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法
德育教育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德育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课标的要求,完成所教授的知识,还要坚持进行德育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物理课有条件也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德育教育.
一、物理课程中蕴涵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
1. 唯物主义教育.物理知识,首先揭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运动现象.世界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在运动中变化,在运动中前进,在运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应让学生知道世界是在变化中前进的.在讲解物理定律时,要注意物理定律的局限性或适应范围.例如,在讲“牛顿第二定律”时,提醒学生注意它适用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应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结合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局限性,观察事物不能有片面性.物理课程中处处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例如,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作用力的时候,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有作用力,它们之间的作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既对立又统一.又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指出,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可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2. 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物理知识时,可结合我国古代在物理方面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例如,在讲“磁场”时,可结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让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物理教师还可结合我国解放后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例如,在讲“原子核物理”知识时,可提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在讲“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时,可提及“神舟”系列飞船.教师也可通过讲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的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热爱祖国的教育.
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要讲解环境污染给人民生活造成的灾难,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
二、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目的
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学生对变幻莫测的物理现象极为好奇,求知欲强,希望了解各种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和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贴近自然,恰到好处,不能生搬硬套,既要起到教授知识作用,又起到德育教育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把德育教育体现于情境诱导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渗透教育,使学生达到既接受知识又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
高中物理第一册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话:“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层次基础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道德高尚、文化合格的毕业生.”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德育,不能不顾教学而纯粹进行德育教育,那将华而不实,达不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三、物理实验中的德育渗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科,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遵守借还仪器、爱护保养仪器等一系列实验室规则,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养成爱护公共财产、遵守纪律的良好品德.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测量、分析讨论,培养自己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后要求学生清理场地,可培养学生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些实验及课后小实验,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准备或试着做,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热爱劳动成果的好品质.
物理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将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观察推动思维,以思维指导观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对象与观察研究方法,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渐形成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方式,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要有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发挥示范作用,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落到实处.在把哲学名词、概念和术语作为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同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讲到实际事例,做到通俗易懂,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