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春
经多年的训练摸索、总结,根据短跑项目的特性,我们在素质训练技术化的设计中,依据技术结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供能特点以及短跑项目对素质的特殊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实施训练。
1. 运用优势痕迹效应原理的素质技术组合训练
运用优势痕迹效应原理,将素质与技术组合训练:安排上力求将素质练习手段的设计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基本相同,其动作要素也有共同点。当运动员完成素质练习后,大脑中产生了较强的痕迹效应,马上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原有的痕迹即被激活,并与新的刺激——技术建立新的暂时性联系,从而使已有的神经联系扩大,对学习新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①竞走30m+扭髋技术跑60m;②拉胶弓步前摆20+开阔技术跑60m;③快速抬腿10″+快速高抬腿跑格15m+轻快节奏跑50m。
以上例子,即是运用优势痕迹效应的原理,将同一结构相似的刺激组合,使前一个刺激对后一个练习产生积极效应。
2. 根据短跑特性设计素质训练
“短跑的特性是快,最高速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提高最高速度的前提下去提高保持速度的能力,才能使短跑的整体实力达到最高水平。”遵照以上特性,我们在素质训练技术化的设计上,首先突出了“速度”因素,将“快”溶入了素质训练的核心之中。
例:①快速胶带抬腿10″/记次;②30m单足快跳(记时);③60m单足交换跳(记时)→向前跑跳式。
通过以上接近技术特性的练习同时增加了负荷指标,对提高短跑运动员所特需的快速收缩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3. 素质与关键技术环节相匹配的训练设计
现代短跑技术反映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特征,是短跑技术的关键环节所在,也是技术训练的难点,成为我们技术攻关的主要课题。在实施中紧紧扣住“摆髋顶膝”与“后趴伸髋”两个环节,在组合设计中,注意了动作结构相似,肌肉用力相似等因素,并与技术相匹配进行。
例;①负沙袋抬腿提髋过栏20—30次+前摆顶膝扭髋跑60m;②拉胶后趴鞭打20+车轮技术跑60m。
通过以上素质与髋部关键环节的相匹配组合练习,使运动员既提高了髋部素质的储备能力,又能对髋部技术逐渐加深了理解,对髋部技术难点的突破十分有益。
4.与专项供能特征相一致的素质训练
短跑项目的供能特征是无氧代谢,尤其是400米项目,对肌肉的抗酸能力要求很高。在素质训练的设计中,将快速、持续、多次数作为与专项供能特征相一致的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例:①快速拉胶抬腿30″/记次;②负小沙袋长距离高抬腿80—100m;③记时快速跑台阶、上坡跑150、200、300m;④快速记时计步的长距离跳跃100m。
将素质训练加上负荷指标,使素质在快速持续、多次数的训练中,既提高了速度能力,又提高了供能指标。为此,速度能力的训练不仅仅体现在跑道上,在素质训练中也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此类练习安排,须考虑到运动员年龄、训练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侧重。
5. 素质训练与放松技术
高速度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放松能力,才能充分调动最大限度的体能,才能在高速对抗的奔跑中保持高速度高节奏。
放松能力涉及心理、生理、运动负荷、技术等因素。在技术训练中我们成功地采用“可控速度”的方法,已取得成果。同时在素质训练的设计中也注意了放松能力的培养。
5.1 中枢神经灵活性训练
例:①采用助力跑手段:下坡跑、顺风跑,利用下坡与顺风的助力作用体会肌肉放松及惯性跑技术;②惯性跑:起动获得较大速度后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而随惯性跑进,肌肉尽量放松,体会惯性滚动技术;③快速跑格:缩短步长的快速节奏跑。
5.2 协调能力的培养
采用跨栏、跳远、跳高、投垒球、推铅球、体操、球类、舞蹈等多项训练,提高神经协调肌体的能力,达到人体分化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多项技能的储备越多,就越有利于协调能力的发展,并为形成新的更复杂的协调能力创造条件。
5.3 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
上肢与下肢、左右侧肢体、前肌与后肌、大肌肉与小肌肉等需均衡发展,有助于技术的精确性。特别是小肌肉群的发展如足踝关节在最后发力举足轻重,我们设计了与跑的发力相接近的:足掌鞭打反弹跳、后趴跳等手段,效果很好。
5.4 刚柔转化——柔韧性训练
肌肉伸展的幅度越大,能使之回缩的弹性力也越大,在安排静力拉伸的同时,我们将短跑的伸展性练习设计为动力柔韧性,注意刚柔转化特点并与力量速率等穿插进行。如各类摆腿、踢腿、各方向绕腿、前后、左右分腿跳等。
6. 跑跳式弹跳训练
弹跳练习是提高爆发力的重要训练途径,可有效地提高短跑运动员周期性肌肉连续、快速收缩能力,是连接力量与速度间的桥梁。将弹跳手段设计为跑跳式,使之接近跑的技术,是最有价值素质训练的选择。
例:①单足交换跳:折叠前摆、后摆伸髋,向前跑跳;②跨步跳:前摆远,后伸用髋部发力;③鞭打后趴跳:足掌放松鞭打、趴地反弹发力
弹跳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贯穿全年训练过程,溶入课中课后极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