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信仰

2008-09-05 10:15杨玉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5期
关键词:本质信仰意义

龚 坚 杨玉茹 雷 曦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体育信仰的概念。指出:体育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体育信仰对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意义。为体育的和平、和谐、和爱、和美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信仰;体育信仰;本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08-02

体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之日起,便确定了其以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人、培养人,以达到人类“求健,求美,求乐”目标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人追求身心和谐的人文价值理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谐的理念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推动整个人类体育事业的思想基础。然而,时过境迁,竞技的“物化”和“异化”使原本神圣的事业变得肮脏了,人们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呼唤体育竞技的纯洁,要求净化体育空间,渴望体育精神的人文回归。本文提出体育信仰这一概念,旨在和谐社会大环境下进一步完善体育思想体系,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源泉。

1信仰的概念

所谓信仰,简言之就是坚信并在行动中执着地追求。它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住和追求,并作为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张对终极价值的追求[1]。信仰作为一种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牵导着价值创造源头的精神机制,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性,不但是对人类价值创造物的肯定和自觉,而且是对人类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的肯定和自觉。在人类不断追求和创造价值的历史活动中,人们的价值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念构成文明形态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信仰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仰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并调动各种精神因素为它服务。不论人们以什么为信仰对象,信仰这种精神形式的特征,都在于把某种价值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上,成为价值意识活动的调节中枢。

2体育信仰

作为一种信仰现象,首先是有理念的存在。“信仰并非无思想地盲从,它是以相信权威为前提的思想;若无被信仰的前提,也就不会有对信仰的进一步思考与理解”[2]。体育信仰以体育活动中的信仰关系为基础。体育活动包含两类性质不同的关系,物质性关系和精神性关系。物质性关系直接表现为实践关系,是体育主体对体育参与者合目的性的改造。精神性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之间及主客体之间的精神性联系,主要包括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和信仰关系。不同的精神关系揭示了体育活动中不同的精神属性。其中认识关系主要解决体育活动中“知不知”的问题,伦理关系主要解决“道德不道德”的问题,审美关系主要解决“美不美”的问题,而信仰关系主要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体育信仰是体育活动中信仰关系的具体化,是精神地把握体育活动的特殊方式。体育活动中的信仰关系由低到高可分为“精神”、“信念”和“信仰”三个方面。“精神”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初步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对体育活动的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断定和肯定;“信念”是人们自觉坚持的思想观点,是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思想准则;“信仰”则是信念的递升,是信念中的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即信仰主体通过信仰媒介把自身的价值乃至整个人格全部地赋予、寄托和转移到信仰对象上,从而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处于一种绝对同一的状态,并不是所有的信念都能上升为信仰,只有那些具有较高乃至最高价值的信念,那些在精神领域中占主导和统摄地位的信念才可能成长为信仰。体育信仰是特定人生信仰支配下的一系列体育信念,是人类在体育领域“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综合体系。从

“知”的角度上看,体育信仰是对体育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完美”的人及人类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从“情”的角度上看,体育信仰主张创造和谐的体育环境,关注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反映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文关怀;从“意”的角度上看,体育信仰是人在体育活动中发扬体育精神,展示人格魅力的坚强意志和信念;从“行”的角度上,体育信仰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3体育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体育信仰与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讲话:“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本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宗教精神”[3]。他在这里讲的宗教精神并不是把体育当成宗教,而是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提倡一种宗教的精神,即类似于宗教里的献身、纯洁、向上、无私等高尚情操并有志于拯救社会。为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大多数社会学家们对宗教的定义,即宗教是一种社会共享的观念和仪式体系,它强调人类存在的终极关怀:出生、生命、痛苦、疾病、悲伤、不公平和死亡。宗教观念和仪式包括一些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实践,因为人们假定自己与一个神圣的、超自然的王国联系起来。而这种假设建立在命运的基础之上[4]。纯粹的宗教信仰是建立在神圣的、超自然的领域之中,体育信仰却是建立在现实的、具体的领域之中;宗教信仰的目标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以追求精神目标,然而体育信仰的目标却是关注并通过完满的实质性的事务以追求快乐、名声或者实实在在的财富;宗教信仰强调一种服务和爱他人的精神,而体育信仰强调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手段来实现个人的成就、自我提高和与他人竞争的精神;宗教信仰根本上是神秘的,而体育信仰根本上是清晰的、理性的。

4体育信仰的意义

4.1对学校体育的意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体育信仰除了在重视以上环节之外,更注重于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思辨、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信仰观念,达到形神兼修之目的。

4.2对群众体育的意义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乐观向上的康乐社会。人们把体育作为固体强身,修身养性,益智健行的锻炼方法,主张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渴求,并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一种形神兼修,肉灵和谐的人生境界。人们对体育的信仰寄希望于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体魄,这既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依托,也是一种物质的实体存在。

4.3对竞技体育的意义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皮埃尔·德·顾拜旦主张“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贡献”(引自《奥林匹克宪章》)。

很少有人怀疑学者们对竞技体育概念的普遍认识:竞技体育或竞技运动是一种活动过程。这种过程是建立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5]。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竞技体育被过多的套上了“物质”的外衣。过度的商业化、职业化和兴奋剂的干扰,国内赛场受黑哨、假球、服药等现象的困扰,竞技的“物化”特征日益彰显。其主体也日渐迷失。长此以往竞技体育将趋于“异化”。所谓异化,是指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6]。当竞技体育受控于这个主体时,运动员也将无法寻觅归途,这与古代老子所说“人若失道必将去而不返”的道理是一致的。在被严重侵蚀和吞噬之后,人们也在开始呼吁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回归,但世界的物质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道路的漫长与艰难!

体育信仰积极倡导竞技体育的人文回归。常言道:“运动无善恶,善恶全在人”[7]。因而,解决竞技物化的问题,要求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基础上,从把握人性,处理好人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为培养富有人性的运动人才奠定基础。体育信仰从思想上去引导从事竞技体育的人们,摒弃一切功利的东西和有违“体育道德”和“人文美德”的行为。在实际比赛中,竞技双方相互尊重,充分的展现人类“健与美”、“肉与灵”的“和谐”与“和美”。体育无国界,有的只是为人类共同发展而蕴生的竞技形式和自我超越。这种形式不应该被“物化”,更不应该被视作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斗!诚然,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是不是体育世界或者说竞技体育的“大同”。笔者以为这不仅不是竞技体育的大同化,而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归宿,这也正是体育信仰所倡导的。

5结语

时代赋予体育新的内涵,体育信仰不是体育世界的乌托邦,也不是一种宗教观念和精神桎梏,而是一种可操作的人本理念,是对体育真、善、美的崇尚和追求,是人们对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向往,是人们意识领域潜在的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参与一切体育活动的意识形态下的行动指南。它不需要太多的功利性,始终以“更快、更高、更强”为目标,主张公平竞争,唾弃一切弄虚作假,提倡纯洁的体育心理与体育动机,旨在人们的意识领域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意识。具体表观在: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谐与人性、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颖.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4(4):8-10.

[2] 王玉北,韦尔乔.西方哲理漫画·信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89.

[3]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2000.

[4] 卢元镇.体育产业MBA经典译丛/体育社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94-604.

[5]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意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2-37.

[6] 卢元镇.竞技体育的强化、异化、与软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4):19-20.

[7] 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0-31.第31卷第5期

猜你喜欢
本质信仰意义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信仰
有意义的一天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漫画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