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缺乏与说英语的人接触、听说能力较差、缺乏说外语的信心、受母语影响大和缺少交流机会等问题。做好中学与大学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不失为一种补救的好办法。其具体做法是:一要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活动;二要组织好英语课外活动,督促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三要重视学生网络上的学习。
关键词:中学与大学;衔接阶段;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058-02
收稿日期:2007-10-21
作者简介:王永祥(1967-),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应用语言学、第二
语言习得、系统功能语体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研究。
一、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GeYafei和SuXiaoyan(Ge,Y.&Su;,X.,2000)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这些讨论涉及如下一些问题:
1.缺乏与说英语的人的接触
根据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只有当学习者将自己完全置身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之中时,才会出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尽管在我国的中学和大学里,英语是一门必修课,但所有的语言学习均发生于课堂环境,而且大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师是本国人(有的不很合格)。他们是唯一的与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人。同时,因缺乏外汇,各学校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外文书籍、杂志、录像带和教材。另外,虽然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在我国一些学校学习,但相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数量还是太少;加上他们的生活区域相对集中,所以我国的大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几乎没有接触。
2.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我国大学生的语法功底较好,但听说能力特别薄弱。大部分学生觉得听力理解的困难最大,而且在短时间内,听力理解的进步很不显著,这更让学生感到沮丧。即使经过训练能听懂磁带上的部分内容,但当与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流时,仍无法理解对方的语言。大部分学生缺乏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没有机会训练口语,因此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语音语调不很标准。
3.缺乏说外语的信心
英语被看成一门课程,但大学生没有把它看作一种交际工具。他们的语言学习通常发生于课堂或在家的自学,他们仅靠阅读来回答课堂及考卷上的问题。同时,大部分课堂教学又仅依赖于书面材料,课堂没有提供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练习口语的机会,致使口语技能不被重视,也得不到训练;即使有机会,大部分学生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说英语,他们害怕“冒风险”,所以宁愿听而不愿说。
4.母语对语言迁移和语言输出的影响
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Richards,J.,Piatt,J.&Weber;,H.l985)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影响。语言迁移分为两种: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正向迁移指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当母语与目的语的形式相同时,就会出现正向迁移;负向迁移又称干扰,指把母语的模式或规则用于目的语,从而产生错误或不恰当的形式。
一般来说,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都会依赖于母语。当不知道如何用目的语表达的时候,他们会把母语的句法模式或规则运用到目的语之中。然而我国学生的母语——汉语经常会干扰他们的语言迁移和语言输出:当需要表达自己的时候,他们先用汉语进行思维;如果在汉语中找不到类似的表达法,他们会回避这类话题,或干脆保持沉默,从而减少语言输出。在他们的“中介语”中,人们很容易发现汉语的结构或表达方式,其意思只有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才能理解。
5.语言输入、输出和交流的机会有限
Krashen(1981a)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的习得需要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自然的交际活动。此时,说话人关心的不是他们的话语形式,而是他们所传递和所理解的信息。在讨论第二语言习得时,Gass(1997)提出了一个“五步骤”的模式,感知输入、理解输入、吸收、综合、输出,以解释语言输入至语言输出的转化。即她以这个模式详细地解释了输入如何转变成输出。
在我国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输入极其有限,主要来源于书面材料和一些听力材料。在阅读过程中,他们通常“译解”英语信息。因此,在“吸收”阶段,他们很可能用汉语对“输入”作了修饰,并丢弃了他们无法用以前的汉语或英语语言知识来解释的结构。由于缺乏自然的英语交流,这些学生的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是书面作业。他们往往是在有老师或考试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写作,所以很少主动写。这再一次使他们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从而阻碍了他们自然的语言交际活动。
二、中学与大学衔接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
在讨论第二语言习得时,Krashen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习得”与“学习”(Krashen,1981a,1981b,1982,1985)。他把无意识地学会语言称作“习得”,把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则称作“学习”。儿童发展母语或接触其他语言时的行为是习得,而成人保留了这种“习得”的能力,但能以有意识的“学习”相补充。
我国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已系统地“学习”过英语语法等语言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进入大学以后,一方面,他们需要更大量的读写练习,以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写作能力,改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他们更需要强调听说能力的提高,增加听说练习的机会。尤其是,有可能的话,增加与目的语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它变得“有用”,使“学习”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习得”。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教师尤其要把握好中学与大学之间英语教学的衔接。具体地说,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并改进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精讲课文,往往只单纯地讲解语言点,枯燥地介绍语法知识,机械地进行句型练习,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必须改变这种做法,英语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角。
(1)英语交流。课堂用语应以英语为主。适当地使用母语不可避免,而且有其必要,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应尽量用英语交流,从而营造语言气氛,使英语在这一环境里变得“有用”,而且“必要”。
(2)分析结构,复述课文。课文的学习不仅是几个词语用法的堆砌,还应是对整个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整体的认识,同时也能启发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语言内容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新闻报道。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轮流在上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英语新闻报道,以此督促学生收听、收看英语新闻,并能讲述新闻。
(4)结对与小组讨论。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为学生安排,让学生结成固定的对子和组成固定的小组。教师可就课文内容,结合实际,事先准备一些话题,每次上课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让他们用英语展开讨论。
2.安排组织课外活动,督促课外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共四个学期,每周4至5课时,课堂时间有限;同时,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安排组织课外活动,督促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可进行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有:
(1)大量阅读。阅读是我国学生获取英语信息最多、最方便的一个途径。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技能,积累词汇量,同时也能培养英语语感,促进英语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等决定向学生推荐阅读何种程度与何种类型的书报和杂志。不可千篇一律,但要求学生一定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并定期将所读内容写出书面概要向老师汇报。
(2)办好校园广播电台。很多大学都有广播电台。电台可以与大学英语部密切合作,经常播放一些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节目,这样可以解放教师,减少教师教听力课的时间。但要采取措施(如考查),督促学生课后收听电台英语节目,从而增加语言输入量。
(3)收听英语广播、磁带,观看英语电视节目。除了校园广播电台以外,教师还可以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推荐一些不同的训练听力的磁带,或让学生收听无线电英语节目(如BBC、VOA等)、观看英语电视节目和英语录像等,通过图、文、声、活动影像等刺激听觉和视觉,从而使更多的语言输入能被吸收。
(4)建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和英语沙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干部在全校建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和英语沙龙,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并使之规范化、正常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敢于用英语相互交流。英语教师的参与可以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可以利用本校留学生资源,邀请他们参加英语角,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地道的英语口语。
3.网络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有着巨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但网上虚拟课堂的出现也给外语的教学与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特网具有资源共享、能打破时空限制、交互性及强调个性等特征。因特网的诞生及其应用不仅使外语教学多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教与学的观念。将因特网应用于外语教学能使外语教学实现如下特征:教学资源的共享、突破时空的限制、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多种传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等(黄和斌等,2001)。
在目前我们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21世纪大学英语》(翟象俊、郑树棠、张增健,1999a,1999b,2000a,2000b)已配有多媒体光盘;《新视野大学英语》(郑树棠,2001,2002,2003a,2003b)同步提供课本、光盘和网络课程。“课本与光盘、网络课程的同步推出,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宽,教学内容有可能从课本开始,通过因特网的延伸,连接到多元化的信息系统;课本与光盘、网络课程的同步推出,有助于教与学的观念的转化和手段的更新,有助于将传统的‘灌注式教学逐步转化为自主选择、参与式的教学;课本与光盘、网络课程的同步推出,会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即既可以实现由教师现场指导的实时同步学习,也可以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的自学,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网络通话等手段的小组合作型学习等等”。
当然,网络教学“只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加强,绝对不是取代课堂教学。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师生交互的重要手段”(郑树棠,2001,2002,2003a,2003b,PI),广大教师和教学工作者仍然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黄和斌,等.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王永祥.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4(1).
[4]王永祥.外语学习的起始时间与成效简析[J].外语学刊,1998(3).
[5]翟象俊,郑树棠,张增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杨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