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蔚 干 薇
摘 要:内地与香港学校的道德教育在内容、途径及方法上都存在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可以给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以下启示:一是要丰富和拓宽学校德育内容;二是要完善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拓宽道德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香港;内地;道德教育;差异;启示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131-02
收稿日期:2007-08-10
作者简介:陈蔚(1980-),男,江西南昌人,教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与英语教学研究;干薇(1981-),女,江西九江人,教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与英语教学研究。从历史过程看,香港学校的道德教育大致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附庸于殖民教育到独立自成体系的进程[1]。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香港学校在多元文化的熏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体系。这对于受日渐多元文化影响的内地学校德育来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一、内容差异
1.内地学校
(1)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等几个方面。当然,它也是和我国内地学校德育的性质密不可分的,集中体现了内地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理想追求。
(2)“一个主义”教育的主导性。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基本路线和重大决策的理论基础。因此,对全体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便成为内地学校德育的根本。小学主要围绕以“五讲四美”和“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教育;中学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大学主要围绕历史与国情教育,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教育。
(3)“三个主义”教育的主体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内地对每一个公民在思想品德上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三个主义”教育长期以来在内地的大、中、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这种突出地位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重视,而且各级各类学校还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地加强和深化“三个主义”的教育。
2.香港学校
(1)公民教育的综合性。作为香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公民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知识方面由五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即“家庭”、“邻里社会”、“地区社会”、“国家民族社会”和“国际社会”。在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养成关心民众、关心社会的态度,成为有参与意识、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公民,以及树立个人能够有所作为、群体能够有所作为、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信念。在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和创造性思维技巧,掌握获得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养成判断的能力。
(2)品德教育的多维性。在香港,学校品德教育保留了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传统伦理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已被广大香港同胞认同。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伦理观教育。另一方面,学校道德教育还广泛吸纳了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与法制精神等。如香港的公民与道德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民主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民主的内涵,而且还要求具有相关的技能及态度。
(3)通识教育的全面性。通识教育是香港高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香港的许多大学都已系统地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大致包括思想方法、逻辑、中国文化要义、西方文化概论、社会伦理学、现代社会问题、科技与人文价值观、比较文化、世界宗教、比较政治制度、社会哲学、发展与人类文明、法律与社会、东亚及东南亚发展与文化、世界公民教育、文艺欣赏、大学生活与心理健康等科目。内容既广泛又丰富,且教育目的非常明确,旨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途径差异
1.内地学校
(1)班主任工作“一手抓”。在内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引导其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作为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层单位,班级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阵地”,即围绕德育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2)团队活动与党团建设“两手硬”。作为一种集体组织,共青团与少先队所组织的活动是内地学校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各类学校对于这类组织大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充分的指导,使其发挥在学校德育中自我管理与自我整合的作用。
2.香港学校
(1)注重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工作在香港学校普遍展开。常见的方法就是由学校选任一名或多名教师,会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监督和实施学校这一辅导工作。
(2)重视校风建设。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元素,校风建设对学生的品格和待人处事的态度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在公民与道德教育中发挥着无言之教的陶冶作用,因此香港各类学校普遍重视校风建设。这些学校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利用法治和舆论的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和自觉性。
三、方法差异
1.内地学校
(1)单向灌输。即由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系统地传授某种思想理论和方法,并强化这种理论和方法的导向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而从受教育者接受心理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来看,这种方法则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反复说教。说教的教育方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德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世界多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建立在“社会本位”教育观念基础上的传统教育方法,常常忽视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很容易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单向性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青少年的思想,抑制了青少年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香港学校
(1)渗透性。香港教育界普遍认为,“一所好学校的全面而正常的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节更能使学生建立理想和培养健全的性格”[2]。因此,提倡隐性教育的渗透性成为了其一大特色。一方面,将德育渗透在正规课程之中,强调知识教育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各类活动和学校管理之中,使之潜移默化。
(2)多样性。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在教育方法上自然呈现出不同于内地教育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一方面依然保持着东方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注重道德知识的系统讲授。另一方面积极吸纳西方现代德育的方法,如道德认知发展法、活动参与法以及情景陶冶法等。
四、启示
1.丰富和拓宽学校德教育内容
(1)创造性地诠释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意念、伦理道德乃至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香港在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方面的把握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他们不仅强调继承中国传统美德,而且将其中一些观念和内容进行现代的诠释,鼓励人们用这些伦理思想塑造自己,并从根本上打破把这种教育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体系,使道德传统的继承能够适应现实与未来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可以使各种潜在的复杂力量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3]。
(2)普及基础文明教育。香港学校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比之下,内地学校由于长期将道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致使中小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不尊敬长辈、劳动观念差、缺乏起码的道德约束力等现象;即使一向被人们认为文明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在基础文明素质方面也令人担忧。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道德教育就必须重视基础文明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完善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德育灌输与德育渗透“双管齐下”。灌输与渗透皆为道德教育的方法,灌输体现的是一种显性的、集中的与直接的宣传教育;而渗透体现的是一种隐性的、分散的、间接的熏陶教育。所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这两种道德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的。
(2)提高心理辅导的地位。从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普遍性考虑,学校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应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站,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并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开设专题辅导;在各个高年级设立心理辅导组,针对特定年龄层进行心理辅导等。
(3)实施开放型德育教育。随着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经不符合现代道德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学校德育应当注重开放性,实行开放的道德教育,利用学校“小课堂”紧密联系社会“大课堂”。首先,要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報告宣传的模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次,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同时,积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中有价值的东西,拓宽道德教育的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郭静林,洪明.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3).
[2]香港教育署.学校公民教育指引[M].香港,1985.
[3]李冬.教育变革的规律是什么:变革的力量三部曲的启示与反思[J].人民教育,2005(3-4).
〔责任编辑:东 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