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字形题答题指导与训练

2008-03-06 05:18柴晓山贾连红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11期
关键词:别字同音字双关

柴晓山 贾连红

中考题在“字形”考查方面多涉及同音字、形似字、近义字的辨析。另外,准确工整的书写要求,也在很多省市的中考试题里面屡次出现。

对于字形,中考主要考查辨析、改正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音相同”,二是“形相似”。所谓“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即本无其字,但书写时随意增减笔画或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导致错字的出现;本有其字,但书写的时候却写成了它的形似字或同音字,导致别字的出现。

【◎解题指导】

1.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岌取汲汲可危泛滥粗制滥造

B.修炼袖手旁观愕然怒不可愕

C.矫健一代天娇腻烦繁花似锦

D.阴晦讳莫如深诓骗恃才放旷

(2008年杭州市中考卷)

【◎解析】

这道试题的题干要求明确具体,只选出没有别字的一项,解答过程中,我们只要找出含有别字的词语,然后利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D。A项中的一“岌”“汲”互换即可,B项中的“愕”改为“遏”,C项中“天娇”的“娇”改为“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虐杀 牟取 毛骨耸然

B.吹嘘 净谧 穷愁潦倒

C.臆测 妖娆 迫不及待

D.御聘 渴慕 颌首低眉

(2008年哈尔滨市中考卷)

【◎解析】

这道试题侧重考查考生识记和运用汉字的能力。本题中的错别字,均是常用字的误写。答题时不仅要注意区别同音字的字形,更要注意根据意义来选择运用汉字。答案选C。A中的“耸”应为“悚”,B中的“净”应为“静”,D中的“颌”应为“颔”。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千姿百态 花枝招展 大庭广众

B.通霄达旦 息息相通 交头结耳

C.粗制烂造 相得益彰 迫不急待

D.古朴美观 焦燥不安 不记其数

(2008年福州市中考卷)

【◎解析】

此题主要检测考生识记成语中的同音字、形似字的能力和根据成语意义判断其内部汉字书写能力,答案为:A。B中的“霄”应为“宵”,“结”应为“接”;C中的“烂”应为“滥”,“急”应为“及”;D中的“燥”应为“躁”,“记”应为“计”。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惆怅 徘徊 苦心孤诣 相辅相承

B.羁绊 祈祷 好逸恶劳 锲而不舍

C.静谧 招睐 登峰造极 冥思苦想

D.暄嚣 害燥 万恶不赦 拈轻怕重

(2008年潍坊市中考卷)

【◎解析】

B[A.相辅相成c.招徕D.喧嚣]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歧视 书籍 踊跃 手屈一指

B.偶像 魁梧 蓬勃 栩栩如生

C.和谐 急躁 抵御 再接再励

D.安详 侧隐 敞开 跋山涉水

(2008年密云县中考卷)

【◎解析】

B[A.手——首C.励——厉D.侧——恻]

6.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旁鹜 趋之若鹜 消逝 销声匿迹

B.慰籍 一片狼藉 符合 随声附和

C.荒僻 惊慌失措 重叠 险象迭生

D.隐蔽 遮天敝日 臂膀 断壁残垣

(2008年奉化市中考卷)

【◎解析】

C[A.“旁鹜”中的“鹜”应为“骛”,B.“慰籍”中的“籍”应为“藉”,D.“遮天敝日”中的“敝”应为“蔽”。]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剽悍 弥漫 憩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摇曳 殉职 孤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讥笑 震摄 许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D.阑珊 累赘 停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8年常德市中考卷)

【◎解析】

以上六道试题的题干均为选择没有错(别)字的项,这道试题却要求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这就启示我们在做这类试题的时候要认真审题。无论哪一种形式的题目,都意在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其答案为:C。“震摄”中的“摄”应改为“慑”。

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瀚无垠 不屑置辩 吹毛求疵 郑重其事

B.曲径通幽 抑扬顿措 不计其数 委曲求全

C.惟妙惟肖 地大物博 络绎不绝 意气风发

D.栩栩如生 得天独厚 怡然自得 苦心孤诣

(2008年河南省中考卷)

【◎解析】

B。“抑扬顿措”中的“措”应为“挫”。

9.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狂澜 弥漫 酣然入梦 迟疑不绝

B.祈祷 烦燥 万籁俱寂 千山万壑

C.箫索 惘然 中流砥柱 一视同仁

D.窥视 琐屑 神色张皇 根深蒂固

(2008年陕西省中考卷)

【◎解析】

D。A项的“迟疑不绝”中的“绝”应为“决”,B项的“烦燥”中的“燥”应为“躁”,C项的“箫索”中的“箫”应为“萧”。

1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 姣洁 冲耳不闻 锲而不舍

B.轻捷 暄闹 因地治宜 吹毛求疵

C.震撼 茏统 蓦然回首 郑重其事

D.摧毁 恭敬 与日俱增 无动于衷

(2008年重庆市中考卷)

【◎解析】

D,A项的“姣洁”中的“姣”应为“皎”,“冲耳不闻”中的“冲”应为“充”,B项的“暄闹”中的“暄”应为“喧”,“因地治宜”中的“治”应为“制”,C项的“茏统”中的“茏”应为“笼”。

【◎强化训练】

一、常规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消声匿迹/义不容辞/不知所措/走头无路

B.盘根错节/故作矜恃/瞠目结舌/缘木求鱼

C.进退维谷/言简意赅/相映成趣/迫不及待

D.挺而走险/揠苗助长/百废待兴/骄横姿肆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含有错别字,请用横线标示出来,并在田字格中订正。

(1)史无前列(2)披星戴月

(3)精神涣发(4)直截了当

(5)再接再励(6)励精图治

(7)一脉相成(8)相辅相成

3.下列街头宣传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夏季服装大促销——满300送100(券)

B.本商场付食品专柜新到一批特色糖果

C.本公司承接管道按装业务

D.前车于后车,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4.下面对同学习作中错别字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创意有如泌人心脾的甘淋,滋润人们的心田;创意有如崔璨夺目的焰火,照亮人们的生活;创意有如稍纵既逝的流星,划破长长的夜空……

A.“泌人心脾”改为“沁人心脾”

B.“甘淋”改为“甘琳”

C.“崔璨”改为“璀璨”

D.“稍纵既逝”改为“稍纵即逝”

5.选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远看,鸟巢和礼花融为一体,在晴好的夜空中格外夺目。

B.无论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仰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都是要以文化为载体的。

C.在困难面前,我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百折不挠、英勇不屈,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

D.经典文化在向我们传达太多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同时,也为我们凝结和辑构了太多太多的精神亮点。

6.用横线标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下面田字格中写出正确的汉字。

经典文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失为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整个民族的思想朝头、精神内曜和智慧源泉,都不失为我们每个人和我们所有时代的意识圭臬、社会灵符和生活范势。

二、创新型

7.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最有灵性和审美价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她看到“马”,好像马在奋蹄疾驰;看到“鸟”,仿佛鸟在引吭高歌……你看到“山”和“川”会有什么感受呢?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汉字中有不少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知、感受和感悟进行全新的理解。请仿照示例,任选两个汉字进行重新创意。

示例:(1)您——我的心上只有你。

(2)捐——每月被扣除的薪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利用谐音双关,在“□”内填写恰切的汉字。

【◎示例】

①趁早下班(斑),请勿逗(痘)留。(谐音双关的化妆品广告词)

②买平安保险,平安之路就在你眼前。(语义双关的平安保险广告词)

(1)新近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广告词:现代汉语,一“□”即通。

(2)某校有男女数学老师相恋多年,其间有第三者插足,几经周折,最后终成眷属。

有同学赠联:

恋爱自由无□□;

人生幸福有□□?

10.拆字对联。

苏东坡的一个门生偶然拆字得到一个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他暗自为这个上联叫妙,但沉思良久,却未得下联,便去请教苏东坡。当时正值暑天,苏东坡不忙应付,却切起西瓜,切好后,指着西瓜道:切瓜分块,横□□竖□□。请在下联的空白处填上恰切的字。

11.破解字谜。

【◎示例】

谜面:少小离家老大回(打一字)

谜底:夭

解读:“少”去掉“小”只剩一撇,再“回来”个“大”字,所以谜底为“夭”。

(1)灯笼壳(打一字)_________________

(2)农历十五(打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趣解汉字。

(1)“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搞装修?

(2)“日”对“曰”说:你要减肥了。

(3)“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脸上那颗痣呢?

(4)“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

(5)“占”对“点”说:_______________

(6)“自”对“目”说: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1.C[A中的“消”应为“销”,“头”应为“投”,B中的“恃”应为“持”,D中“挺”应为“铤”,“姿”应为“恣”。]2.列——例;涣——焕;励——厉;成——承[(1)形似音近致误,(3)形似音同致误,(5)音同义混致误,“再接再厉”中的“厉”,同“砺”,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励”没有此意,(7)音同义混致误,“一脉相承”中的“承”是“继承”的意思,“成”没有此意。]3.A4.B5.B6.朝——潮势——式7.答案不要求绝对一致,大意对即可。看到“山”,仿佛看到那起伏连绵的群峰;看到“川”,仿佛看到水在活泼欢快地流动。8.示例:(1)和——要想和睦首先得人人有饭吃。(2)谐——人人都能畅所欲言。9.(1)典[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2)三角、几何[上下两联中巧妙地加入数学名词(课程名字)“三角”和“几何”,语意双关,堪为诙谐。]10.七刀;八刀11.(1)炮(2)胖、肿12.示例:(5)“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6)“自”对“目”说:你们单位裁员啦?

猜你喜欢
别字同音字双关
耳听为虚 慎辨为实
同音字 我会分
纠错小医生
同音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耳听为虚,细辨为实
双关
一语双关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
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