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秀珍
当前教改的实践主要是素质教育,究其本质是对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与培养,即强调教育的人文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确立这种人文观,明确情感目标确立的重要性,由传授知识向情感培养延伸。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尤其要凸现“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情感目标。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尤其是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开放,以直率的情境陈述作者的内心情感,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岁月的吟唱,人生的咏叹,精神的升华。以前人们往往忽视现代诗的教学,课改后的新教材增加了这一体裁的数量,我认为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诗歌教学,因为学习这些诗歌,可以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
自由诗是现代诗的主要形式,最善于表达内心的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鉴赏时要通过诗句去触摸潜藏于深层的喷薄欲出的激情,以及鲜明的时代色彩。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此诗主要运用四个象征性的意象,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教读此诗不仅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且要学生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时代脉搏,进而启发学生要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胸怀天下,与时俱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的。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起点上,学生们也将面临种种困难,那么,告诉他们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就是课堂教学所实现的情感目标。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正是从小时侯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只有这样,才能到达理想境界。联想任何一种理想和奋斗,都会感到越读越亲切,很容易产生共鸣。在反复朗诵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诗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鼓起信心勇敢奋斗的激情。说到理想,流沙河的《理想》一诗,对人生与人格的导引就更为重要了。“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耀古今,同时也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样的诗句更能促使学生冷静而深刻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师要能适时启发,积极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冰心的《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感想和回忆。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在冰心的心目中,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冰心小诗中这类赞美新生事物的篇章,正是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正是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曾使许多青年的心弦受到拨动。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好的精神食粮呵!在课外阅读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品位,并做摘抄。教材中选入了冰心的《纸船》,这是一首寄给母亲的最深沉的歌。在这首诗里,作者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游戏的世界里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纸船,托物言情,抒发了对母亲和祖国的挚爱之情,表达了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学习此课,要激发学生去感受母爱,体验亲情,调动出他们内心深处对母亲的那份依恋,同时回味反思如何来回报母亲,热爱母亲。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为了更好地营造氛围,课堂上可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后可布置写作练习,如仿照最后一节倾诉自己的感动,教师不妨先做一下示范:“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束温柔的烛光,/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亲爱的老师用爱与思念为你点亮的,/咫尺天涯,求它带着我的祝福与牵挂陪伴你们闪亮的一生。”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教读此诗,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路”的深刻含义,理解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因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时期,面临着生活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有许多学生常常望路兴叹,陷入迷惘中。借此诗正好启发学生:人生的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进而鼓励学生要树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育不在于给予什么,而在于打开,就像诗,给了我们第三只眼。”所以,现代诗歌的教学能很好的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必须明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亲情的人,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积淀,使我们心中潜存着人类一些永恒的情感,都是需要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而且诗中充满智慧和性灵的东西也正是年轻的时候可以理解的。在诗人的语言跳跃中有一种直接进入心灵的力量,诗中所蕴涵的人性中最深邃、内在、高尚的东西,不仅会开启孩子们的心灵,还会为它定位、导航,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因此,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活动,培养他们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使他们获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性的修养,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质日趋成熟,最终形成健全人格。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学生展开一个无比广阔的美的天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
(作者单位:河北黄骅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