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蓉
“很快就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了。”因为和开发商签订了回迁合同,家住标山路的中学生小路显得很兴奋。十几年来,小路一直和父母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是小路自打上小学以来的梦想。如今,随着青岛市大范围筒子楼搬迁改造工程的实施,小路的梦想终于快实现了。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千百年来,老子的理想社会让人们对和谐安定的生活充满向往。安居乐业一直是人们的生活梦想。在青岛,市民们,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想的实现与市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分不开的。
全力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建设厅有关工作部署,把住房保障工作放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首位,2007年以来,青岛市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了三个理念,即坚持政府作为、坚持重点保障低收入家庭和坚持城市土地出让收益回馈民生。
青岛市先后建立了以中低收入家庭为重点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以监管和调控并重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廉租住房、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2007年,市内四区已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至家庭人均月收入61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建设规模和销售数量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稳定销售价格,实现了销售价格低于2006年的目标要求。
为解决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又享受不到廉租住房保障,所谓“夹心层”家庭的住房问题,2007年青岛市财政投入5亿元,开工建设了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投入8200万元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超过了廉租住房制度建立以来前6年资金投入的总和。市区以划拨或限价出让方式,让渡土地出让收益约36.9亿元,是青岛历史上所没有的。2008年,市区两级政府安排用于住房保障方面的资金将达到7亿元,大大超过去年水平。
“安居”新思路
根据初步统计,目前青岛市现有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3.5万户(家庭人均月收入1277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200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了新的“2221”(“两改、两增、两扩、一改善”)工作目标,同时,也确定了今后三年住房工作思路和计划。通过这些措施,决心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这部分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2007年,青岛市顺利启动了18个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简称“两改”)项目,拆迁居民2万余户,受到了市民欢迎。今年计划实施“两改”项目24个,涉及拆迁居民2.1万户。计划三至五年基本完成“两改”任务。
二是增加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重,增加租金补贴数额。一方面,增加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重。今年市内四区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不少于3000套廉租住房,用于实物配租。对特殊困难家庭,将逐步实现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向实物配租为主的转变:另一方面。增加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数额。从今年5月起,青岛市再次提高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租金标准由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4元提高到16元,并按户确定保障面积标准。其中,2人以下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30平方米;3人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40平方米;4人以上家庭的保障面积标准为建筑面积50平方米。市财政计划安排6900万元用于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发放。
据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增加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数额充分考虑被保障家庭的人口结构等因素,将原来以人为单位调整为以户为单位确定保障面积标准。据了解,很多最低收入家庭家里都是只有一个老人,他们缺少固定的收入来源,也缺少人照顾,在最低收入家庭中,生活条件也是最困难的。通过调整标准,1-2人户家庭的保障标准有了明显提高(1人户、2人户分别由过去的每月168元、336元提高到480元),单人家庭每月廉租住房补贴额增加了近三倍,切实增强了1人户、2人户家庭市场租赁住房的能力。
三是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社会销售数量。2008年,计划建设廉租住房3000套、经济适用住房5000套、限价商品住房6700套(配建租赁住房1000套),三年共计划建设廉租住房9000套、经济适用住房15000套、限价商品住房20000套(含租赁住房3000套)。另外,将大幅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的公开销售数量,除今年首批面向社会公开销售的1550套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外,年内还将有几个保障性住房项目面向社会公开销售。
四是改善旧住宅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今年将对未列入“两改”的居民区中,房屋破旧的筒子楼和旧住宅区实施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改造筒子楼120栋,综合整治旧住宅区4片,对部分危险房屋排险和部分漏水漏雨、管线老化的住房重点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