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在网上意外发现了《红楼梦》1986年版电视剧中唱曲《枉凝眉》的古筝曲谱,打印出来试着弹,却总是弹得出调,弹不出其中的意境,终究无法深切地体会其中的愁苦和感叹。
在书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那昭示着十二钗命运的文字,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臆想。秦可卿的死、湘云的结局、李纨的结局……每次看完《红楼梦》,总会从心底希望后四十回的原稿仍在,只是我们还不曾发现。曾有人在论坛上声称“全书一百二十回全由曹雪芹著”。我不禁好笑:后四十回读起来如同嚼蜡一般,诗词基本上没有,就是有,也明显逊于前八十回的诗词。比如第八十七回中,妙玉与宝玉听见黛玉弹琴自唱的那段根本无法与《葬花吟》《桃花行》相比,总觉得酸溜溜的,没有林妹妹的灵气、飘逸。而且十二钗的命运多处与第五回中暗示的语句有出入,曹雪芹就算为了逃避文字狱而迫不得已修改后文,也不至于如此草草了事,留下多处瑕疵。根据《脂砚斋批语》,前八十回中的某些细节或小人物在后文一一交待了结果,比如第八回中因“枫露茶事件”被撵的茜雪,在目前的《红楼梦》竟然没有下文,这与脂砚斋的批语不符。最大的出入是全文的结尾,结束草率不说,更说贾府重新子孙昌盛,家道兴旺,这也与第一回中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的解注不符。
潇湘妃子
我对《红楼梦》中的人物,爱极了潇湘妃子,尽管她爱哭,爱使小性子,但比起宝钗的世故圆滑、藏愚守拙,也独能显出黛玉的真诚和深情,黛玉的身世使人怜惜,对宝玉的情深意重也令人感叹。书中形容她的容貌,不曾从正面描写长得如何,只描述了她的气质非凡。不似说宝钗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有俗粉庸脂之嫌疑。因此见第八十九回中写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顿时觉得林妹妹宛若仙子般的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赤金匾簪”,将林妹妹也归为俗粉庸脂之流了,不禁从心底有些反感这段穿着的描写。后来读张爱玲的《红楼梦魇》,见其中提到这段且表示“非常刺目和不满。”我不由得略有点沾沾自喜,居然和一代才女想到一起去了!
黛玉与紫鹃的关系好得简直不像小姐和丫头,这也从侧面告诉读者,大观园中的上上下下都称赞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事实上黛玉亦是,只是她们只看到黛玉的表面现象,没认识到她的内在是如何的。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里,紫鹃并不是黛玉从家里带来的丫环,但是和黛玉情同手足。她看出宝黛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又体恤黛玉父母双亡,生怕白白耽误了一段好姻缘,极力想促成二人。于是又有了第五十七回中紫鹃夜劝黛玉的话和紫鹃把薛姨妈的玩笑当真,要薛姨妈给黛玉宝玉做媒的情节。若黛玉与紫鹃规规矩矩的,小姐是小姐,丫环是丫环,紫鹃就不会这么“多事”了:哪里来这么一个大胆的丫环,管起小姐的事了?而这种情同手足却没有体现在宝钗与莺儿之间。又有第四十八回里,香菱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想向小姐们学作诗。宝钗却说她“得陇望蜀”。而黛玉给她细细讲说,还借她看王维的诗集。后来香菱写诗弄得茶饭不思,宝钗泼冷水说她呆头呆脑的,又被黛玉引得作诗,越发成了呆子。可见宝钗的眼里香菱根本不配学作诗。香菱是薛蟠的妾,与宝钗相处的时间自然多过和黛玉相处的日子。而细心教她作诗的却是黛玉。亦说明宝钗为人其实是不如黛玉的。那么多的人说黛玉为人刻薄,比不上宝钗。黛玉的确有不及宝钗的地方。宝钗的世故,她没有;宝钗的识大体,她没有。她唯有以真心待人,第四十二回里,宝钗一番貌似真情实意的话语,根除了黛玉的多疑。直到黛玉含恨而亡,都不曾再疑过宝钗。可见黛玉的单纯、真诚。而宝钗却真正是负了黛玉的情义。黛玉生时,燕窝、冰糖送了不少。黛玉死后,更应该从心里真的伤心,然第九十八回,却仅有不足十个字:“宝钗闻后,也哭了一场。”可怜黛玉的真心相待,被她视为亲姐姐的宝钗在她死后仅仅哭了一场,还如同事不关己一般地告诉宝玉“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
晴雯与袭人
素来都有“晴似黛影,袭似钗影”的说法,细看之下,也的确如此。“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和黛玉一样“风流灵巧”。第七十四回,曹雪芹借王夫人之口暗示了晴雯的相貌:“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说明晴雯的相貌出众,又与黛玉一样,是宝玉心里的第一等人物。而后第七十八回中宝玉杜撰的《芙蓉诔》,多年来一直被认为“观此知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众所周知,第六十三回众人在怡红院夜占花名,林妹妹所掷的正是芙蓉:“风露清愁。”《芙蓉诔》正是道出了黛玉的结局如晴雯一般凄凉。晴雯太过灵巧而招人怨,太过妩媚而招人疑。清清白白在宝玉身边做事,也想过可能会升做姨娘,却没有袭人那般好胜之心,吐了口血,就心凉半截,“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争荣夸耀之心”当然是说日后可以升做宝玉的妾。晴雯是明着吃醋;袭人却是背后与王夫人推心置腹地密谈,直让王夫人连呼“我的儿……”。而表面上袭人却温和谦虚,俨然是个安分守己的女儿家。袭人比晴雯聪明,晴雯比袭人憨厚。也由此可见人不可貌相了。
说“袭似钗影”,鄙人欲举四肢赞成,张爱玲《红楼梦魇》评宝钗扑蝶那段是用以对黛玉葬花,保持钗黛间的均衡。其实这个美妙的画面,也可以告诉人们宝钗的另一面,奸邪。她扑蝶到滴翠亭,听得小红和小丫头坠儿的对话。小红怕有人偷听要推开窗子,宝钗竟在一瞬间想出一计,假称看见黛玉在亭外弄水才过来的,实在有嫁祸黛玉的嫌疑。可能太过反感宝钗的世故和不真诚的圆滑,每每看到这段,都想把宝钗从书里拎出来打一顿。既互称姐妹,怎可如此损人利己?袭人几次告与王夫人,要宝玉仍在园子外住,为的是以防有人引诱宝玉,败坏了名声。此话不错,但她不是打自己的耳光吗?怡红院里的丫头,唯有袭人和宝玉“作怪”过(引用袭人之语),她这话说给王夫人听,祸害了晴雯,只因晴雯生得最好。见过很多评论此节的,都痛骂袭人不惜牺牲从小就在一起的好姐妹来成就自己的姨娘“宝座”。也算宝玉、黛玉命中该有此劫,宝玉的第一次“表白”没让黛玉听见,却让袭人碰个正着。第三十二回里,宝玉那一番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惊骇世俗的表白,着实让人佩服他的勇气。袭人听了这些话,明知是说于黛玉的。她心里想着“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我不禁好笑:她这么做也太僭越职权了,不过是宝玉的贴身丫环,这事她理应当也管不了。把自己看成宝玉的妾?就算是妾,也没这个权力吧?还有一处,第八十二回,袭人想着日后自己是宝玉的偏房,若正室是个厉害的,自己便是尤二姐、香菱的后身。又觉得上头定的肯定是黛玉,竟去黛玉处探虚实,我又觉得惊奇:既知自己日后是偏房,怕以后受欺负,为自己担心也是能理解的,但竟然跑去探虚实,太高估自己了。晴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袭人岂不是“心比天高,自认高贵”?袭人的很多行为,与宝钗如出一辙,无论是目的、手段都具有相似性。
其实《红楼梦》中曹雪芹对每个女子都注入了自己的疼爱,每个有每个的特点,我带着感情和主观态度去阅读多次,才会有不同的感受,或爱或憎。她们是活在书里的人物,多数的结局是凄惨的,记入十二钗的正册、副册……都是不幸的女子,大观园不是伊甸园,她们不可能永远活得那么无忧无虑,生活的烦恼会教给她们应对的办法。于是,大观园不再快乐如初,因为,她们长大了。
教师点评
胡洁琼同学的这篇文章是她的有关《红楼梦》读书笔记的一部分,整体看来,文章条理清楚,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极有见地,可见她本人对这部巨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本文文笔老道,用词规范,文章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的确是一篇很不错的文艺随笔。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