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庆
初中新生对各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很多学生上数学课兴趣变淡乃至慢慢消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学习的最初的激情进行了不懈努力.一方面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住这一最好的老师,成为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帮手.
一、把握起始环节 ,注重首因效应
初中新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刚开始形成,他们往往凭直觉判断、推理,得出结论.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环节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做好“五个一”尤为重要,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的第一印象;走上讲台的第一节序言课;每章的第一节课时;每个学生的第一次提问;第一次数学月考.例如,在讲“展开与折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学生认真积极地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从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求新求活,追求生动有趣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三视图”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的材料制作墨水盒,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回答后进行总结.然后,用几个墨水盒搭成几何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得到结论.最后让学生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画出三视图.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复杂问题情境化,立体问题平面化,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巧板”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产生兴趣和求知
欲.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
1.独立阅读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提纲.例如,在讲“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小组讨论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一题多解问题;在教学“绝对值”、“实数”时分类讨论题目;等等.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和规律.
3.观察分析
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以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观察.例如,在讲“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总结评比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经常强调自己归纳、小结,可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激活求知欲望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分层竞赛、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得到满足,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