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魏怀阳 孙女尊
2008年伊始,多数投资者以为信贷紧缩的影响将促使利率下调,或者至少持平。但是在过去的一周里市场却开始预测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将在下半年陆续升息。因债券收益率大幅上扬,导致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的混乱。通胀是问题所在。各国央行也许指望油价和食品价格的飙升都仅是无关紧要的小插曲,并不会引发诸如薪资上升的连锁效应。但他们很清楚,一旦助长通胀预期心理,就很难根除。所以在台面上他们尽可能表现得态度强硬。
如果央行的不一致还不算最糟的,那么6月6日美国公布的失业率意外飙升和油价上涨11美元的消息共同意味着更高的通胀和更缓慢的增长。不足为奇,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当天狂跌近400点。投资者担心各国央行急于证实自己反通胀能力的同时,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严重损害。
同时,美国和英国的房价仍在下跌。消费者们正苦苦挣扎,一方面下跌的房价导致他们财富缩水,另一发面上涨的原油和食品价格更危及他们的腰包。利率上调将把他们逼上绝路。6月11日又传来坏消息:澳大利亚消费者信心及新西兰住房销售量都降至16年来的新低。
全球经济在一年内遭受了2次本质上的打击--- 信贷紧缩和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打击无论就经济而言还是就货币政策而言都使前景显得难以把握。投资者因此感到紧张,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对前景缺乏把握的感觉出现在市场长期低估了风险之后。“近年来各国从全球一体化中享尽好处却没有付出代价,”高盛的分析师彼得说,“新兴市场获得增长而发达国家控制了通胀。”
但是商品价格上涨是个零和游戏,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失败的群体中多数是企业。近年来,一些大国的企业利润空间达到历史高点,主要是因为成功地控制了劳动力成本。但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企业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如果把成本转嫁给顾客,不仅将导致消费需求萎缩,还可能使央行加息。因此他们不得不妥协于低的利润空间。
股市不被看好,货币市场同样震荡。尽管美联储想要提振美元兑欧元和日元的汇率水平、降低美元兑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汇率,但由于各央行都在疲于应付通胀和增长间的矛盾,货币市场的震荡在所难免。政府债券市场的前景恐怕也同样黯淡。连分析师都被近来投资者的一些举动搞糊涂了。债券市场作为资金避风港的吸引力,竟已不敌短期利率增加的预期心理。
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熊宝宝们悠闲地喝喝粥、到树林里散散步的年代了。这是一个“涉世不深”的投资者有可能成为“熊之早餐”的时代了!
译自
《The Economist》2008年6月12日
(译者单位:商务部世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