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祥
今年春节前广东惠阳副科以上领导干部都收到了由纪监局寄出的廉政故事贺年套卡。据介绍,该套廉政故事贺年卡里共有十张贺卡,每张收录一个中国古代廉洁自律典故,如《晏婴持俭自廉》等。无独有偶,河南省纪委在2008年春节之际,向全省党员干部免费赠送了10万册以廉政为主題的卡通式“口袋书”作为春节礼物,以倡导修德律己、廉洁奉公之风。
以惯性定律和传统思维来看,反腐倡廉是个“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话题,来不得半点“温柔”。因而,倡廉教育常常延用“说教式、填鸭式、训话式”——不是板着面孔训人,就是用纪律条规吓人,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谁都明白,倡廉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唯一的标准就是,必须着眼于教育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在意教育是何种形式。一套贺卡、一本口袋书,乍一看没多大含金量,可润物细无声啊!这远比乏味空洞的说教有疗效。
倡廉教育一旦做到入耳、入心,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特别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倡廉教育亲和力上做足文章,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攻心为上”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人为镜,以事喻理。就是说反腐倡廉教育,既要紧密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又要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使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反腐倡廉教育,同样应该“不看广告看疗效”。忠言可以变得“顺耳”、良药可以变得“可口”。思路一换天地宽!我们没必要抱着“老皇历”不放,倡廉,谁说不能“温柔”些!
责任编辑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