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的调查研究

2008-09-11 10:49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8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张 杰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因素是:经费因素、会员因素、工作人员因素、项目因素、制度因素 、宣传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10-03

A Surve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Amateur Sports Clubs in Colleges

ZHANG Jie

(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310002, 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rketing operation of college clubs. The results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clubs are club funding, the number of members, membership fees, visibility, project establishment, project schedule, venues equipment condi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management level and instructor level, and analyzing its influence factors, providing constructive commen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mateur sports club; development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本文对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改革的对策和今后发展的设想,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以2007年浙江、江苏等省份的普通高校随机抽样调查了杭州、宁波、南京等城市的28所体育俱乐部为调研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调查表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计分方式是“不重要”记1分,“不太重要”记2分,“一般”记3分,“重要”记4分,“非常重要”记5分。分别对俱乐部管理人员、体育辅导人员、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10份(其中俱乐部管理人员和体育辅导人员95份、学员415分)有效率98%。调查表经过专家的审核认定发放问卷。问卷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a=0.872,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了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并通过Amos5.0软件进行处理,各个因子的载荷从低到高(0.611~0.891)都大于0.6。模型拟合度较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2.3 访问调查法 通过与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及大学生训练管理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及浙江、江苏省等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人员进行面谈,了解各省份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获取第一手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 SPSS For Windows 15.0 计算机统计软件及 Microsoft Excel 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为了更系统地对因素归类分析,笔者通过对19个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各成分公因子方差按照系统默认值给出的分析原则,提取原则是特征值大于1,到第6个因素时,方差累计百分比已经达到65.95%,基本反映了整体问题,因此应取到第6个因素为止,但是要想对6个因子命名就比较困难,每个因子与原始变量相关系数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因此为了对因子进行命名,可以进行旋转,使系数向0和1两极分化。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对19个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使得各列的因素负荷尽可能向两极转化,本文采取了“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各因素负荷进行转化,从而归类(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公共因素F1轴上,贡献率大于0.5的自变量有启动资金、自我创收的影响。这两个自变量都与经费有关,因此归类为经费因素。在第二公共因素F2轴上,贡献率大于0.5的自变量有会员人数、会员费用,这两个变量都与会员因素有关,因此归类为会员因素。在第三公共因素F3轴上,贡献率大于0.5的自变量有管理人员水平、体育指导员水平,这几个变量都与管理人员及体育指导员有关,因此归类为工作人员因素。在第四公共因素F4轴上,贡献率大于0.5的自变量有项目的设置、项目时间安排、场地、器材这几个变量都与运动项目有关,因此归类为项目因素。在第五公共因素F5轴上,贡献率大于0.5的自变量有俱乐部财务制度、运行管理制度 、俱乐部规章制度、俱乐部督查制度这几个变量都与制度有关,因此归类为制度因素。在第六公共因素F6轴上,贡献率大于0.5的自变量是俱乐部知名度,因此归类为宣传因素(图1)。

注:序号1~19分别表示:1. 启动资金、2. 自我创收、3. 俱乐部财务制度、4. 运行管理制度 、5. 俱乐部规章制度、6. 俱乐部督查制度、7. 俱乐部宗旨、8. 领导重视、9. 社会各界支持、10.

管理人员水平、11. 体育指导员水平、12. 俱乐部组织形式与内容、13. 项目的设置、14. 项目时间安排、15. 场地、16.器材 、17. 会员人数、18. 会员费用19. 俱乐部知名度。

2.2 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因素的成因分析

2.2.1 经费因素 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通过近 8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影响因素也逐步突现。目前经费问题还是大多数俱乐部首要考虑的问题,由表2可知,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依次是: 依托单位拨款、会员会费、举办收费性活动和比赛、体育彩票公益金、场地设施租赁、企业赞助、以及捐赠资金等。目前,60.71%的俱乐部依靠依托单位拨款进行活动,这种经费来源的渠道过于被动、主动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而自身缺乏自我创收功能,使俱乐部无法自行运转。目前有些俱乐部通过收取会员会费、举办收费性活动和比赛企业赞助、场地设施租赁和社会捐助等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经费充裕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俱乐部活动次数就多,活动质量也跟着提高。反之每周一次的活动也确保不了。从表2调查中发现有46.43%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感到入不敷出,工作难以开展。各俱乐部管理人员反映,俱乐部会根据经费的多少来控制活动次数。

2.2.2 会员因素 经调查得出,参加俱乐部的人员占学生总人数的23.2%,其中女生占5.8%,会员不足是目前制约俱乐部发展的第一要素。

从表3可以看出,学员参加俱乐部的主要目的,增强体质占96.4%;扩大人际交往占 65.5%;体验运动快乐占 60.2%;掌握体育知识占45.8%:提高运动技能占45.3%;缓解学习压力占 42.4%,展示个人魅力占39.3%,消磨时间占27.7%。这种结果说明大学生的价值需求存在差异性,增强体质、交际、体验运动快乐是大学生参加俱乐部运动的主要特点。

表4中可以看出,学员对俱乐部培训收费希望每两课时为1~10元的占79%,而俱乐部人员希望收费价位1~10元的只占35.8%,两者还是存有差距。俱乐部培训价格直接影响学员的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体育服务的发展。体育服务作为是无形产品,消费者很难判断其价格是否合理,更多的是通过对体育俱乐部的环境和气氛以及自身对体育的认识预先形成一个心理价格[2]

2.2.3 工作人员因素 在对工作人员(俱乐部管理及体育指导员)调查中(表5),发现65.3%的体育指导员对俱乐部提供的劳务收入很满意或比较满意;17.9%的体育指导员一般;15.8%的体育指导员不太满意,同时在访谈中了解广大体育指导员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说明体育指导员队伍目前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关键在于解决如何提高俱乐部管理人员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

2.2.4 项目因素 俱乐部的项目设置好坏直接对俱乐部的运营前景产生影响 ,因此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在项目的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项目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具有一定群众基础而大学生比较喜欢且容易普及的体育项目[3]

从表6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俱乐部都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结合俱乐部的实际能力设置体育活动项目,这种做法符合现实的需求。但是在具体经营中一定要注意创造俱乐部的品牌效益。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具有差异化的竞争项目和内容,以此创造市场竞争地位,取得可持续发展。在项目设置上,37.4%俱乐部能充分考虑会员的兴趣和俱乐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从表7得出,目前俱乐部开展的项目前 10 位分别是:乒乓球、 篮球、体操和舞蹈、羽毛球、足球、武术、排球、田径、游泳、棋类。对俱乐部培训内容和方式,45.8%的学员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47.4% 的学员表示一般,12.5%的学员表示不太满意。同时统计结果也反映俱乐部目前培训内容与方式需要进一步提高。

俱乐部场地、器材的充裕与好坏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俱乐部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学员对俱乐部场馆满意度调查中,56.4%的学员认为满意或非常满意,38.5%的学员表示一般,5.1%的学员表示不太满意。

2.2.5 制度因素 目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在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缺乏俱乐部完整的制度,包括财务制度、运行管理制度 、俱乐部规章制度、俱乐部督查制度等。多数俱乐部领导,工作人员为依托单位兼任,在管理俱乐部的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俱乐部的管理不能全力以赴,而且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这些势必会影响俱乐部的持续发展。

2.2.6 宣传因素 目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宣传方式主要有:项目展示交流、会员或活动参加者口传、印发活动宣传单等,而相对宣传范围较大,具有直观性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广告牌、网络等宣传手段由于费用较高,是目前很多俱乐部所不能承受的。在活动推广形式上,俱乐部主要采用会员优惠、团体优惠、折扣优惠的方式,而选用有奖促销和活动促销方式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较少采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影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俱乐部的经费因素、会员因素、工作人员因素、项目因素、制度因素 、宣传因素。

2)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的渠道过于被动,缺乏自我创收能力,主要靠扶持金和少量会员费,俱乐部运营资金有一定的困难。

3) 会员不足是目前制约俱乐部发展的第一要素,目前部分大学生还尚未树立起正确的休闲体育消费观,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缺乏,俱乐部收费标准和会员的心理会费存在一定的差距。

4) 高校俱乐部制度和管理缺乏力度,制度缺乏操作性,专职的管理和工作人员较少。

5) 俱乐部的项目设置,俱乐部的个人劳务收入,场地器材时间安排相对较稳定,但有待完善,特别是提高俱乐部的知名度上要加强宣传力度,打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6) 高校俱乐部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很多学员对体育俱乐部的宗旨、性质、活动开展等不了解,甚至误解为与社会上的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一样,都是经营性的俱乐部,这对体育俱乐部的发展非常不利。

3.2 建议 1) 提高高校俱乐部的自我创收能力。

2) 提升会员的体育消费观念。当前,7~10元/次是学员与俱乐部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一个价位,但是这种价格还不能为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发展资金。目前改变这种不利现状的途径有:(1)扩大俱乐部规模,降低收费标准,以此吸引更多的学员参加俱乐部。(2)根据学员的消费能力,适当增设一些收费稍高的差异化项目,建立差异化品牌效应,同时实行产品捆绑销售,以有利益可图的项目弥补无利可图项目,为俱乐部发展积累资金[2]。(3)扩展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利用其他可经营性项目弥补经费不足,如批量销售体育器材,运动服装或运动饮料等。

3) 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4) 合理安排项目开展的活动时间与内容。体育俱乐部项目的活动时间常常都安排在课余时间,由于大多数活动安排在双休日、节假日或晚上,所以每周一般2~3 次的活动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活动次数确保的前提下,尽量能够满足会员提出的活动时间。

5) 建立完善的俱乐部制度。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领导班子,最好专人专管,并建立一套完整的俱乐部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行事[4]

6) 提高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徐重鑫,等.浙江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J]. 浙江体育科学,2006 (2):70-71.

[2] 胡济群.体育产品的价格制定[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4):78-79.

[3] 李宏.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 (5):72-74.

[4] 吉建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1(9):64-65.

[5] 汪伟信.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与运行模式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2(3).56-58.

[6] 王华卓,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46-48.

[7] 张淘,等.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性质、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1(6):9-10.

[8] 李晓佳.要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J]. 中国学校体育,2003(3)55-57.

[9] 王晓军.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1(1):78-79.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