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2008-03-22 01:24曹国林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普通高校毕业生

曹国林

【摘要】随着就业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文章主要从扩招以后毕业生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2-0068-02

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市场调节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正逐渐成为人才配置的主要方式,现在全国各高校基本上实现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然而就目前来看,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状况没有得到缓解,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总量不足与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同时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一。如新兴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西部地区开发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企业和社会对各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入世”后对有关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等。总体而言,我国人才总量与国家建设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的不足。然而,由于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和社会上种种客观问题的存在,使高校毕业生仍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近些年来,尽管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国际经贸、生命科学等的发展对新兴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长,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不但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还要求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也使众多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

(三)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与变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压力与挑战

目前,我国人才流动的自由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内各类人才的流动,内地落后地区人才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流动,不同类型企业间人才的互动,众多传统企业由于破产、倒闭、裁员等使其大批科技、管理人员涌入市场,乃至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进入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均给刚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压力,形成了挑战。

(四)学生择业期望值高于现实可能性

当前,很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的期望值仍居高不下,单位好、收入高、工作稳定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首要因素。不少毕业生不愿意到落后地区、企业,特别是乡镇和非国有企业工作,有些毕业生甚至还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一味等待、依靠学校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而个人主动参与的竞争意识不足。据我们了解,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这种情况似乎更为突出,观念的改变更为滞后。

(五)就业中违约现象时有发生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恐怕错过机会,一个人与多个用人单位签约,这就必然造成毕业生的违约行为。政府应规范市场供应主体与需求主体行为,还应制定规则限制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也应该强化签约规则,约束学生的“违约失信”行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口的过快增长。“特殊的人口背景,建国后不加控制的人口政策形成了持续的劳动力人口高峰期,造成了我国持续巨大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其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1952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6710万人,占总人口数46. 5%,到199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69732万人,占总人数的61%,年平均增长率为2. 56%,大大超过总人口自然增长率1. 8%的水平。事实上,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源年均递增约1000万人。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造成我国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压力增大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

2.就业增长弹性降低。就业增长弹性,是指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长的弹性。在同样经济增长速度下,就业增长弹性越大,所能带来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反之,则越少。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1981年,就业增长弹性大约为0. 44,即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就业增长0. 44个百分点,相当于约180万个就业岗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业增长弹性平均降到0. 32,到90年代,进一步降低到0. 11,最低点为1998年的0. 77。就业增长弹性降低的原因,一方面与国有企业冗员太多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一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选择的技术路线有关。在经济发展的技术路线选择问题上,如何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为了提高竞争力,有些行业可以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但是,有很多行业在既可以选择资金技术密集型又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条件下,却不顾中国劳动力多的国情,,盲目选择资金技术密集型,这是造成就业增长弹性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和高等学校关心的重要问题。高等学校由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形成了高等教育运行的一个循环。传统的高等教育活动基本上是由“计划”决定的,招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培养,最后怎么就业,高等学校都是不需要多过问的,高等学校也不必担心毕业生就业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完全是由社会用人部门提出、各级计划管理部门汇总逐级上报,最后形成了统一的人才需求计划并形成一整套的人力配置计划以后进行分配的。对于毕业生的去向也是国家的计划管理部门具有绝对权威性,高等学校充其量只有推荐权或建议权,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去处是没有发言权的。不难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统包统分制度已经存在许多问题,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取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了激烈的碰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专门人才的配置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市场调节的范围,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也越来越走向了市场。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对于正在逐渐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使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人才受到社会的欢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现实的问题却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状况严重脱节。这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机制发育还不太完善,所以反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市场信号还往往有“失灵”的表现。高等教育的改革在纳入市场来进行调节毕业生的去向时还仅仅处于尝试阶段,换言之,它比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滞后得多。

4.就业指导体系不够系统、完善。高等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法的明文规定。但是,对如何贯彻,缺乏具体的、明确的、量化的规定。在许多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视招生工作不重视就业工作的倾向,没有把就业工作的好坏摆到关系到学校声誉和高等学校的生存、发展的重要地位上。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需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职能、充实人员队伍、提供必要的开展工作的设备、场地条件等问题。高等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向面临毕业的学生单纯传授应聘技巧的“包装工程”的倾向,普遍不适应为大学生开展和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要求,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中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知识,与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要求距离甚远。在建设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大量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就业指导体系不够系统、完善,使就业指导工作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既无力推荐毕业生就业,又无力举办校内的毕业生招聘会,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5.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不少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而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是考虑“我能做什么”,而是考虑“我想要做什么”。选择工作的标准是: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对于县城以下地区、偏远地区、收入较低的单位,根本不予考虑。在这种就业观念指导下,那些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的招聘现场,人满为患;而县城以下、偏远地区、收入较低单位的招聘现场,却是无人问津。现在的所谓“就业难”,实际是在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岗位就业难;而在县城以下、偏远地区、收入较低单位,却非常需要大学生,而这些岗位却很少有大学生去应聘。

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系统工程,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将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利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07).

[2]牟阳春.独立学院—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历史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4,(04).

[3]张保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质量,严格管理,努力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5,(05).

[4]吴金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02).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普通高校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