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

2008-03-06 07:57樊丽慧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创设

樊丽慧 等

北京市从2007年秋季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方面面的人士对此都十分关注。一学期过去了,与课改前相比,教师的课堂教学究竟有哪些新的变化?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躬行者,一线教师感受颇多——

课程改革不温不火

◆樊丽慧

有关新课改,各省市有不同的流行说法:广东——红红火火;海南——隔岸观火;山东——后院起火;宁夏——黑灯瞎火。北京呢,我总觉着有点儿“不温不火”。

1.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不是北京的教师守旧,实在是心怀课改,但又不得不眼盯高考。为前途、命运、切身利益计,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一切向分数看的功利主义,本就无可厚非。只要“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还在,它指哪儿打哪儿的指挥棒作用就仍将存在。

到目前为止,针对课改后高考如何考的政策并未出台,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一线教师难免心存疑虑。为稳妥起见,绝大多数教师虽搭上了课改的班车,却还只能唯目前现行的高考马首是瞻。所以,新课改在众多校园,只能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另外,刚上高中的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总会有一些不适应,有磨合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课改后,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家长都会习惯性地联想、归咎于新课改,认为“都是课改惹的祸”。作为班主任,我就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

2.却是旧时相识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北京之所以还比较平静,是因为它仍处在必修模块阶段,而新课改的新特色却主要集中在选修阶段。选修课教什么?怎么教?的确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问题。而眼下必修模块阶段的“新理念”对教师们以往的教学来讲,并非是对以往中学教学的全盘否定。

新课程强调的“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不过是我们传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理念的重新亮相。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亦是我们多年来教书、育人观的另一种提法。“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每一个师范生自他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就早已将“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奉为圭臬。许多学校的“德育进课堂”也已进行了多年。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以“讲”为主、单一练习的教学方式。其实,走进课堂看看,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早就抛弃了一讲到底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早已将从前的课堂上唱独角戏改换成了生动活泼的众生戏。不是教师对新课改冷眼旁观,不积极投身,“新”不起来,而是在某些方面,我们早已大踏步地投身其中了。

3.看上去很美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多重对话式教学方式,的确看上去很美,可它的实施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实际,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一方面,各学科的模块教学任务量增大,为完成教学进度,甚至还出现了某些学科严重挤占学生课外时间的现象。如若机械地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上自主探究,恐怕很多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另一方面,有些必要的知识,特别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的知识,当讲则应理直气壮地讲,万不可不管什么问题都盲目地让学生去探究,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的知识根基却没有打好,那绝对是我们教师的失职。

自主、合作、探究对普通学校来说还只能是“美丽的神话”。让普通校那些刚刚经过中考应试“熏陶”、缺乏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的孩子们自主探究,多数情况下不过是提供了聊天神侃的正当理由。另外,由于普通校学生知识底子薄,即使确在探究,也不过停留在浅层,很难收到实际效果。再者,并不是什么问题都有自主探究的价值。

虽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多重对话式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理想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它需要假以时日地训练、培养,而不可能一声令下就蔚然成风。因此,真想对新课改说句:“请给我们(教师和学生)多一点点时间。”我们愿意为达到这种理想境界而不懈努力,毕竟,新课程改革绝不是让我们轰轰烈烈地做表面文章,新与不新,变与不变,一切要从我们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的变化

◆李玉华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上。就语文课程而言,从教学目标看,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总目标确定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是单一地以落实某个知识点为目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知识,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在知识的积累、整合中提升审美境界,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提高探究能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方式上,变以往以教师“讲”为主、单一练习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多重对话教学模式。

有人说中国的大学生,能迅速地解答别人给出的问题,自己却提不出问题。问题就在于中国的大学生一直被以往的高考牵着鼻子走,几乎都在做别人给出的问题。而20岁之前正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中国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等着别人出题自己解,很少自主探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扼杀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我们以往的教师用预设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模式看上去有问有答,像是在探究。实际上这一切问题都是老师预设的,学生的解答是被动的,不是自主的,而且一堂课把解答完教师预设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所谓的探究只是停留在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这也就是我们的学生不能提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新课标提倡的自主、探究,不是让学生停留在解答问题的层面上,而是让教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整理、体验并尝试着自己寻找解决的途径。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是指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一味听从老师和权威(教参)。新课标强调个性化阅读,而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基本途径就是自主、探究性阅读,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通过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感受)、思考、感悟来实现的,感受、探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深浅、宽窄不同,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采取的行动也会不同。从这一点来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开拓人生的路。所以,阅读鉴赏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停留在以往介绍作者、分析写作背景、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上,而应当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多角度地反复阅读、感受、品味、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新的体验和领悟。尤其是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能像以往那样只重视古汉语知识,忽视传统文化,而应适当淡化古汉语知识,与传统文化统一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眼光去感受、思考、认识作品,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将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相结合,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意识,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依托新课标创设课堂新情境

◆殷海云

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好新课程。要做到此,我认为除了要备好课以外,还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基于此,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已有条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创设教学情境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学习者所能接受的教学情境也不同。新课标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生动的讲述法,有有序的讨论法,有犀利的质疑问难法,还有有效的联系实际法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授语文必修二演讲单元时,我运用演示法来创设情境,根据学生新近的生活热点,让他们设计自己的演讲内容,在同学、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演说,因为演讲内容关乎他们的生活实际,又有同学、老师的参与评价,所以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认真设计,激情展示。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演讲词的特点,而且提高了演讲的能力。

第三,创设教学情境需要面对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所有学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就要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其中充当一个角色。

第四,创设教学情境要学会利用网络优势

新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组建了许多与课程有关的网站,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另外,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更是提供了大量课本篇幅所无法纳入的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应该考虑为学生创设网络学习情境,为学科知识能力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总之,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科知识服务,为学科技能服务。□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艺术执教与科学导学

◆李慧琴

总以为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使之随着教师的引导,营养自己,提高自己。而且有经验的教师总能确切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明确恰当的问题,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向预定的目标。

可回头反思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所有的问题似乎都是教师提出的。学生看似是在课堂上经过思考得出结论,实际上是一步步被诱导到教师的思路中,全班几十人统一成教师的思想,却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思考。

如何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新人”,实现新课程目标呢?关键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仅要重视“教”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的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去学。

在预习中,教师要少提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即使需要老师提出问题,问题也应少一些引导性、方向性,多给学生一点展示个性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守财奴》时,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探讨,这些问题大部分是老师阅读感受的一种转变。但教师如果换种思维来教学,从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退出来,让他们自己与作者交流,就会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点儿也不比我们预设的效果差。如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认为精彩的章节,并点评其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把握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体会到了巴尔扎克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因为每个学生的欣赏点不一样,一些过去不为老师注意的精妙之处都能被学生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阅读后的心灵感受。由此,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教育都可以在与课文的对话、与同龄人的思想碰撞中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被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思路牵制,而要更多地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解学习材料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应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更敏捷的思维,把握课堂上出现的亮点;需要教师有更人文的情怀,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思路。由此可见,教师不仅仅要追求“教”的艺术性,更要追求“学”的科学性!□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英中学)

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

◆王 莹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那么与传统的教学习惯相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紧扣高中教学大纲、高中教材传授知识,将其应知、应会、应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技巧、方法传授给学生。多年的教学积累充实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经历和教学经验,但从实际的教育效果来看,教师正慢慢变成书本或教辅资料的知识处理器和转换器,人文精神、文化素养、新领域的新知识和技能等常被抛在一边。新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变革,要求教师们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既做老师,又做学生。比如,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内容很多是大学教授编写的,有的很专业,有的很广博,语文教师主动地补课充电,都很难领会。所以说,新课标下,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学习。学习相关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会“看”他人的教学实践,学会“听”别人的教育心声,学会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还要求教师要学会取舍和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大的学科观,有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全局观,全面考虑教育教学,内容上要重点突出,注意连续贯通,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关注学法,关照学生,整合、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资源,真正体现课程和课堂的价值与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当然也指导学生,但主要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新课标下的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探究研讨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研究探讨恰到好处的指导和点拨。再者,要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程,甚至指导学生选择将来的发展方向。这不但要求指导者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清醒睿智的洞察力、严谨缜密的思考力、切中肯綮的表达能力,甚至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新形势下,教师还应提高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分析评价能力,包括对他人及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分析评价能力。对他人及自己的教育教学给以恰当的分析评价,会使教师个人尤其是年轻教师更好地吸纳有益于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元素;对学生的分析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评价的表现形式多样,但不管怎样都要做到科学、准确;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帮助个体或者群体提升能力,提高学业水平,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我们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时间尚短,质疑和研究探讨者大有人在,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教育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所有教师必须把握机会,勇于实践探究,勇于创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成长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特约编辑 莲 子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方式创设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