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庆 肖希明
摘要 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可概括为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形态、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和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三种类型。而基于用户活动的数字资源服务是发展方向,其服务创新包括嵌入用户信息环境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与桌面工具、集成各类资源与应用的门户服务等。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主要存在公益性经营和产业化经营两种经营模式,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与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数字信息资源 服务形态 经营模式
目前学术界已对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但对其服务形态与经营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随着我国数字图书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信息市场的逐步形成,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与经营模式将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问题。
1 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类型与特点
有专家认为,在网络条件下,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信息系统是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三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围绕三要素在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已经产生了三代不同的数字图书馆机制演变:从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系统形态逐步过渡到基于集成信息服务的系统形态,并开始向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环境的系统形态发展[1]。据此,我们可以将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概括为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形态、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和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三种类型。
1.1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形态及特点
这是一种面向信息资源的,并以信息产品为中心的数字资源服务形态,是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从传统图书馆机制脱胎阶段所采用的工作模式。此时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主要是由特定的数字化馆藏资源构成,并作为独立系统嵌入传统图书馆系统中,其服务形态主要是提供跨越时空的特定文献检索、浏览和存取服务。其特点表现在:①离散性。信息产品以独立的体系出现,各自之间缺少必要的、有效的联系和协调,分散在不同的面上,成一种分散的点对点或点对面的服务状态,各点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连结。现有的通用搜索引擎不能对其内容建立索引,用户如检索多个数据库需逐个地进出于数据库之间。②隔绝性。信息系统与用户的信息利用过程相对隔绝,数字化文献的信息描述、组织、检索与传递是信息服务的基点和中心,还没有对用户的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把用户放在从属地位,由产品去引导需求,用户的需求与能动性被忽视。
1.2 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及特点
所谓信息集成,是指根据某一特定的主题,将相关信息从不同的信息源(无论其地理位置、数据结构和通信要求)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借助于网络技术和应用软件的支持,提供用户访问[2]。信息集成检索是信息集成服务的主要形态。
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于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的集成检索和服务,如“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的复合图书馆项目组推出的集成化信息检索系统和清华同方的异构统一检索平台等,主要是在同一部门的异构数据库之间进行;第二个层面是基于分布式、多样化信息资源的集成检索和服务,以分布式多样化数字信息资源的互操作和整合为出发点,打破原部门之间的严重分离,全面支持分布式异构信息的检索与索取,强调对信息资源进行规范的利用与管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产品与服务。如大英图书馆的BL Direct服务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的集成化服务平台等。
基于信息集成服务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①资源优化整合。通过营造集成数据环境,实现信息的一次生成、多次传递、共享使用。对若干信息制作、管理单位中分散存储和管理的各类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统一管理,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
②以用户服务为核心。信息集成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资源分散性与读者信息需求综合性的矛盾,从以机构/资源为建设的出发点转换到以服务/利用为建设的出发点,用户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其在信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强调。
③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标准化。信息集成服务涉及了资源、服务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与规范描述体系,按照统一原则、框架和基本方式,规定应遵循的各个层次的标准与规范,从而支持在整个数字信息环境中有效使用、广泛获取和长期保存信息。
1.3 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及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使人、工具和信息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户希望数字信息资源体系能在信息集成服务的基础上,与其知识需求、行为习惯、工作学习环境紧密结合,实现数字图书馆由“信息存储地”向“信息空间”的转变,即在分布式数字资源系统和集成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个性化定制机制形成适应用户或用户群组需要的动态过滤、析取和组合的资源、工具和服务集合,为数字信息用户构建一个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交流与工作的虚拟空间。
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来聚合资源、服务、信息利用活动的动态机制,其目标和功能都着力于支持用户利用信息、提炼知识、解决问题,成为用户工作环境和流程的有机部分[3]。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用户需求驱动。相对前述两种服务形态,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将服务的重心更多地放在“是否通过我的服务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我是否提供了用户所要的文献”)。围绕用户个性化信息活动和环境,充分集成和动态组合各种资源、工具与服务的个性化使用环境、个性化资源共享等服务模式逐步成为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常态,服务机制不再游离于用户活动和用户环境之外,用户需求真正成为主导要素。
②交互性。智能化代理、网格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信息服务在交互性和个性化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NSDL提供了基于用户文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和环境,允许用户创建学习对象,执行、评估并控制学习经历,支持基于疑问或异步的学习过程,显著增强了系统与服务的交互性。
③知识性。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本体论、语义网络等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令文献信息检索服务的“粒度”变得更细,通过信息的析取、链接、嵌入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成为可能。
④开放性。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机制要求以开放标准来定义数字信息系统的各层信息模式,引入诸如数字对象、开放链接、分布式代理、开放系统框架等概念和技术,建立开放灵活的信息组织技术机制,令信息资源和服务可描述、可解析、可抽取、可转换、可链接、可嵌人、可互操作、可重组、可扩展,文献成为一种有机系统,知识体系和信息系统也成为动态变化、联系和组合的有机体,可随着用户的信息需要、利用过程和新信息产生而以不同形式来呈现、组合和变化,从而支持丰富的信息处理和服务功能。
很显然,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将成为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发展方向。
2 基于用户活动的数字资源服务创新
2.1 嵌入用户信息环境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与桌面工具
2.1.1 个性化服务系统
MyLibrary是图书情报机构应用较早且已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一种基本服务的个性化服务系统。通过MyLibrary,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资源,创建个人图书馆信息系统,实现对个人信息资源的管理。但相对于日益发展的学术信息需求来说,MyLibrary实现的个人信息管理服务功能未免过于简单化,近年业界相继推出多种功能更加强大的系统,如PIE、LOVE、MyGrid等,则能有效地拓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空间。
PIE(Perso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是英国HeadLine复合图书馆项目所开发的一个基于网络的系统[4]。相对MyLibrary而言,PIE的个性化服务功能有了更多的改进:①个性化使用环境:根据标准的信息资源模板,系统提供了一张与用户学科领域或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页面,以高度定制化的方式组织用户所需的资源。②个性化信息资源共享:在用户许可的前提下,用户能够与其他PIE用户共享资源,系统安排了相关领域的学科馆员对用户之间的共享活动进行管理和维护。
LOVE(Learning Object Virtual Exchange)是美国国家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数字图书馆(NSDL)开发的一个基于多代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5]。LOVE在参与用户任务及学习深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它将信息对象的类型拓展到作业、考试、报告等更加丰富的个性化的零次文献资源,改变了Web上以传统方式静态组织、检索内容的模式,显著增强了系统与服务的交互性。
MyGrid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与欧洲生物信息学学会以及一些生物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支持生物学研究群体决策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6]。以网格技术为核心的MyGrid围绕个性化将系统的交互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表现在:①信息资源交互——利用网格技术解决海量分布式的异构资源的互操作。②人机交互——通过为用户提供虚拟的数字科研环境,对处于该环境中的用户完成任务的全过程进行直接、深入的参与,提供信息服务,管理信息资源。③用户之间的交互——通过E—Science支持面向任务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家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与合作研究,支持该过程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并直接支持问题的决策与解决。
2.1.2 桌面工具
桌面工具又称工具条,是指由一组工具条按钮或其他功能控件组成的一个特定区域,与浏览器紧密绑定,用户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通过工具条随时访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得特色服务,而无需进入图书馆网站[7]。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的“e划通”,就是一种嵌入用户个人信息环境的桌面工具[8],它具有划词搜索、多种数据库查询等功能,并且集成了参考咨询和其他实用信息的查询的功能,使用户在用自己计算机浏览网页、编辑文件、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关心的问题,不用跳出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必中断自己的使用过程,直接划选相关词句,自动检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服务系统或网络搜索引擎,自动获取相应信息,回到用户的当前使用环境。“e划通”令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直接嵌入和融会到用户个人的工作、学习环境和过程中。
2.2 集成各类资源与应用的门户服务
英国JISC(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对门户的定义:“从技术角度,门户是一个网络服务,通过利用统一检索、收割、提示等技术从各类分布资源获取内容,以统一形式呈现给用户;从用户角度,门户是各个资源的共同访问点,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功能,用户能够同时检索多个资源,浏览合并检索结果。门户作为一个中间层,根据用户和访问策略将各类信息、事务处理和应用进行聚合、集成、个性化,展现给用户。” [9]由此可见,门户是一个为用户集成图书馆各类资源与应用,并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的综合性网站。
2.2.1 学科信息门户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10]。第一代门户以学科信息导航为主;第二代门户基于跨学科检索技术,由多个单学科门户组建而成,支持跨学科检索和元数据格式的转换,解决多语种问题;第三代门户提供一整套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和服务渠道,用户可以方便地搜索、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如英国的DNER和美国的NSDL,以及正在建设的中国社会科学信息门户(CSSIG)。
2.2.2 综合服务型门户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用户期望的提高,具有更复杂功能和更高级集成能力的综合型服务门户应运而生,它能够将本馆其他各种类型的门户(如统一检索门户、学科门户、特色门户等)集成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门户。一个完全版的综合服务门户,应该具有统一访问界面,资源导航,内容聚合,统一检索,OpenURL资源链接/调度,支持个人空间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及集成其他系统,资源级和应用级统一认证,支持portlets[一种生成片段(遵守特定规范的标记语言,如HTML、XML)的Web组件]等功能,并具有应用集成能力、协作能力和互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支持用户的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11]。
3 经营模式与运行机制
目前,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大体存在两种经营模式,即国家或部门投入的公益性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又称企业化经营模式)。公益性模式的主体主要包括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等,面向特定用户群体实行公益性信息服务,公益性经营是由其作为负责社会教育和服务的公益机构性质所决定的。它通过建设站点作为数字信息资源利用和整合的数字化平台,依托网络向社会提供一般性信息浏览服务,并利用用户认证等手段,面向持有使用权的用户群体提供信息检索、传递和下载等深层次信息服务。公益性经营模式强调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运用多种先进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集成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图书馆联盟、联合目录编制、合作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电子文献传递等方式提高和扩大数字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益。
产业化模式的主体包括数据库生产商、信息内容服务商和出版商,其投资主体主要是专业机构或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强调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其业务经营可划分两大块:一方面以团购方式面向群体用户(如各种类型的图书情报机构)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另一块面向个人用户,通过发行阅读卡(如超星数字图书馆)或与大众搜索引擎合作(如维普、万方),为个人用户提供方便灵活的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终端服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由于相关法律保障健全、市场机制灵活,且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由私人机构经营的数字信息资源的商业性服务得到迅速发展,其服务形态和经营模式灵活高效,且力争贴近用户需求,并与公益性经营机构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质量和效率[12]。反观我国,由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所涉及的组织、技术、制度等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经营者主要由公共部门(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和具有政府运作背景的公司企业)组成,公共部门挤占了私人机构可能的市场[13],形成了数字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信息产品查询不便、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局面。同时,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研发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大多数是依靠引进(如本文所述的集成信息检索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门户系统),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类型之间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平衡发展(如一些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信息机构已基本实现基于信息集成的服务形态,并向基于用户活动的服务形态转变,而大多数的中小型信息服务机构还停留在基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服务形态),使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
要改善我国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效益不明显的状况,不能简单地将公益事业转变为企业化运营。相反,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政府在科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对于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作用方面有着理性的认识,因此政府在促进资源流动与共享方面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规划与政策指导、技术开发,对竞争性信息资源共享项目开发的引导、推动与初期投资等[14]。当前,我国应改变将大量公共资金用于支持建设数字图书馆实体的发展思路和方略,将工作的重点调整到宏观政策的制定方面,要善于运用立法方式推动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营造相应的立法环境,建立部门科技信息合作共享机制,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为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制环境,规范和培育数字化信息服务市场,吸引私人机构广泛参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和相关技术研发。对于公营信息服务机构,则通过调整和完善管理机制及业务流程,深入发展和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引入第三方评估体系,将用户满意度列为评估的重要指标等),充分运用成熟技术提升公益机构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显示度和可用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林.数字图书馆机制的范式演变及其挑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6):3-8,17
2 郭依群.从“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看基于万维网的文学信息资源集成服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4):
3 同1
4 Anne Gambles. The HeadLine Person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valuation phase one. [2006-10-28]. http://www.dlib.org/dlib/march01/gambles/03 gambles.html
5 LOVE(Learning Object Virtual Exchange) community- based service. [2006-10-28]. http://phoenix.lite.cise.ufl.edu:8080/dllsl/projects/love.html LOVE
6 MyGrid-about:overview, methods, conclusion. [2006-10-28]. http://www.mygrid.org.uk
7 王建涛,胡明玲.工具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图书情报工作,2007,31(2):121-124,134
8 张晓林. 嵌入用户过程的科技信息服务机制. [2007/04/23]. http://www.szlib.gov.cn/20th/intro/repo05.pdf
9 Miller,P. Towards a typology for portals. Ariadne,2003(37)
10 王晓光,丁韧,胡超.基于Web2.0的学科信息门户设计与实现.图书情报知识,2007(1):83-86,107
11 王文清.构建高校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门户.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2):15-25
12 陈能华,周永红,陈书华.美国信息资源共享市场的发展及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36-39
13 徐引篪,黄颖.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公私合作模式.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5-8
14 同12お
作者单位: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佛山,528000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收稿日期:2007年6月21日
Study on the Service Mode and the Management Pattern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Huang Lianqing Xiao Ximing
Abstract:
The service modes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can be generalized into three types: the service mode based on the digitalized resources, the service mod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service mode based on the users activity. And the service based on the users activity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Its service innovation includes the 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 and desktop tools which were inserted in the user餾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gateway service which integrates varies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s.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 service generally has two kinds of operating modes: the one for the public welfare and the one for the prof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in China and its operations and then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Keywords: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Form; Management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