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亿美元弥补中间件短板 埃里森全方位大战“蓝色巨人”

2008-02-25 00:16丁菲菲
IT时代周刊 2008年4期
关键词:伊坎埃里森中间件

丁菲菲

因为径自抬高收购价,BEA庄思浩一度激怒了埃里森,差点导致收购破局。但鉴于对中间件市场的长远规划,甲骨文最终让了步。

甲骨文出巨资吞下BEA后,2008年的第一起软件业“惊天”收购尘埃落定。

2008年1月16日,甲骨文公司和BEA系统公司在美国联合宣布已经签订了最终协议。甲骨文将以每股19.37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BEA所有的已发行股票,收购总价约为85亿美元,扣除BEA手头1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净价为72亿美元。此时,距甲骨文第一次宣布向BEA提交报价已经过了3个月。

长久以来,在中间件领域,BEA和IBM互为长期对手;在数据库领域,甲骨文和IBM也互为最大竞争对手。而今,当甲骨文和BEA成为一家人后,业界认为最受冲击的必然是“蓝色巨人”。然而,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史蒂夫米尔(Steve Mills)表示,“对IBM而言,(此次合并)却是大好机会。”他指出,由于采用BEA中间件的应用软件商,与甲骨文互为竞争对手,并购将造成应用软件客户的困惑,两家企业的合并,将导致原采用BEA软件的厂商转向采用IBM。

那么,甲骨文董事长拉里·埃里森会好心成全IBM,还是在更广阔的市场做实自己?

67亿报价吓退SAP

甲骨文收购BEA的过程,完全就是中国古语“好事多磨”一词的现代西方演绎版。

2004年12月15日,在甲骨文以103亿美元收购仁科公司后,业界一致认为下一个并购案例将是IBM吃掉BEA。这条传闻在当时同时遭到IBM和BEA创始人兼CEO庄思浩的否认,但华尔街分析人士大都抱有“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耐心等待好戏上演。

2007年10月,却是甲骨文率先向BEA董事会提交了每股17美元现金,总值67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而在此之前,美国亿万富翁、BEA的激进股东卡尔·伊坎一直在向董事会施压,希望将公司出售。他认为BEA股价被严重低估,如果成为一家大公司的一部分,BEA股东将获得更大价值。

在提交这一收购要约当天,BEA股价上涨近32%,涨至17.96美元,这比甲骨文的收购报价每股17美元高出近1美元,表明投资者认为可能会有其它公司与甲骨文竞购BEA。而分析人士预计,IBM、微软、CA和惠普等都是BEA潜在的收购者。

有趣的是,兼任董事会主席的庄思浩明确回绝了伊坎的提议,并表示公司目前并没有出售计划。事实上,甲骨文的收购报价与BEA前两天的收盘价相比,已经包含了高达25%的溢价。

SAP作为甲骨文在ERP市场的最大、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之前双方就曾展开对Retek的竞购拉锯战。此次甲骨文意图收购BEA,SAP没有坐视的理由。但SAP首席执行官孔翰宁在第一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甲骨文提出将以67亿美元价格收购BEA之后,SAP已放弃参与BEA系统的竞购。当时SAP刚刚宣布以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usiness Objects公司,财务状况也不准许公司再参与新的竞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甲骨文在这个时间点提出67亿美元报价,是看准了SAP无力接招。

SAP已经因巨资收购Business Objects而受到不少批评。一些分析师认为,被甲骨文收购的Hyperion Solutions比Business Objects更适合SAP。甲骨文在过去数年间一直斥巨资进行收购,不断拉长战线,向微软、IBM、SAP发起挑战。67亿美元的报价已经是甲骨文2006年初60亿美元收购Siebel之后的最大手笔。就在2007年上半年,甲骨文刚以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商业智能与绩效管理解决方案商Hyperion Solutions。

“带头大哥”拍板

随后不久,BEA董事会向甲骨文提出了每股21美元的承购价格,比埃里森最初的出价足足高出了4美元。“我们坚持认为甲骨文每股17美元的承购价格大大低估了BEA的价值,而且也不符合我们股东的利益。”BEA在声明中说,这个价格是BEA与财务顾问高盛公司沟通后得出的报价,并且已经授权律师起草合并协议。

BEA的理由很充分,认为公司现有资产及未来业务前景明显高于甲骨文的承购价。BEA的客户中有75%位列全球财富500强,并且手中握有10亿美元现金储备,没有任何负债。

这是BEA在甲骨文为其设定接受其“慷慨”收购最后期限之后发表的声明。甲骨文则明确表示希望尽快完成收购,已没有兴趣将这场兼并战拖很长时间。一时间,双方火药味渐浓。

投行界人士认为,BEA的报价超出了甲骨文的承受底线,有些激怒了甲骨文。声明发布之后,甲骨文立刻撤回了收购请求,拒绝在每股21美元的基础上同对方谈判。

这一行为让BEA第一大股东,拥有15%股份的伊坎拍案而起,他措辞严厉地说:“是否接受甲骨文的收购报价,应当由BEA股东投票决定。”如果BEA董事会不允许由股东决定公司的命运,他将发动一场代理权争夺战,力争控制BEA。

从目前的结果看来,伊坎这个被戏称为“带头大哥”、“狙击者”的资本大鳄在这场大战中的“戏份”最重。他在这场收购战中成为主角,对于促成甲骨文收购BEA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打通“任督二脉”

美国投资公司Jefferies的分析师凯瑟琳·埃波特表示,BEA至多价值每股18美元。如果被甲骨文收购,BEA的运营利润率有望提高一倍。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这次收购都是“大刀阔斧”式的,而且85亿美元的价格似乎有些高得离谱,那甲骨文为什么还要如此“倾力抢购”?

其实,甲骨文垂涎BEA已久,有了对方成熟的中间件业务,等同于打通甲骨文的“任督二脉”。对并购前的甲骨文而言,一边是自己赖以成名的核心拳头产品数据库,一边是花大价钱收购来的各式各样的管理软件,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中间件是唯一的选择。

甲骨文的高层显然更加清楚自己的需要。几年前就发起了“Fusion”战略,利用自己的中间件平台,把电子商务套件,收购来的仁科、JDE、Siebel等厂商的应用软件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而后端就是自己强大的数据库。甲骨文公司之前的产品路线图表明,2008年将推出基于新的Jaya架构的Fusion产品。任何用户都可以轻松升级到Fusion,而不像此前的标准应用程序升级存在很多的麻烦。

然而,与甲骨文的Fusion融合中间件相比,BEA的产品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而且BEA是现在最火热的SOA(面向服务架构)推动厂商之一。SOA、中间件、SaaS——围

绕着BEA的都是现在软件产业最最炙手可热的概念。

BEA已经拥有的成熟产品,包括Tuxedo、WebLogic和AquaLogic,那么现在摆在甲骨文面前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将Fusion和BEA的这些产品与方案更好地“融合”起来,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达特茅斯学院的项目经理Todd Langille质疑甲骨文公司是否有一个清晰而连贯的收购战略,但是他也承认,收购BEA将会加快甲骨文构建标准中间件架构的进程。

直面IBM

AMR研究公司分析师Ian Finley说:“甲骨文希望成为中间件市场的第一名,但仅通过自身的发展而不借助外力,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甲骨文收购了BEA。”

毫无疑问,甲骨文成功收购BEA,与IBM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IBM是现在全球最大的中间件厂商,BEA排名第二。在数据库领域,甲骨文全球排名第一,IBM排名第二。甲骨文与BEA的组合,使得未来IBM与甲骨文在中间件和数据库市场都成为最直接,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埃里森与庄思浩的联手,显然不为“蓝色巨人”乐见。

在甲骨文宣布以67亿美元并购BEA之前,IBM软件事业部全球销售副总裁迈克·鲍曼曾表示,IBM会尽快“抢夺甲骨文手中客户”。

鲍曼称,甲骨文和微软是IBM在数据库市场的最大劲敌。“我们聘用了大量销售人员,惟一的任务就是抢回甲骨文的客户,让他们使用IBM的DB2。”

根据Gartner的调查数字显示,全球的“门户网站、过程、中间件”市场2006年的软件总收入为大约120亿美元。其中,IBM公司的市场份额最大,几乎占了上述软件总收入的32%;BEA占了10.5%,而甲骨文占了8.6%,二者相加使得甲骨文-BEA排名第二;微软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4.2%。

与其表现出害怕,不如过分强调对手消极的一面。所以,IBM总经理史蒂夫米尔一面说自己不害怕,另一面又强调:“并购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并购形成的聚集效应吸引了很多企业,但整合的难度又使得它们失败。并购之后面临的文化、人员和技术整合都是门槛。”他强调,“如果收购一家价值、文化完全不同的公司,无异于把水和油放在一起。”

从甲骨文成功并购仁科到后来的多起并购案,相当部分华尔街人士认为埃里森已经具有了业界最为丰富的整合经验,协调与BEA的关系对他来说不算难事。反倒是耳目一新的甲骨文在多大程度上对IBM构成威胁,这才是2008年两强相争的最大看点。

责编:丁乙乙

猜你喜欢
伊坎埃里森中间件
我国自主可控中间件发展研究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期待是他人的,梦想是自己的
以实力证明 用事实说话
中移动集采:东方通中间件脱颖而出
祝福之家
金蝶 引领中间件2.0新时代