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祖生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很多同学觉得赏无从赏,往往是因为不理解诗。理解是鉴赏的前提,而理解一首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观诗题,观作者,观注释,观体裁,观内容。
【关键词】诗歌鉴赏;诗题;作者;注释;体裁;内容
一、观诗题
诗的题目,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可以给我们提供理解一首诗的重要信息。如《移家别湖上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看题目,就能知道这些诗是写别情的诗。而有些诗,如果不看题目,也许你就读不懂。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应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可是,如果不看题目《观书有感》,你能确定这就是写读书的感受吗?再比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朱庆馀在临近考试前写下的一首呈给张水部(即张籍)看并希望他给与推荐的诗。按照唐朝科举考试制度,应试者可以将自己的诗文呈送给政界要人或文坛名宿,请他们向主考官推荐,名为“行卷”。张籍时任水部郎中,又是一位诗坛名人,朱庆馀就给他写了这首诗。诗题也叫《闺意献张水部》,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出了自己在考试前期焦急不安的心情。光看内容,还以为是一首闺阁诗,怎么能想到是一首试帖诗呢?只有看到题目中的“近试”,才会将这首诗与科举考试联系起来,也才可能真正理解这首诗。
二、观作者
诗的表情达意是含蓄的,尤其是一些咏物诗,如果不和作者及背景联系起来,我们也许就很难知道这首诗的真正含意。比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这首诗写了春天南园中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借这个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少、才华横溢、奋发有为之时,犹如“小白长红越女腮”的繁花,本可大放光华,然而因“避父讳”(其父名李晋肃,因“晋”和“进”同音,要避父讳而未得应考“进士”,只任过奉礼郎那样的小官,一生不得志)却不能为朝廷所用,也如这繁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只好“嫁与春风”随时光而去了。其诗感花伤己,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但是,如果同学们不了解李贺其人其才,特别是他的“避父讳”而不见用的遭遇,恐怕难以理解这首诗吧。
三、观注释
在古诗鉴赏中,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出题人会给出一些注释,而这些注释对理解诗歌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不可不看。比如:
(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却收复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结尾两句则集中反映了作者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端悲愤之情。题目后面注出戴复古是南宋后期诗人,应当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一提南宋,我们就能想到那段山河破碎的历史,也才能想到千万宋代文人用诗章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想到岳飞,想到陆游……也才能够真正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感情。可是,如果我们不理睬这个注释,而我们对这个作者又不熟悉,那恐怕就很难快速理解这首诗了。
四、观体裁
看清楚该诗是属什么体裁的诗,可以让我们少点干扰,少走弯路,直奔主题:理解这首诗的情感。
我们知道,律诗和绝句是近几年常考的诗体。而律诗常常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尤其是在最后两句要显示自己的真实情感。而绝句则常常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如果考的是词,一般来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明白了这些,我们看看这首诗的后两联或后两句,不就能快速了解诗歌要表达的感情了吗?比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
江清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要是只看前两句,还以为是写喜悦之情呢。可是诗人要表达的真正情感,却是在后两句,“何日是归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首诗写思乡之情。如果我们一看这首诗的体裁是绝句,就直接看后两句,就立即知道了这首诗的情感了,也就不会因受前两句的影响而误解了诗人的感情了,也就会最终明白前两句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悲情了。这样也就达到了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本诗的目的。
五、观内容
上面所说四“观”,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准确理解,还必须看这首诗的内容。一首诗里写到的内容可能很多,关注哪些内容能使我们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这首诗呢?应当是: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表色彩的词,有着固定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比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写作者长夜不眠,望月思归,身陷长安思念犹在鄜州的妻子儿女。怎么样能快速抓住本诗的情感呢?
先找表示情感的词:独、怜、忆。间接表达情感的:泪痕。如此,悲愁之情已现。
再看表示色彩的词:冷月、湿雾、青辉、玉臂,一色的冷色调,给人以孤寂凄清之感。
还要特别注意有着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月。月在古诗中常用来表相思,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在这首诗里,诗人也写到月,此处也当写相思之情。
古代诗人常用一些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如雁、柳、月、菊、梅、莲、梧桐、杜鹃等等。了解它们每个意象的特定内涵,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以上用“五观”看诗歌,犹如根据“五官”给一个人相面,虽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一首诗,但能很快对一首诗有个大致的印象。如果学会了“五观”相诗,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理解一首诗了。而当我们理解了一首诗之后,再来鉴赏这首诗的语言、形象、艺术手法时,也就会觉得找到了方向,找准了位置,就不会觉得无的放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