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余
【前面的故事】
《西游记》的大部分篇幅虽然写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但第一男主角绝对非孙悟空莫属。所以这本小说理所当然地从孙悟空的出世写起。按照书中的说法,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世界共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部洲。其中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附近海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长年吸收天地灵秀、日月精华,于某日突然迸裂,产出一个圆球般的石卵。它见风之后,便化作一只石猴,不但很快就能爬会走,双目射出的金光甚至惊动了玉皇大帝。后来它吃喝了凡间的食物,眼中的金光才逐渐消失。不过,连玉帝也没想到,这石猴后来竟然在天地之间搅动起一场惊人的事变。而这个石猴又是如何成为猴王,开创它的一番事业的呢?这就要从勇闯水帘洞这件事说起了——
【原文欣赏】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按年龄为次序)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校改)
此段文字继石猴出世一节之后,写石猴因发现水帘洞而成为猴王的过程。此时的石猴还是普普通通的猴子,并没有出众的本领,但它有出众的胆量,也有成为猴王的愿望,所以一旦有了机会,就能迅速把握,从而在猴群中脱颖而出。作者一方面把猴子当做人来写,一方面也从未忽略猴子的个性特征。特别是群猴戏水和它们初入水帘洞时的闹腾劲儿,都给读者留下了生动深刻的印象。而亦人亦猴的特点,也正是孙悟空这个形象的魅力所在。作者写活了群猴,也就为写活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做了必要的铺垫。
先简略交代石猴融入花果山动物世界的过程。
由天热写到猴子在山涧中洗澡,继而写寻看源流,自然导出水帘洞前的瀑布。
此时的石猴只是比别的猴子胆子大了一点。然而却因此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点出水帘洞名。
水帘后面果然是个令人神往的洞天福地。
虽然把猴当做人来写,但仍未忘记写出群猴欢蹦乱跳、顽劣调皮的情态。
有了发现水帘洞这一贡献,石猿顺理成章地成为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