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为 王诚民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8)08-0045-02
收稿日期:2008-01-04
作者简介:姚大为(1963-),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学校体育和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王诚民(196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一、构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校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新教学体系强调,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淡竞技,重健身,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由运动负荷引起的人体机能内部变化,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获得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构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2.要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
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评价;如今,评价的主体在发生变化,应鼓励学生本人和同学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3.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要科学合理
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是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应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要淡化甄别与选拨,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样化;要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要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既要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三、评价体系的内容选择及评价方法
选择好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尤其是与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相一致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
1.体质健康状况
对体质健康状况的评定,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身体形态为身高、体重;身体机能为台阶实验、肺活量体重指数;身体素质指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等内容。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对体质水平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进步情况指学生原有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当前状况相比的变化情况。我们在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得到的数据称为原始数据,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后测得的成绩为当前成绩,二者测验项目应一致。测验方法应以原始成绩为基点,根据身体素质增长的规律,提出不同增长率,由增长率制定出不同的分值,以当前成绩为基值,当前成绩与原始成绩计算出增长率后,对应成绩为学生进步情况的考查分数,二者相加为最终成绩。
2.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体育运动发展史和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各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运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运动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保健指导、人体基本结构及生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等知识。考核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评,可采取笔试、口试、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评价。
3.体育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水平和运动实践能力。技术技能水平指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学会两种运动技能。运动实践能力指把掌握的运动技能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加以运用,并把它作为进行身体锻炼的基木方法。考核方法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切实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4.学习态度
为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对接,树立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而积极的体育态度,应当把学习态度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如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它包括课内与课外,上课时的出勤情况;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辅导;能否在课外积极参加集体性体育活动并养成每周参与运动的行为和习惯等,也纳入考核内容。评定方法以教师指导监督,过程性评价为主,采取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心理健康方面,学习过程中能否努力克服和战胜胆怯、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坚持学习与锻炼。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能否尊重与理解他人并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敢于承担责任;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这些都应纳入考核内容。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导监督。
传统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体育课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体育基础知识考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检测、运动技能和技巧考核四个方面。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重视定量、终结性以及横向相对评价,而忽视定性、诊断、过程以及个人纵向相对评价,受竞技思想的影响,重视运动成绩的测评,轻视其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行为习惯的评价。突出表现在评价内容统一性太强,项目太固定,过于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新建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将体育课程的成绩评价内容拓宽为: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成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新构建的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确定为体质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5大类9项指标,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的权重系数,是科学合理的。新构建的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实现了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邱海枝,李正贤.新课改下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5).
[2]李雷.对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探讨[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陈显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构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责任编辑: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