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兰
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天用算盘敲来敲去,并在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上写着什么。我忍不住好奇心,偷偷地翻看:“刘云庆家:7人,每人半斤棉油、两斤猪肉、五斤白面,共……”“父亲他这是干什么呀?”事后我满腹狐疑地问母亲,母亲解释道:“你父亲是咱们生产队的会计,管分粮分菜的”,“是吗,那我家岂不是分得多些”!我好像明白些什么,暗自得意。等我到县城上初中时,看了部电影,似乎加深了对父亲做会计这一角色的敬佩。镜头里有一个人被称“账房先生”:戴副眼镜,身穿长大褂,手里也在敲着算盘。难道他与父亲一样,是会计?高考填报志愿时,凡是有会计专业的院校我都一一填报了。1984年我如愿地被湖北财经学院(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系财务与会计专业录取,从此便与会计结下不解之缘。
一、复式记账法将我引入会计殿堂
遥想当年,一进入湖北财院,学校就发给我们每人一把算盘和几个小本子。“我也真的当上会计了”!我好高兴。上计算技术课,老师教我们计算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每天回到寝室就练习,并抄写阿拉伯数字“0、1、2……8、9”。刚开始,我们积极性很高,大家比赛着,看谁最早通过五级;谁知通过五级、还要通四级、三级…… 我想:“我父亲只上高小,就会打算盘,我上了大学,还学这么简单的计算问题”。在家书中我向父母发牢骚:“早知如此,还不如在家跟父亲学习呢?还学什么工业技术学,根本与会计不搭边嘛!” 我便怀疑专业选择是否有误,殊不知这是会计人必备的基本功。等到了第二学期上会计学原理课程,结识了资金平衡关系与复式记账法,认识了会计记账使用的工具:凭证、账簿和报表。明白了当年父亲使用的是 “会计账簿”,并没有使用凭证,也没有编制会计报表,只是一本流水账,但仍难解心中的种种疑虑:为什么当年父亲没有使用这些呢?现在我们用这些又来记录什么呢?随后上了一年的企业会计学:工业企业会计、农牧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公司会计、外贸企业会计、基建会计等,我才渐渐明白了资金之间的平衡关系及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断定父亲所采用的是一种“偷懒”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不管是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还是借贷记账法,无不显出复式记账的精髓,即:“有借(收、增)必有贷(付、减),借(收、增)贷(付、减)必相等”。简而言之,对同一事物,不但要反映其来路,还要反映其去向。正是复式记账方法的平衡之美、对称之美、因果之美、客观真实之美……带我走向会计、爱上会计和当上会计。今天作为注册会计师,我也深深领悟到“会当学哲学,一览明方向”。财政部副部长王军2007年在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上的讲话,就一语道破了会计真谛。
二、会计准则使我领悟会计魅力
1988年大学毕业后,从小立志要做会计人的我从事了会计教学工作。面对我的学生,我该如何将我所热爱的会计学传授给他们?我学习着、奋斗着、实践着……为做好一个“会计人”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公认为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策的标志。从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会计改革掀起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演出了中国会计史上壮丽的一幕。最精彩的称得上标志性的会计改革有3项:1993年实行的“两则两制”、2001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2006年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1993年可谓是会计界大记事年:“两则两制”的颁布实施,给会计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掀起会计人学习的一个高潮。对1993年准则的认识,正如葛家澍(1996)的评价:“财政部颁布并在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的会计准则的历史,并为今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开辟了道路”。
2001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又使会计改革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一会计制度不仅使各行业的会计核算有了统一的规范,更集1993年会计改革以来各项改革新措施之大成,表现了那段时期的改革精神,是当时企业会计改革的集中体现。
2006年2月15日,值得会计人永远铭记,财政部颁布我国新一轮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共有39个会计准则和48个审计准则。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计成果,与以往的改革措施相比,彰显其独特的魅力:第一是它构建了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运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第二是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我国会计在与国际惯例的认识和处理上,显得更加主动,赢得了国际会计组织的认同,也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第三是创新了会计准则内涵。2006年准则改变了一种传统做法,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构成准则体系的正文,同时以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的方式规定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用于满足企业记账的实际需要。这一创新模式,既实现了准则主体内容的国际趋同,又提高了会计准则的操作性,并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如何处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难题。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会计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企业会计改革发展的30年,也正是我大学毕业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20年。我亲历了我国会计改革发展过程,与它一同成长,见证了它的辉煌。若说复式记账法将我引入会计殿堂,那么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使我真正领悟了会计魅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三、会计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20多年来会计的从学、从教、从业经历,给予我很多收获,尤其是它塑造了我的一种思维方式: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资金来源等于资金运用”,还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无论是“增(收)减(付)”记账法,还是“借贷”记账法,我们始终要牢记的是——复式记账法是基础,会计准则是导向,这是会计人应有的思维方式。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无论会计对象即资金运动如何复杂与繁琐,我们都能够随时随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相关可比的经济信息。
记得1993年“两则两制”的颁布实施,使刚刚熟悉讲台的我措手不及。作为会计人,我们明白,会计是全面管理经济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会计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1993年的改革是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社会上出现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中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加快等国家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作为会计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并加以实施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运用,我真正领悟“借贷复式记账”之所以流传千年的奥秘:依据会计恒等式。尽管客观经济发展的过程瞬间万变,尽管反映经济发展的资金运动瞬间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会计人,就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在会计职业生涯中遇到任何困难险阻,我们都会迎刃而解。
众所周知,2006年的会计准则,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并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形势下又一次进行的令世人瞩目的会计变革。新一轮准则体系颁布实施,引发会计界又一个学习的高潮。新准则内容多、难度大,对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新会计准则,给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会计标准愈加准确、简练,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当前,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学习与掌握更加广泛的专业及相关的知识,更需要不断地培养其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ACCA候任会长理查德·阿肯·戴维斯先生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一直存在争议,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公允价值的判断没有绝对的规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对会计师而言,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要充分理解公允价值的原则,以便准确、专业地处理。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以不变:固守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才能应对世界范围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长风浩荡千帆起,正是描绘宏图时”。中国会计事业国际化的进程刚刚开始,会计改革还在继续,只要我们会计人必备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把握时代脉搏,在会计发展的道路上,必将乘风破浪,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跨越,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http://www.chki.net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http://www.wanfangdata.com.cn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http://www.cqvip.com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
责编: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