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的演变与发展

2008-03-21 06:55朱福军张予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2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教材建设课程目标

朱福军 张予南

摘要: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材为研究内容,以文献研究方法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访谈、问卷调查、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材的历史演变历程,并对各版本体操教材的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操教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材建设;体育教育;体操;普修;历史演变;发展趋势;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37-05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直接反映课程内容,又反映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活动方式,其设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质量,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笔者提出这一课题,以期探讨教材的历史演变,总结各时期教材建设的经验,发现教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可为我们今后的体操教材比较研究和教材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具体、翔实例子,为课程理论的建设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普修)教材。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研读有关我国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时期和版本的体操教材、教育史、体育史、学校体育学及体育教材改革与发展等有关书籍20余本、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政策法规文件10余部。

1.2.2案例分析法本课题以全国体育学院通用体操普修教材4个版本(1961版、1979版、1985版、1989版)和高等学校教材4个版本(1987版、1995版、2000版、2005版)为案例进行剖析。

1.2.3比较分析法纵向上对我国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时期的体操教材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各时期教材的不同特点;横向上对同时期体育院校类和高教系统类编写的教材作适当比较,继而探讨体操教材编写的特点与经验。

1.2.4专家访问法论文的选题、研究设计、研究实施过程中对体操专家、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进行访问,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操普修教材建设的历史演变为了准确把握新中国体操教材发展的历史分期,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经专家问卷调查检验,将新中国体操教材发展的历史演变分为六个时期(表1)。

2.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典型教材的分析与比较

2.2.1各典型教材的基本概况与特点建国以来,共出版了8个版本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材(表2,表3)。

2.2.2教材的章节构成及比例8个版本共出现35个章名,最多为21章,最少为10章,章节构成及比例见表4。

2.2.3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演进

2.2.3.1体操概念的演进从不同版本(1961和1989年版未作阐述)对体操概念的阐述,都能较好的抓住体操的内涵与外延,只是随着体操运动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表述上更趋准确、完整和科学。

2.2.3.2对体操内容与分类的演进各个版本的体操内容的核心部分比较一致,只是随着体操运动的发展,派生出了新的内容,如1979年版新增了团体操;1989年版新增了健美体操;2000年版新增了蹦床运动。而有的内容则因自身发展而逐渐开始脱离体操的范畴,如2000年和2005年版教材舍弃了团体操。在体操分类方面,基本上都按照体操的目的和任务来分。但因没有把体操种类与体操的内容这二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区别开,加之分类的根据不同一,造成体操分类的标准混乱[1]。当前我国学者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将体操按目的和任务分为基本体操和竞技性体操二类。前者是以增进健康为主,后者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包括竞技体操、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技巧运动、蹦床运动;另一种也根据目的和任务分为基本体操、竞技性体操和表演性体操三类。前两类与第一种相同,只是把团体操和舞台体操等归为表演性体操类。

2.2.3.3对体操任务与特点的演进由各个版本对体操任务与特点的阐述可见,随着时代发展,对体操的功能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和全面。体操任务由笼统的思想教育和技术传授的目标任务逐渐趋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特点的任务进一步明确,具有较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3.4体操术语的演进 从各个版本对体操术语的陈列可见,数量不断增加,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表述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日趋合理。1995年版之前的术语虽然单独列章阐述,但并不全面,有部分术语分散在其它章节中,如队列队形术语、徒手体操术语等。从1995年版开始,将所有术语归在一章中阐述,这种分类和布局显得更为科学合理。1995年版之后术语数量有逐渐精简的趋势,这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新的定位以及课时的大量减少有直接关系。

2.2.3.5对体操保护与帮助内容的演进各版本此章内容的变化不大,除1961年版的章名为“体操创伤的预防”,内容也较单一。其余版本均围绕保护与帮助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当时体操运动技术发展水平和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及训练器械的改进和发明等进行论述。

2.2.3.6基本体操内容的演进各版本对基本体操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成若干章分别论述,如1961、1985、1987和2005年版。另一种则单列一章论述,如1979、1989、1995和2000年版。从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方面,2000年版和2005年版较为突出,除理论阐述外,两本教材均附上了大量的创作实例,并配有动作图解,较之前以理论论述为主的版本有了新的突破,更有利于体操课程目标的实现。

2.2.3.7队列队形练习内容的演进由于队列队形内容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各个版本的变化并不大。内容基本涉及动作要领以及教法提示,数量少部分有所增减。

2.2.3.8体操教学内容的演进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体育师资,因此,体操教学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各版本对此精心设计,甚至不惜篇幅。有的分成数章进行论述,如1961年版有三个章节涉及教学内容,1985年版有两个章节,而1989年版多达五个章节。其它版本虽然没有过多的章节论述,但内容均涵盖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1985年版首次新增了“体操教学工作的计划与考核”,使得体操教学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操作性。1989年版首次新增了“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分析”,说明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更强。同时,不同时期的版本均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更新了相应的内容。

2.2.3.9体操训练内容的演进因1987年版之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普修教材和专修教材都未分开,加之受前苏联教材体系的影响,教材求大求全,因而之前的教材对体操训练内容十分重视,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论述。直到1989年版之后,体操专修和普修教材分离,体操训练内容开始退出普修教材。1989、1995、2000和2005年版均未涉及训练的内容。

2.2.3.10体操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内容的演进 体操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内容体系变化不大,基本包括竞赛组织与裁判法两方面,各版本随着体操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规则的演变而有所更新。为了更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针对基层体操竞赛的实际,1987年版教材开始新增“基本体操竞赛的组织与裁判”。

2.2.3.11体操科学研究的方法内容的演进由于我国体操研究的起步较晚,加上认识有一过程,直到1979年版的教材才首次将体操科学研究的方法写入教材。当然,体操普修课难以完成体操科学研究的方法的任务,因此从体操普修与专修教材分离后的1989年版教材开始没有涉及此内容。

2.2.3.12团体操内容的演进团体操从产生到现在一直被列为体操运动中的一类,一些体操专家、学者对团体操进行过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从体操专业人员中培养出一些团体操专家。应该说,团体操的蓬勃发展,体操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2000年版以前的教材均写有团体操的内容。但是,团体操的发展十分迅速,现在的大型团体操表演,从其组织、创编、内容、艺术装饰、训练等各个方面,是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大型文化艺术表演,远远超出体操运动范畴。在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中,无论普修课还是选修课,绝大多数学校已经不再讲授团体操这一章。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体操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进一步明确在理论与实践的讲授内容里都不包括团体操。因此2000年版教材开始已不涉及团体操内容。

2.2.3.13体操场馆与器材设备内容的演进体操场馆与器材设备内容除了1989年版教材未写入外,其余版本均有涉及。其中1961、1979、1985、1987年四个版本是单独安排一章进行论述,后来的1995、2000、2005年三个版本则以附录的形式列出。

2.2.3.14体操动作技术分析内容的演进体操动作技术分析内容在1961、1979、1985年三个版本中是分布在各技术项目当中去展开,而1987、1989、1995、2000年四个版本则将其单独列为一章进行论述。由于体操普修课时的进一步减少,且其它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操内容的出现,2005年版教材未将体操动作技术分析内容列入教材。

2.2.3.15体操与健身内容的演进为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操教材的内容设置就必须以适应性、健身性、终身性、基础性等为依托,体操课程目标也应新增健身的指导能力。因而2000年版和2005年版教材新增了体操与健身内容。

2.2.3.16章节习题练习内容的演进教材编写有习题练习的仅有1995、2000、2005 三个版本。1995和2000年版本题型均为“复习思考题”一种类型,题目的特点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以简答和问答为主,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2005年版的题型则为“复习题”、“思考题”和“作业题”三种类型,题目的特点是以简答和问答为主,增加了一些实践操作与探究类题目,开放性答案较多,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倡的“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相符合。

2.2.3.17体操各项目技术动作内容的演进从各版本教材的技术动作数量统计结果来看,从1979年版教材开始呈逐渐递减的轨迹。从动作技术的难度来看也存在逐渐递减的现象。尤其是1989年版普修教材独立后,几乎就不再涉及(1995年版少有涉及)高低杠、吊环、鞍马这三个项目的技术动作,平衡木在2000、2005年版教材中也未被列入。说明以技术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为全面发展观和健康第一观。

2.3体操教材发展趋势的展望

2.3.1教材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趋向同步当课程改革初见端倪之时,教材必须配套进行。这主要表现在:1) 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适应多样化教学的需要,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认真组织教材的内容,正确把握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实现教材内容和体系的创新;2) 随着体操课程的精简、合并,教材也必须作整合化"手术";3) 随着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教材也朝着启发学生智能、开发学生潜能的结构与表述方式上更新;4) 随着复合型人才培养所设置的复合型课程,教材也应朝着培养学生复合能力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进一步提高,体操普修教材在内容选编、设计理念、使用价值等方面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3.2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加强我们现在的体操普修教材很大程度是在陈述知识内容,总体说来所提供的教学方法也以讲授法为主。可见我国体操普修教材的工具功能还较弱,加强教材的工具功能是我国体操教材的发展趋向之一。体操普修教材的工具功能主体现在教材对知识原理的科学阐释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标准与经典,能够起指导实践并举一反三、一本万能的作用。这既适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也适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际需要。尤其是与学生就业与今后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各种教学文件的制作方法与案例、各类基本体操的创编原理与案例、体操场地与器械的式样和规格、基本体操的竞赛组织与裁判、体操健身方案原理与案例、体操技术等级规定动作(最新)等。

2.3.3教材配套体系发展的多样化目前围绕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出版了若干类体操辅助教材,如《基本体操》、《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奥林匹克体操》、《团体操》等等,是对通用教材的有益补充,较好的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相比较而言,与教科书相配套的视听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则几乎为零。体育学科相对来讲更需要直观的视听教材和电子教材,它不仅弥补教师示范的有限性,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动作,任意地控制动作完成的时间,定格动作于某一时段,便于分析技术,使学生准确理解动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示范无法达到的效果。此外,在基本体操的创编、配乐、示范;在竞赛规则讲解、演示;保护与帮助的手法;体操器械的安装与使用等方面用途极广。故建立多种教材的配套体系将更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也是体操教材的发展方向。

2.3.4教材开发走向多样化、校本化、综合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趋于多样化,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必将随之作出相应调整。作为教学内容改革成果重要体现形式的教材,其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将更突出,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高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和多层次人才的培养要求。

2.3.5引进、翻译国外先进教材为参考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高校教材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可以引进和翻译外国优秀体操教材,了解国外体育教育特点,给师生更大的收益。特别是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原版教材相关的教学内容、专业词汇,效果更佳。其次还可同步出版中文本和外文本教材,一边直接采用原版教材教学,一边以中文版教材作为教学辅导读物,这样,既可在课程内容上取得与国际接轨的最新知识,又使学生在外语听说读写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可结合中国国情给学生更切实的感受并帮助我们克服前苏联教材体系缺陷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建国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材建设经历了引用前苏联教材时期(1949-1960年)、自编教材出版时期(1961-1965年)、教材建设停止时期(1966-1976年)、教材建设恢复时期(1977-1984年)、教材建设发展时期(1985-1998年)、进入素质教育时期(1999至今);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教材并已形成“体育院校”和“高等学校”版两种体系;逐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材领导和出版、发行体系并基本形成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教材编者队伍。

2) 不同时期的体操教材均较好的反映了当时体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及其逻辑关系,适合所在时期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体操课程的需要;较好的体现了我国体操理论研究、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高等教育的特点;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体操课程的要求,也反映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些教材或多或少仍存在偏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系统性、严谨性,其理论内容较深,趣味性不强,知识点和技术动作繁多,人文性不够等不足。目前所用教材形式单一,未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发音像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等等。

3) 体操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为:教材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趋向同步;教材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加强;教材配套体系发展的多样化趋势;教材开发走向多样化、校本化、综合化;引进、翻译国外先进教材为参考。

3.2建议

1) 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与脉搏,及时、适时的更新教材。通过跟踪调查建立信息反馈系统来掌握师生对教材的反馈情况。

2) 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知识原理的科学阐释和努力做到案例设计与选择的标准与经典。同时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尽快建立多种教材的配套体系,积极出版和开发各种辅助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

4) 在现有“体院”、“高师”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要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与课程的成果来充实、完善体操教材体系和内容。

5) 积极引进、翻译国外先进教材,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并开阔视野,以适应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许博.关于高等体育院校球类运动项目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1,3.

[4] 王华倬.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4.

[5] 荆光辉,孙定福,郑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题材教材内容变更与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3):28-30.

[6] 吴维铭,肖光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与优化的确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34-37.

[7] 吴维铭,等.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体操〉教材整体框架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6):811-812.

[8] 吕万刚,韦广忠,胡建国.试论体育院系体操教材设计与编写的原则和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9,(4):117-120.

[9 吕万刚,胡建国,韦广忠.体育院系体操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建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4):83-86.

[10] 陈显松.体操必修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4):109-112.

[11] 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 (3):51-57.

[12] 戈炳珠,郭更新.前苏联体院体操教材的分析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1):5-11.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教材建设课程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