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步改革的动力在哪里

2008-04-30 08:21
资本市场 2008年3期
关键词:权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当时间进入公元2008年,人们回首中国改革开放30年,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展望未来,都成为必然的话题。那么,面对新的10年、20年、30年,乃至史久远的未来,中国“改革的动力”在哪里?

有经济学家认为,三十年前当我国开始改革的时候,是因为有一种危机感,有一种担忧,这种担忧就是会被“开除球籍”。有经济学家担心,我们有发展成为一个权贵资本主义的问题。这种权贵资本主义是否已经形成我国下一步改革的一个障碍?

究竟应该怎样寻求改革的共识?在此,我们撷取5位经济学家在2008年光华新年论坛上提纲挈领的回答,以飨读者。

张维迎:

对于改革的动力,我个人有一个想法,无论从政府还是学者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确实有时候过于沾沾自喜了,以为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富得流油、钱多得花不掉的时候,这个是非常危险的!包括我们现在好多的做法,我觉得应该本着像穷人过日子一样的态度去做。否则的话,再等几年之后,我不认为我们还有那么强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现在想做的一些事情。

钱颖一:

我在去年十二月的《财经》年会上提过类似的问题。改革的动力来源有几种可能。首先,危机可以催生改革,这是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危机感也可以催生改革,但这需要有远见的政治家,像邓小平三十年前那样,他说不改革我们可能就要被“开除球籍”。我觉得我们现在一定要有危机感,正是因为我们当前正处在一个繁荣时期。我觉得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个改革动力的问题。繁荣时期,钱这么多,企业的市值这么高,为什么要改革?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竞争,特别是开放带来的全球性的竞争。不要忘记现在我们面临着非常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他们来自印度、越南和其他地区,在争夺我们沿海的投资资源,很快内地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不遵循经济规律的话,最终会被经济规律所惩罚。

林毅夫:

这个问题就牵扯到经济学家经常讨论的到底是好的市场经济,还是坏的市场经济的问题。如果是好的市场经济,就不应该出现权贵资本主义;坏的市场经济就会保护一些权贵的利益,造成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造成很多应该有的改革没有办法推行下去。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去避免出现坏的市场经济。这有各种不同的理论,国外目前最通行的方法是利益集团理论,这个国家形成了某一些精英或者是财富阶层,他们掌握了政治的权力,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就出现了权贵资本主义、坏的市场经济体系。

最近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研究,我发现可能更深刻的原因是假如某些国家有一种赶超的思想,政治人物利用他的权力,希望这个国家更快速的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发展途径,就会导致他们追求的产业是需要保护、补贴才能够存在的。不仅是这样,能够投资到这些产业的必然是有钱人,或者是跟政府关系好的人,这样的话,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坏的市场经济体系里面的权贵资本主义。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能够实现刚才钱教授所讲的竞争力。因为你要发展的产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你就很难改革开放,很难真正的开放。所以我觉得真正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最重要的还是要认识到我们真正竞争力的来源是什么?按照我们的竞争力的来源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你担心的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

周其仁:

“权贵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杨小凯用,吴敬琏老师用,媒体上也用。我自己对这个概念觉得没有把握用得很准。“因权而贵”到底是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现象,还是个问题。克林顿总统卸任后一场讲演多少万美金,究竟是权贵问题,还是因为就是有很多人愿意看看他?中国历史上,“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是什么?印尼总统亲属的公司上市卖得贵一点,“因权而贵”很肯定,是不是资本主义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不过,“因权而贵”的确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珊象,也是当下中国转型里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个现象是改革以后引起普遍注意的,但改革以前也早有那时的表现。它有两大源远流长的来源。一个是上面提到的皇权社会的历史传统,从来就没有“公民”意识,只讲什么“草民”,到底是纳税人养活了国家机器,还是“皇恩浩荡”才使老百姓有吃有穿?历来回避这样清楚的问题,更没有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历史传统里,因权而贵是规律。

第二个来源,斯大林的计划体制是一个等级体制。因为消灭了私产以后,总有一个稀缺资源利用的划界约束问题,否则资源早就耗光了。计划体制到底用什么替代了私人产权?其实靠等级制,即划分权力等级来利用资源。因为资源利用不可能是一个真空,也没有办法在和平年代长期靠革命热情和理想来维持积极性,一定要一个替代性的制度,结果就出现了早年革命的共产主义者都无法想象和接受的行政等级制。在那个时代,不但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都定了级别,连和尚庙都要定级,“官本位”制就是这样来的。莫斯科红场上有苏共政治局委员的专用车道,还有黑海度假、“白桦树”特供商店等等。上世纪60年代大批“苏联修正主义”,构成文化大革命的一个起因。中国这里的情形也许好一点,代价是不断发动运动“整干部”,还有很多情况是靠保密工作做得好。

改革发生在上述两个传统之上。本来我们的历史传统,制约权力的机制就非常薄弱,计划经济又建立了一个行政等级分配资源的框架,再加上一个从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那些未经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可以在市场上“变现”,祸水就大了。所以,我的发言把改革开放理解成一个重新界定权利的过程,重新界定私产,离不开重新界定公权力。

这当然是高难度的社会变革。它究竟是怎么启动的?回头看,早年中国的改革有自己的“预备课程”,都是不期而遇的“事件”,比如1959—1961年的大饥荒逼出了一个自留地、一个包产到户,也就是逼出了一套公有制下重新界定行为许可边界的、有制度含义的办法;再比如几次大规模的“逃港”,逼出了向资本主义的香港做某种开放的措施。这在我看来都是改革开放的“伏笔”,或者叫实践的探索和经验准备。但是仅有这些危机逼出来的自发调整,也可能自生自灭,就是过去讲的“吃饱饭又折腾”。这时候还要一个条件,就是文革把所有干部都打倒、把国家搞乱,逼得上层政治结构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解放。结果,在新的思想路线下,发现很多老大难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积累了解决办法:既然包产到户动员农民生产更多的粮食,那就扩大包产到户的规模,延长这套临时措施的时间,不合法变它为合法,短期起作用就让它长期不变;既然内地人逃到香港资本主义企业打工,很快赚到了钱,那就开放“外资”进入内地;既然外资可以,“内资”也应该可以——那个时候从做买卖、开小工厂到办股份制公司,统统装在“资本主义”这个大筐里的。这样鼓励实践、鼓励尝试,鼓励“闯”,把中国人从僵硬教条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从而

革命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就是说,饥荒、逃港等危机逼出来的自发的体制突破,在思想解放的条件下,才转化为改革开放的探索性实践。简单讲,就是危机驱动改革。

30年过去了,一方面是改革开放激发的经济增长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计,另外一方面更使中国远离了饥荒和逃港那样的危机性事件。在这个新环境里,怎样坚持改革开放本身都成为一种挑战。从权利重新界定的角度看,未解决的问题一点不比已经解决的问题少,私产界定半半拉拉,公权约束甚至没有破题。怎样乐观估计,已经完成的改革不会达到九十,而中国老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还有必要防止改革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

陈志武:

简单地说,在我看来,公有制和政府管制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基础,如果这两块不消除的话,权贵资本主义也好,收入不平等也好,还有就是消费、内需严重不足等等都很难解决。我个人觉得,现在不是为了温饱去改革,而是为了社会稳定、政治和长久的生存问题去进一步改革。

我一直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一点就是,这么多年,应该说中国的股票市场资产升值升了这么多,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他每天可以花多少钱,跟那些国有资产的升值、土地的升值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土地都是公有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中石油也好,中石化也好都是国家的。樊纲教授讲到国有企业要分红,我个人觉得分红不解决任何问题,分红分给谁?分给财政部,财政部的钱是老百姓可以花的钱吗?不是。实际上,财政部有的是钱,国有企业给财政部分红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开支,老百姓从分红中得不到好处。

有一组数据我觉得很有意思,你要是把美国过去10年所有家庭的存款储蓄加在一起的话,总共累积是1.5万亿美元,但是它的土地还有生产性资产升值部分,给美国家庭带来的财富增长在过去10年累计起来是35万亿美元。他们财富主要的来源不是把每个月的工资要存下多少,而是资产的升值是占到了35:1的分量。而中国是什么样子?大家都会觉得土地升值了,国有企业不管是收入还是资产价值都上升了,但是对于普通中国个人来说,这跟我们没关系。因为你不拥有这些资产,他们分红也好,增值也好,只不过是让国家可以花的钱又增加了,但对于你老百姓每天愿意花多少钱、可以花多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国有制从根本上抑制内需的增长,对经济从出口导向型转变到内需依赖型的经济非常不利。

我做了一些简单计算,如果把所有国有资产加在一起,包括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总值在79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算到13亿人口上面,每一个人有6万多元资产的价值。这一部分如果每年按照GDP的速度增值,我们在座的所有人,每个人的收入至少因为这一部分就可以一年增加6000块钱:如果你家里面有三口人的话,你家每年可以花的钱又多了18000块钱。但是在国有经济之下,任何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都不会那样去想,怎么可能7这个钱不属于你的,不是到你腰包里面去了。所以,到最后是不是能持续增长,是不是能够削弱权贵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空间,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土地私有化、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还有政府要大大削弱政府管制。如果这几块不做到的话,资产增值、财富增长是一件事,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可以花的钱是另一件事。

编辑:姜新菊jiangxinju@gmail.com

猜你喜欢
权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唐伯虎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豪门贵妇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