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华 王成清
初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情绪容易波动,自我评价方式不明确,加上教育手段、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易产生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错误行为,如考试作弊等.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部分学生产生作弊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教师高强度训练学生,过分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面对众多科目、众多考试,学生应接不暇,只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学科上,而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则暂置一旁,在考试中通过作弊来应付老师.
有的家长和老师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期望只体现在分数上.他们认为分数越高,学生成才的希望越大,学校的办学效益就越好,社会声望也就越高.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父母给予的爱、付出的汗水就要用高分来报答.为使自己免遭家长责备,学生千方百计地取得高分,在考试中面对考卷束手无策时,作弊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由于升学考试方式的作用,以分数为标志的教育评价方式在初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学校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均以此为依据.这样的教学评价有一定的片面性,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等于成绩、成绩就是分数的模糊认识.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于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对目标的追求,在考试中面对稍难的题目不是认真思考,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轻率地选择了作弊.
另外,有的同学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对别人给自己的评价很敏感,但缺乏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毅力,于是千方百计地以优秀成绩获得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较高评价,因而会在考试中作弊.
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对教师来说,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前期教学效果,检验教学是否符合要求,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从考试反馈的信息中,我们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效,强化学习动机,进而激励我们不断进取.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充分认识到作弊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水平,不能找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利于提高自己.平时要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分析作业中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失败的原因.尽量多和老师、父母沟通,这样可以减小学习压力,面临考试时也不会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如某个同学学习较差,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大家应当帮助他提高知识水平,而不应通过作弊帮他取得“理论”上的高分.
(湖 北王建新 漫画)
【责任编辑:潘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