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 李勇杰 史儒林
摘要:以我国部分高校的藏族、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两个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中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的形成主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汉族大学生;藏族大学生;体质
中图分类号:G804.49“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46-03
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工程,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质的特点和规律,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者的责任。生活在不同地区的藏族、汉族大学生之间由于受环境、营养、卫生、体育锻炼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藏族、汉族大学生之间体质状况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藏族、汉族大学生的环境、营养、卫生和体育锻炼状况,以及这些后天因素与他们的体质状况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咸阳西藏民院的藏族、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测试方法和评价体系,在体质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藏族、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及特点,并对其体质健康的差异成因进行了探讨,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6年9月入学的中央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的8 184名大学生。其中,藏族学生3 706人(男生1 639人,女生2 067人),汉族学生4 478人(男生2 140人,女生2 338人),平均年龄(21±2.43)岁。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采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由专业人员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实验及女生的仰卧起坐进行了测试,从而保证了测试的科学性及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其测试指标比较全面的反映出被测试者的体质健康状况。其中,身高反映了人体骨骼的发育状况和人体纵向发育水平;体重反映了人体横向发育水平;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肺的扩张能力,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的一项常用机能指标;立定跳远反映了人体下肢肌肉爆发力及机体协调能力;台阶实验反映了人体的心功能能力;仰卧起坐反映了女生腹肌耐力。
1.2.2统计法对所获数据进行常用数理统计分析及逻辑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结果与分析
2.1藏族、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身高和体重是研究人体体质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身高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体重则更多地受到营养水平、体育锻炼等不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从表1、2看,藏族男、女大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明显高于汉族男、女大学生,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男大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分别高于汉族男大学生1.02 cm和0.5 kg;藏族女大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分别高于汉族女大学生0.39 cm和0.36 kg。这一现象表明,我国高校中藏族、汉族大学生间的身体发育水平不均衡,其中男生差异尤为明显。
另外,从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看(表3、4),汉族男大学生中体重较低者所占比例最高,为54.9%,其后所占比例依次为体重正常、肥胖、超重和营养不良。藏族男大学生中体重正常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6.57%,其后依次是体重较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藏族、汉族女大学生正常体重者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为45.63%、48.3%,体重较低者所占比例次之。从总体上看,女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优于男生,藏族学生的营养状况好于汉族学生。藏族男、女学生中体重较低者和超重者所占比例,分别低于和高于汉族男、女学生。其中,藏族男生中体重较低者的比例较汉族男生低18.06%,藏族女生中超重者的比例较汉族女生高6.27%。究其原因,这种状况与藏族、汉族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藏族属于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世居高原,养成了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的生活习惯,食品主要有糌粑、酥油、奶茶、牛、羊肉、血肠等,很少吃蔬菜和水果,这种饮食结构极易导致体重的增加。而汉族在饮食结构上以粮谷类和蔬菜水果为主,对于肉类的摄入量远没有藏族那样大。因此,超重和肥胖者明显低于藏族,较低体重者所占比例较大。为此,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加强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学知识水平。这样既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有效促进藏族、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整体健康和谐发展。
2.2藏族、汉族大学生身体机能的比较分析肺活量是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生理指标。理论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氧分压下降,人体通气量增大,肺容积和肺活量增大效应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积极性的适应。而藏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平均海拔高度为4 000 m左右的地区,汉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低海拔地区。由于藏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高于汉族大学生所处环境的海拔高度,致使他们的肺活量水平高于汉族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从表5、6也可以看出,藏族大学生总体的肺活量平均水平高于汉族大学生,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胸围的关系密切,而大学生一般已处于成人阶段。在成年人阶段,身高的影响已经明显减弱,体重则成为影响肺活量水平的主要体格发育指标。一般来说,体重越重的成年男女,其肺活量应该越高,但是肺活量中很大部分用于身体为克服自身负荷而表现出的生理性代偿。所以,本研究用肺活量体重指数来校正,使肺活量更能反映个体或群体肺功能的状况。从表5、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藏族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都高于汉族学生,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藏族学生的总体肺活量水平虽明显好于汉族学生,但个体的肺功能水平无明显差异。而且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处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良好等级,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肺功能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从反映人体的心功能能力指标的台阶指数看(表5、6),藏族、汉族大学生中,藏族女生该项指标略低于汉族女生均值(P<0.05),藏族、汉族男生的该项指标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藏族、汉族男、 女学生的该指标均值,均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优秀等级。
2.3藏族、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肌肉横断面的大小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生理学指标,而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则是由肌纤维数量决定的。藏族大学生日常饮食中习惯性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因此他们的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量较高,为肌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储备。表7、8的数据表明,藏族男、女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平均水平,虽然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立定跳远均值(P<0.01),但其均值也只处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良好等级。其中,藏族女生的立定跳远均值高出汉族女生3.18 cm。藏族男生总体的握力水平明显高于汉族男生1.82 kg(P<0.05)。由于握力的大小与体重的大小有关,一个身材魁梧的学生与瘦小的学生相比,握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本研究用握力体重指数来校正,进一步反映个体上肢肌肉力量的变化。从表7可以看出,藏族男生该指数略低于汉族男生(P>0.05),但无显著性差异。藏族、汉族男大学生的握力体重指数均值,都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优秀等级。
仰卧起坐是用来测定女生腰腹部肌肉群的连续工作能力。表8统计结果表明,汉族女生的腰腹部肌群连续工作能力明显好于藏族女生(P<0.01)。但从其平均值来看,汉族女生的仰卧起坐平均水平也只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及格标准,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另外,在对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的“所喜好的体育项目”的访谈调查中发现,藏族大学生对参加民族舞蹈等特色项目的锻炼积极性较高。为此,六所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引进开设了民族舞蹈等特色项目,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藏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的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理念。因此,今后我们还应在体育教学体系改革中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增设利于终身参与的实效性项目,这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结论与建议
1) 我国高校中藏族大学生身体发育的情况总体好于汉族大学生,由于其饮食习惯特点,藏族学生中超重者比例较汉族学生的比例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控制体重,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学校和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对学生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保健意识和必要的营养学知识水平。
2) 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藏族大学生总体的肺活量水平好于汉族大学生。若考虑到体重因素的影响,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处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良好等级,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肺功能均有待于通过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虽然藏族、汉族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均值,都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优秀等级。但藏族女生的心功能能力明显低于汉族女生。
3) 在身体素质方面,藏族大学生的下肢力量明显好于汉族大学生,但其均值也只处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良好等级。藏族、汉族男生的握力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均值都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优秀等级。在腹肌力量方面,汉族女生明显好于藏族女生,而其均值却只处于及格等级。因此,建议学校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藏族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练什么”,“怎么练”的科学锻炼方法,全面提高藏族、汉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从事锻炼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天成.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的动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65-68.
[2] 乌云格日勒.中国20个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指标水平的判别与比较——秩和比(RSR)分析方法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81-84.
[3] 李增民.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5):96-98.
[4] 张天成.1985-2000年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3):43-44.
[5] 吴俊心.论生活方式对我国居民体质与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8):50-53.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