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2008-04-19 08:17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哈气竹管虫声

曹 旭

以前夏秋之交,我们都捉蟋蟀、斗蟋蟀。

半夜里,偷偷起来,带上准备好的手电筒、竹管和捉蟋蟀的丝网出发。

《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写,听蟋蟀叫时,要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否则你无法确定蟋蟀到底在哪里。用两只耳朵听的话,四面八方都是蟋蟀。

确定了蟋蟀的方位,就边听声音边翻砖。经常是砖一翻开,蟋蟀就蹦出来,无影无踪,或者钻到更深的草丛里去了。这使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并且对每一块砖、每一只破瓦罐都充满了期待。

有的蟋蟀很狡猾,躲在洞里不出来,我们就用水灌它。没有水的时候,大家就站成一排对着蟋蟀洞撒尿,蟋蟀就会跳出来。就算捉住一只带尿的蟋蟀,也是高兴的。

为了捉蟋蟀,脸上经常被毛毛虫刺得红一块紫一块的,又痒又痛。有时蟋蟀没有挖出来,倒挖出了蜈蚣。偶尔还会挖出来蛇,胆小的孩子便“哇”一声撒腿就跑,连捉蟋蟀的工具都扔下不要了。

回到家,将竹管里的蟋蟀一只一只地往盆里倒,这时,我们的脸上总带着遗憾的神情。倒一只,叹息一声,总觉得捉住的是小蟋蟀,逃走的才是大蟋蟀。生活里总有这样的遗憾。

斗蟋蟀开始了。观战的孩子把蟋蟀盆围得水泄不通。所有的人都向前移动身子,上面的头一聚拢,就一点光都没有了。这时,下面的人总要直起身,嘴里高喊:

“喂!喂!开天窗!开天窗!”然后把四周的孩子推开。

但只要蟋蟀一鸣叫、开始猛烈厮咬,一切又忘了,孩子们的头又会重新围上来。格斗正紧张呢,下面的人只能大喊:“头,头,头,喂,头,头,头。”

而真正忌讳的,不是头,是呵气。

斗蟋蟀的时候,绝对不能朝盆里呵气。一呵气,蟋蟀就会跳出来逃走,或者在众人的追捕中,被手忙脚乱的孩子踩死。看到原来骁勇善斗的蟋蟀缺胳膊断腿,甚至乌浆都被踩出来,一个孩子便会痛哭失声甚至喊起来:“你赔,你赔我的蟋蟀!”另一个孩子会争辩:“不是我踩死的,是它跳到我脚边的,你看见没有?我脚没有动。”赔?怎么赔?折损蟋蟀的孩子只好自认倒霉。

所以在斗蟋蟀之前一定要关照好:“大家让开点,不要对盆里哈气!”

其实围观的孩子不是存心朝盆里哈气的。因为大家都想看,嘴巴凑得太近,上面又有孩子压着,下面的孩子鼻子已经快碰到蟋蟀的长须了。看斗蟋蟀都是屏住呼吸的,谁也不敢出大气,但被上面的孩子压得太重的时候,下面的孩子就不是哈气了,是喘气。一喘气,蟋蟀也跳盆,或者逃走,或者被踩死。

现在的上海,到处是拔地而起、无穷无尽的水泥森林,纵有夹在当中的绿化带,也只是夹在城市“三明治”中的一小块“红肠”。没有蟋蟀鸣叫的绿化,永远不是真正的绿化。

我喜欢逐虫声而居,所以把家搬到城乡接合的地方。

秋天的时候,我每夜倾听蟋蟀的歌吟,并深深地爱着这些小小的精灵,爱它们的勇敢、不屈不挠,爱它们且战且退、至今仍挣扎在城市里悲痛欲绝的鸣声。

(选自《新民晚报》,标题及内文略有改动)

【路子与你聊】

作者说他“喜欢逐虫声而居”,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猜你喜欢
哈气竹管虫声
果园管理一诀窍:小小竹管治根病全
《哈气河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哈气河马》
———冬日里的温暖童话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不眠
虫声
汽车挡风车窗上的“哈气”
浅井变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