可以不去饭堂吃饭,可到学校周边价格便宜、美味可口的餐馆、快餐店内解决温饱。更有网友称可以吃泡面或自己在宿舍“开小灶”。

网友“墨鱼”回帖称:“涨价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贫困生。本来只是没钱交学费,生活费勒紧裤带还能省着用,这下子涨价这么厉害,看来贫困生每顿只能吃包子或吃泡面了!”

校方应对

各高校纷纷出台政策稳定食堂物价

武汉:武汉大学食堂从企业采购物资稳定菜价开高校先河

食堂菜价上涨之后,武大学生平均每月伙食费成本上涨了46.7元。为实现“食堂不涨价”目标,武汉大学已对后勤集团每年补贴200万元。今年暑期,武大又努力改变以往从武汉市场采购的传统方式,探索在农业市、县、乡镇、企业建立“助教惠农农副产品基地”的新形式。据武大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周龙介绍,实施“直供”以后,仅高精面粉的进价就每公斤就下降了0.9元,按每年300万斤用量计算,一年可降低成本27万元。粮、油、蔬菜等各种物资进货成本平均节约了5%到8%。此外,“直供”流程采取先请当地政府推荐几家,再经武大后勤集团实地考察,根据其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运输成本等比较选择的方式,保证了学生食品安全及低价。

向高校“直供”农副产品也得到了市县的大力欢迎。签约的蔬菜种植大户,武汉市新洲区双柳区孙洪村农民雷文中说:“给武大供菜,不仅市场稳定,而且价格比以前菜贩零散收购每斤平均高了3毛,我们农民当然高兴,要是所有高校都采取‘直供式就更好了!”

北京:北大校方将给学校食堂补贴

据了解,截至7月,北京高校联合采购肉类价格同比上涨109%。

据北大饮食中心有关人士介绍,饮食中心一方面坚持团购,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求肉类菜品平进平出,也就是说多少钱购进的原材料就多少钱卖出去。目前市场上鸡蛋价格每个约为6毛钱,但现在学生食堂也只是卖5毛一个,此前北大一直坚持卖4毛一个,这也是唯一的涨价菜品。

北大校方表示,为了缓解饮食中心所面临的压力,正在研究出资给饮食中心予以补贴,但具体的补贴方案并没有透露。

据北京一所高校后勤处的负责人解释说,从今年一月以来粮油价格一直上涨,而根据要求学校食堂又要稳定饭菜价格,这使学校食堂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这位负责人认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学校食堂不能单独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确实应该得到一定的补贴。

山东:物价上涨不影响大学食堂

为了应对持续的物价上涨,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加强进货和制作环节管理,保持食堂菜价总体稳定。

据山东交通学院生活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树民介绍,目前,猪肉的价格较原来增长了不少,高校后勤采购受到影响,但学校及时采取调整菜品的搭配结构、减少采购环节的浪费等手段,使食品原材料涨价对菜品价格的影响降到最低。刘树民介绍,目前该校食堂的菜品中50%-60%价格都在1.2元以下,这些大众菜也不是单纯的青菜,会有肉、蛋等原料。而且学校食堂低价菜的品种也比较多,其中0.6元、0.8元的菜品不下10种。

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就开学后学生食堂饭菜的价格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后勤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在稳定菜品价格和提高贫困生的资助额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原材料涨价对学生生活造成的影响比较小。

媒体视点

除非穷尽手段,高校食堂慎涨价

在物价飞涨的背景下,食堂也涨价这一合乎市场规律的行为,为什么许多学生却不能理解呢?

这就暴露出学生与学校、企业沟通机制不畅的问题。在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学校食堂管理的参与不足,从食堂招标过程中对企业的选择,到食堂日常运营的监管,以及饭菜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学生往往被置身事外。权利的匮乏,信息的不透明,即使是一些合理的举措,也会使得学生常常出现猜疑和不满。长期以来,关于学生和食堂矛盾的个案并不少见。因此,若让合理的涨价取得认同并不难,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做到信息公开,让一切都能看得明明白白,并让学生参与调价的决策过程。

当然,更需思考的是,食堂涨价是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作为食堂经营企业而言,它的成本是多方面的,食物原材料成本上涨,那么其他成本是否应想方设法压缩,即便是高昂的原材料成本,也不见得没有压缩余地,例如武汉大学就通过从农副产品基地购进原料,降低了成本。作为学校而言,食堂经营成本的增加是不是必须要让学生来承担,学校能否通过降低承包费,或提供补贴等进行分担。学生是一个经济能力极其薄弱的群体,无论如何都不应轻易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除非穷尽一切手段也无法化解成本上涨压力时,涨价才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食堂涨价归咎于食堂承包者逐利驱动,因此,为了确保高校食堂的公益性,应像以前一样,由高校自己经营食堂。此观点显然站不住脚,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总体而言,改革是成功的,对于此次的副食品涨价风潮,许多学校的处理也比较得当,没有轻易将成本转嫁给学生,典型的如清华大学,自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清华的食堂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可见,改革的方向并没有错,改革出现了问题,并不是改革本身的问题,反而,它恰恰说明了改革还不够彻底。(《新京报》)

白领高校“蹭饭”透出涨价之痛

随着盒饭价格的上涨,上海一些中心城区的大学食堂成了许多上班族的“白领餐厅”。与市场上菜价上涨相比,许多高校食堂仍维持原价,因此吸引了大批上班族前来用餐。上班族“吃饭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消费者挤进高校食堂“蹭饭”,并非上海独有。当大量校外顾客挤进高校食堂就餐时,不但分享了学生的福利,还会增加学生排队、找座的时间,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且,由于学生大多是低收入或无收入群体,无力更换就餐点,因而只能被迫接受就餐环境恶劣的现实。

再说,由于学校食堂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其盈利空间本身就很小,如果校外人员过多导致其难以盈利,势必会打破这种平衡,还可能会引起校内餐饮物价上涨。由是观之,高校有责任限制和疏导校外顾客,以保证学生的利益。而从更大的层面来说,我们更寄希望于有关部门能积极采取调控措施,平衡物价,让广大百姓不再深感涨价之痛。(《三晋都市报》)

链接>>>>

食堂变相涨价:豆腐丝充肉丝

某大学的王同学反映近期学校食堂的荤菜里,几乎看不到肉丝,全都被豆腐丝取代了,但菜名和菜价却没有变。

在该校论坛中看到,关于学生食堂最近出现的“肉丝事件”已经变成了该校校园网上的热点。在回帖中,不少同学都表达了对校方食堂这种做法的不满。部分同学认为菜品成分变了,食堂应该对菜名作出相应的调整,至少应该告知学生,而不应该把豆制品切成肉丝的样子,放在荤菜里卖。

而该校膳食中心的工作工作人员表示,近期食堂的确在部分荤菜中加入了大豆蛋白,但并不是替代肉丝,食堂也无意以素充荤。这样做,主要是出于营养搭配,均衡调配的角度考虑的。

(责任编辑:徐 鹏)

猜你喜欢
饭堂菜价学校食堂
再来一碗
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宜尽快全覆盖
校有校规
“诺亚方舟”来了
信息技术在菜价审批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奔往饭堂的路上
学校食堂是黑暗料理的发源地
饭堂打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