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长根 彭苑茹
笕桥是位于杭州东郊的一座古老小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愈千年,曾经是太平天国的“大营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中国空军的诞生地之一,让笕桥古镇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是60多年前发生在小镇上空的那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首次空战八一四大捷。在这一战役中,中国空军不仅一举击落了6架日寇战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正是因为这场战斗,让人们更多地关注中国空军的基地和摇篮———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简称中央航校)。
中央航校历史演变
中央航校的创建,渊源于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理念。1909年5月13日,孙中山先生曾向革命党人训示:“飞船之习练,为吾党人才中之不可无,其为用自有不能预计之处”,并号召华侨与国内青年学习航空。1921年,孙中山深感编练空军的迫切需要,乃于广州大沙头成立航空局,辖有飞机第一、二队,这是民国空军建军正式编制、组织的开始。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役爆发。当时,中国守军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浴血战斗,但是终因孤军对敌和缺乏空军支援而失败。受此影响,中国各方面强烈呼吁加强国防,建立空军。在此形势之下,蒋介石更加感到“无空防即无国防”。于是,一方面出于巩固自身统治地位和加强军事独裁考虑,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强在抗敌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蒋介石改组并扩大了当时军政部航空署的组织,同时确定要创立一所专门训练、培养航空人才的学校,暂名为中央航空学校。
中央航校的前身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训练队。航空队组建于1928年10月,当时是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内。1929年1月,航空队以南京军官团所在地为队址,又从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六期学员和军官中挑选人员,开始培训。2月,在南京小营军官团校址正式上课。同时,以华侨所捐的巨款,向德国订购大小飞机34架。同年6月,航空队改为航空班。1931年7月1日,航空班又改组为军政部航空学校,是年12月,航空学校迁往杭州笕桥。1932年9月1日,在笕桥,中央航校正式成立,并面向社会招生,蒋介石亲任校长。一二八事变后,由于航校地处沿海,深受在杭州湾巡弋的日本航空母舰威胁,且航校学员逐期增加,校内设施及机场均不堪拥挤,因此,蒋介石在洛阳设立了中央航校分校。然而,洛阳地区多风沙,不适宜飞行训练,影响教育教学。1937年春,第九期招生后,洛阳分校便不再续办。
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蒋介石为了控制两广,于是年冬又设立中央航校广州分校。1937年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抗战形势日紧,笕桥中央航校本部陆续迁往云南昆明巫家坝,各地分校都相继并入本校。航校同时也改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1945年抗战胜利后,辗转办学的中央航校又迁回杭州笕桥原址。1948年冬,中央航校迁往台湾。
1949年新中国成立,笕桥航校旧址作为新中国航空学校和军用机场使用。1957年1月,中国民航局在笕桥机场正式建客运站,称杭州航空站,笕桥机场改为军民两用。1961年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浙江省管理局。2000年12月,杭州萧山机场建成并正式启用,民航撤出笕桥机场,机场恢复为单纯的军用性质。
中国现代航空教育的大本营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空军的重要基地,笕桥中央航校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蒋介石等人的高度重视。自蒋介石亲自为航校写下12条校训,不惜重金征集校歌开始,航校逐步以“训、教、管”为基点建立起自己的教育系统和管理体制。因此,中央航校虽然诞生较晚,但无论是从组织机构、教官编制、设备情况,还是从实际训练等诸多方面来看,在民国建立后的20多年里,实居第一,较之中国曾有过的南苑航校、广东航校要正规多,训练人才也最多。
航校建立后的管理机构和人事编排是在原有航空班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完善的。主要设有秘书室、教育处、机械组、照相组等20多个处室以及附属工厂、掩护营、子弟学校、飞机制造厂等附属机构,规模庞大,人员众多。
航校为加强教学质量,提升中国空军的飞行技术,聘请了很多外籍教官。如建立初期,就聘请了以美国军人裘伟德上校为首的顾问团,包括以H•T•罗立德为首的10名飞行教官、以G•B•克拉克为首的5名机械师以及航空军医亚当博士等来校指导飞行训练工作;1934年,又招聘了意大利航空顾问团指导飞行训练,主要负责后来成立的洛阳分校的飞行训练指导工作。同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练飞机,空中战斗射击和轰炸练习场等也都与国际接轨。
航校开设的学习科目主要有:飞行学(空气动力和飞行原理)、航行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空中摄影、发动机学、飞机制造学、侦察学等,还有英语以及工厂实习(主要是飞机的发机拆卸和修理)等,反映了当时世界范围内航空教育的最先进理念。
飞行训练则分为初、中、高三级进行,平均每级飞行60小时。高级飞行分为轰炸、驱逐、侦察和专门战斗技术训练等。其中,侦察训练使用的是450匹马力的“道格拉斯”,轰炸使用的是“诺斯诺波”式轰炸机,驱逐组则使用“霍克”式驱逐机,都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飞行设备。
抗日的凯歌———八一四大捷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上旬,日本海军向上海方面集结兵力。中国统帅部也改变空军主力北上作战的计划,将主力向华东方面集结。8月13日,日军以重兵向上海发动进攻,淞沪会战爆发。中国空军前敌总指挥周至柔下达了《空军作战命令第1号》,赋予空军“协助我陆军消灭盘踞我上海之敌海陆空军及根据地之任务”,要求“各部队应于14日黄昏以前,秘密到达准备出击之位置,完成攻击一切准备”。
8月14日这天,我国空军战斗力几乎都投入了东线战场。上午8时许,第2大队副大队长孙桐岗带领21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从安徽广德机场起飞,轰炸吴淞口之日舰及汇山码头、公大纱厂等日军据点。9时许,第5大队丁纪徐大队长率领8架驱逐机出击,沿长江向东搜索。下午,第5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率领9架“霍克Ⅲ”式驱逐机从扬州起飞。他们的任务是到上海轰炸日军。
14时50分,日机两队,各有9架攻击机,分别向中国空军的杭州笕桥机场和广德机场攻击。18时30分,空袭杭州的9架日机到达笕桥机场和附近的乔司机场上空。原于8月7日受命北上已转场至河南周家口机场的第4大队(第4大队是中国空军的主力,大队长是高志航,下辖21、22和23中队,中队长分别是李桂丹、黄光汉和毛瀛初),遵照《空军作战命令第1号》刚刚到达笕桥,多数飞机尚未加油,杭州上空的的空袭警报已拉响。大队长高志航见状当机立断,命令飞机不要落地,落地的飞机则立即起飞。此时,高志航也立即驾驶“霍克Ⅲ”升空,迎战敌机。
当日,天气情况恶劣,雨越下越大。高志航在空中与敌机斗智斗勇,较量飞行技术。几番回合后,在第21中队分队长谭文协助下,高志航迅速逼近一架日九六式轰炸机,连续两次射击,首开记录,日机中弹坠毁。随后又发现3架日机,便抓住机会迅速占位瞄准攻击,又击落日机1架。与此同时,21中队长李桂丹升空后带领柳哲生、王文骅两架僚机向乔司机场上空进发,途中突然发现一架日九六式轰炸机。他们三人联合,居高临下,先发制人,轮番攻击,将其击落。不一会儿,乐以琴、郑少愚等也纷纷传来捷报!
空战一共持续了短暂的20多分钟。胜利的中国空军返航后,各队队长综合战斗过程交互核对统计击落敌机架数,复查坠机地点,确认本次空战力量对比是我方“霍克Ⅲ”27架对敌重轰炸机9架,我方空军无一损失,还俘获敌机飞行员1名。高志航率领的第4大队首创空战大捷,以6:0的战绩揭开了中国空战的第一页,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轰动了全国。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空军战士的抗战斗志,而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后来,参与这一空战的高志航及其战友刘粹刚、李桂丹、乐以琴并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铸造了“钢魂铁魂、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笕桥精神”,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1940年,国民政府将8月14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定为中国的“空军节”。
航校骄子、空军楷模
作为国民政府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空军基地,中央航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空军人才。面对敌人的战机和炮舰,他们视死如归,英勇作战,有的冒着殊死的危险而不放弃战斗,有的在陷入困境后仍选择与敌军同归于尽,有的受到围困后拒不受俘、宁死不屈,有的经历了枪林弹炮,退役后仍默默无闻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日寇、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志航,中央航校飞行教官,中国空军驱逐司令兼第4大队大队长。八一四空战,高志航率领的第四大队首创空战大捷,创下6比0的纪录。紧接着,8月15日,日本“加贺”号航空母舰上的60多架轰炸机攻击杭州笕桥机场。高志航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击落日机一架。10月敌机入侵南京,高志航率机迎击,勇挫敌机一架。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将日军战机打得落荒而逃,创出了17比2的战绩。11月21日接到报告,有11架敌机向14大队驻扎的周家口机场发起进攻。高志航冒着敌机疯狂的俯冲轰炸奋不顾身地登上座机,刚进入机仓,日军战机就投下了炮弹。一位伟大的空军战士的生命在战斗岗位上燃烧了!高志航壮烈殉国,年仅30岁。1993年的7月18日,92岁高龄张学良将军为高志航题词,称他为:“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刘粹刚,中央航校第二期的高才生,高志航的得意门生。自八一四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击,身先士卒,炸毁敌舰,立下第一战功;在以后的短短三个月中,共击落敌机11架,刘粹刚不愧为“四大金刚”的一员。1937年8月15日,刘粹刚率领机群,飞临上海空中,轰炸海上敌舰和虹口日本侵略军司令部,最终将敌机击退。16日7时30分,他驾机击落日本水上侦察机1架。17日7点40分,击落敌轰炸机1架。20日下午,连续击落敌驱逐机和水上双座侦察机各1架,创造了中国空军罕见的战绩。10月12日上午10时,号称“天下无敌”的日本空军96式战斗机到南京上空挑衅。刘粹刚单机应战,凭着娴熟灵巧的飞行特技,很快转入敌机内圈,歼灭敌机,创造了中国空军第一次击落这种“王牌”飞机的纪录。从此,刘粹刚的英名脱颖而出。11月,在一次援助八路军反攻娘子关的任务中,刘粹刚壮烈牺牲,年仅24岁。
阎海文,中央航校第六期学生。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后,第5大队奉命派6架飞机支援陆军88师轰炸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多次请战,争得出征任务。8月16日轰炸完成任务后,阎海文的座机的一个翅膀被敌高射炮击中,脱离了队伍,失去控制而向下坠落。阎海文被迫跳伞降落,却误入了敌人的阵地,被千人包围。被围后,阎海文拒不投降,拔出自卫手枪左右开弓,一连击毙7名敌兵。在其余日兵逼近时,阎海文举起手枪用最后一颗子弹杀身成仁,拒不投降,壮烈殉国,年仅21岁。
中央航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空军将士,还有一批抗战功勋卓著的英雄斗士,如航校第1期的陈嘉尚、石友信,第2期李桂丹、周庭芳,第3期的沈崇诲、吕基淳等等。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彰显了中国空军的风范与气节,永远在中国航空史和抗战史册上闪耀光茫。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